天天看點

臨港年終觀察|氫能行業風頭正起,臨港何以打造國際氫能谷

2021年最後的幾天,一台台嶄新的氫能源公共汽車停駐在公共汽車站的站廳裡,等待行駛上臨港的街頭。

這是臨港新片區最新投運的一批氫能源公交。表面上看,這些公共汽車與一般公交并無二緻,但它們是使用氫能源作為動力的公共汽車,氫氣與氧氣産生電化學反應産生動能排出水,實作零污染零排放。

臨港年終觀察|氫能行業風頭正起,臨港何以打造國際氫能谷

早在2021年10月,氫能源公共汽車在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就已經開上了路,這就是來往于臨港産業園區與泥城社群、藍灣社群等生活區的臨港7路、臨港7路B線,是臨港首條氫能源公交線。未來,将有更多公交線路與臨港7路及B線一樣,使用綠色環保的氫能源公共汽車。

在整個上海範圍内,這樣采用氫能并開上路的公交也算的上是先例。

作為全國首批氫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首個釋出地方性氫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城市,上海無疑走在了全國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的前沿。而臨港,為何能在上海率先開出氫能公交?在上海氫能産業發展中定位為“先行先試區、綜合示範區和産業引領區”的臨港新片區,将如何在上海氫能産業中先行先試,起到産業引領的作用?

臨港年終觀察|氫能行業風頭正起,臨港何以打造國際氫能谷

在臨港管委會高科處副處長李向聰看來,臨港發展氫能産業有四大優勢:“産業鍊基礎優勢、應用場景優勢、制度創新突破的優勢、以及港口貿易綜保方面的優勢。”

這樣的說法得到了衆多臨港氫能企業的認同,既有從上海交通大學高校科研團隊孵化出來的上海氫晨,也包括把氫能業務全國總部落到臨港的世界500強企業康明斯。

2021年9月,康明斯氫能中國總部落地臨港,在臨港打造康明斯氫能中國區總部、新能源研發中心及制造基地,項目計劃實作産值100億元。

臨港年終觀察|氫能行業風頭正起,臨港何以打造國際氫能谷

康明斯創立于1919年、專注于柴油及天然氣發動機等動力裝置制造,康明斯副總裁彭立新接受采訪時表示,康明斯之是以選擇臨港,是因為這裡形成了優秀的燃料電池産業叢集,包括初具産業化規模的電堆、雙極闆、膜電極等核心零部件産業鍊。他還表示,臨港具有可實施的氫能源應用場景。

臨港年終觀察|氫能行業風頭正起,臨港何以打造國際氫能谷

近期,中國工程院院士幹勇在參加“2021氫能産業高峰論壇”時表示,重卡将率先進入氫能重卡時代。

一直以來,制氫、運氫、加氫環節是國内氫能産業發展的主要掣肘之一。制氫運氫加氫成本下不去,市場化之路終難邁開步伐。

幹勇介紹,氫能重卡是最容易開啟的領域。“以柴油為動力的重卡在港口、碼頭、工業園區密集,很容易造成嚴重的污染排放。”柴油車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占到了車輛排放總量的近七成,每個月一個中國港口需要的柴油就達幾十萬噸,如果由氫能來代替這些柴油,将大幅減少排放。

另一方面,幹勇表示,氫燃料電池具有适合長距離、重載量的特點,适合取代重卡的柴油。而沿海港口要麼交通便利,易于規劃建設氫能輸送管網;要麼可以通過電解水,或是大型鋼鐵企業及聯産焦化企業來生産氫氣,易于擷取。

臨港年終觀察|氫能行業風頭正起,臨港何以打造國際氫能谷

在臨港,東海大橋上每天大量重卡往來穿梭,倉儲、碼頭在這裡集中,為氫能重卡提供了廣泛的應用空間,成為氫燃料電池汽車産業場景聚焦的重點,固定的重卡運輸線路還可提高加氫站集約度。

豐富的應用場景吸引了大量優質氫能企業來此紮根。

臨港7路開了個開頭,拟于2022年上半年開通營運的中運量T2線、T6線也将配置2套氫動力系統。臨港管委會建交處副處長孫文洲介紹說,預計到2022年底,臨港将共有118輛氫能源公交投入營運,包括公共汽車輛、中運量以及定制班車,既有新增公交線路又涵蓋公共汽車輛更新。

