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雙減”目前,父母如何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引路人

引言:

“雙減”政策落實後,很多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前孩子一放假,父母總是會給孩子安排課後的輔導班。很多父母自身的文化水準不高,但一直期望着孩子可以多學點,以後考個好學校,畢業了找份不那麼辛苦的工作。如今的孩子沒法在外補課了,然而事情或許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糟糕呢。

父母的教育初衷很簡單,也充滿着美好。然而當初衷與外界的很多事相碰撞後,我們常常容易丢了初衷。孩子學習是為了什麼呢?真的是為了跟其他人比拼嗎?其實學習為的不僅僅是考取好學校,學習是為了更好地了解這個世界。在别人發表各自觀點的時候,我們可以明辨是非,活得通透一些。同時,我們能成為一個擁有健全人格的人,無論是身體素質、心理素質都能處于正常水準。

回顧這幾年,很多高校畢業的學子們,總是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他們很多學習成績都很優秀,但是最後走的路讓人瞠目結舌,這背後所反應的事實是:在重分數,輕視心理教育的我們,或許才是推動孩子們成為劊子手的主謀。

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如果孩子出了問題,那麼需要看看父母這份原件出了什麼狀況。

十年寒窗苦讀,不僅僅是花費了孩子們的大好時光,背後也離不開默默付出、守候着孩子們的父母。

“雙減”目前,父母如何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引路人

1

父母也要學會保持終身學習,在困難面前保持拼勁和耐力

父母是根,兒女是枝葉。隻有根紮得足夠深,才能枝繁葉茂。

一朝成為父母,終生牽挂兒女。每個父母都心系自己的兒女,然而并不是每個人的教育方式都是正确的。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父母是需要學習如何與孩子們進行合理地溝通、走進孩子的内心,明白孩子的所思所想,進而更好地引導着孩子健康茁壯地成長。

父母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引路人,隻有将自己的根不斷地往深處紮,才能讓孩子擁有無限前進的動力;父母越強大,孩子的成長路也才能走得越順暢。這便需要我們父母保持終身學習的心,同時在面臨困難時,我們也要表現出足夠頑強的拼勁、耐力。

小時候的孩子們,安全感都不強,但是因為知道有深愛自己的父母,他們便什麼都不害怕。隻有在正确愛的引導下成長的孩子,長大以後,才能擁有自信、陽光、開朗的好性格,這樣的孩子也更懂得如何去愛和表達愛,同時他們不僅可以在陽光下成長,也可以在風雨中逆襲。

“雙減”目前,父母如何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引路人

2

多換位思考,孩子比大人更有靈性

從前,我常常會經過一處居民樓,樓上的住戶每星期都會給孩子輔導作業,但是她每次都會對着自己的孩子破口大罵:“你怎麼就這麼蠢,一直教都教不會。”不知道這個做家長的是出于哪一種心态,對着自己的孩子,這般不管不顧地說辭。

這種教育方式,不僅沒法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反而會讓孩子一提到學習,就心懷恐懼。

很多時候我們作為大人,被人說兩句後,自己心裡都很不好受,何況是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們呢?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或許有帶着家長們對孩子成績提升的迫切感,還帶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無奈感,但是這種教育方式真的很容易引着孩子走向另一種極端。

正确地做法,應該是仔細分析:孩子為什麼同道題目一直做不對,是題目讀不懂?還是解題思路很混亂?

“雙減”目前,父母如何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引路人

3

做個陽光、開明的父母,讓孩子在陽光下成長,不懼風雨地奔跑

人生路上,總會有各種磕磕絆絆的事情。我們也曾經是個孩子,内心也渴望過自己的父母會善待、愛護我們。如果有幸成為孩子的父母,希望我們都可以陽光一些、開明一些。

很多父