“十四五”期間,新片區将力争完成1500輛氫燃料電池車輛應用。

臨港年終觀察|氫能行業風頭正起,臨港何以打造國際氫能谷

■臨港中運量T2

臨港年終觀察|氫能行業風頭正起,臨港何以打造國際氫能谷

目前,在國家提出“雙碳”目标支援氫能發展的背景下,全國各地均出現了一定的氫能熱,在市場尚不成熟的情況下,多地把發展産業鍊整合上下遊環節降低成本作為解決路徑之一。

彭立新介紹,此次康明斯落地臨港是一次全産業鍊的布局,涵蓋電解水制氫裝備電堆、燃料電池發動機及其核心零部件、高壓儲氫瓶系統等業務,包括康明斯氫能中國區總部及氫能中國區研發中心總部的雙總部,康明斯将以臨港為起點,構築康明斯在華氫能全産業價值鍊版圖。

毫無疑問,康明斯氫能項目在臨港的批量落地,将前瞻性地推動氫能技術進步和全産業鍊的協同發展。

臨港年終觀察|氫能行業風頭正起,臨港何以打造國際氫能谷

已經與康明斯展開上下遊合作的上海氫晨對此感觸頗深。上海氫晨總經理白雲飛表示:“康明斯作為國際大品牌,對于品質要求、開發驗證流程要求非常嚴格,康明斯入駐臨港将能起到引領示範效應。”

而在燃料電池領域突破核心技術創新、已逐漸成為行業标杆企業的氫晨,同樣起到源頭性的強吸引力作用。

白雲飛介紹,氫晨在膜催化劑等環節的供應商也都是臨港企業。在全國唯一以氫能源為主要産業定位的示範區臨港中日(上海)地方發展合作示範區,這裡已經集聚了20多家企業,形成了圍繞電堆、雙極闆、膜電極、系統、空壓機、儲氫瓶、碳紙、PEM電解槽、檢測等環節的産業鍊體系。

臨港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叢集,無疑将發揮出産業鍊集聚效應,為企業降本增效。

臨港年終觀察|氫能行業風頭正起,臨港何以打造國際氫能谷

技術難、成本高,曾經讓純電動汽車赢了燃料電池汽車成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優先選項。

如今,幾代人的研究讓燃料電池汽車的未來逐漸看到了希望。

早在2005年,彼時的氫晨團隊作為交大機械與動力學院車身所裡幾個人組成的科研團隊就已經開始研究燃料電池相關技術。但從研究到批量規模生産,氫晨仍然走過了十多年的時間。

2019年,氫晨所在的交大研究團隊所研發的項目獲得上海市技術發明獎特等獎。氫晨團隊的這項研究成果,突破了國内在燃料電池汽車核心零部件對國外進口的依賴,制造出屬于中國人自己的燃料電池電堆。

從2019年到現在,氫晨單個電堆的成本逐漸從100多萬降到了30萬,未來,随着技術進步、規模化量産以及産業要素的進一步集聚,成本還有望進一步降低。

臨港年終觀察|氫能行業風頭正起,臨港何以打造國際氫能谷

■氫晨H2150F燃料電池電堆

技術的突破不僅依賴于科研人員的鑽研精神,更離不開優質的産學研環境推動科創成果轉化。

去年8月,智能制造平台作為股東方的上海交大-臨港集團“通臨智創”産學研基金正式啟動,并入股氫晨,為氫晨增加科研投入,促成成果轉化。

無論是投入資金還是跟進需求提供技術支援,進入臨港已經6年之久的智能制造平台已經轉化落地了幾十家項目公司,培育出五大領域的“五朵金花”項目,其中就包括燃料電池領域。

行業向前發展,更離不開政策的突破創新,李向聰表示:“國家賦予臨港的‘敢闖敢試’為破解氫能現有政策瓶頸提供了支撐”。

目前,氫氣還被納入危化品管理,這使得制氫隻能發生在化工區,大大增加運輸成本,如果将其納入能源角度管理,在使用地就地制氫,成本将大大降低。

臨港新片區能否先行先試實施新的氫氣管理辦法,或許值得期待。

臨港年終觀察|氫能行業風頭正起,臨港何以打造國際氫能谷

2021年9月、10月、11月,臨港先後釋出出台《臨港新片區打造高品質氫能示範應用場景實施方案(2021-2025 年)》《臨港新片區氫燃料電池汽車産業發展規劃釋出》《臨港新片區關于加快氫能和燃料電池汽車産業發展及示範應用的若幹措施》,從總體規劃到具體舉措,全方位支援臨港氫能發展,積極打造國際氫能谷。

2020年、特别是2021年以來,氫能行業迎來新一輪的爆發重回風口。新的一年,上海東南角的這片區域,臨港新片區的氫能産業能否借青雲之勢扶搖而上?請拭目以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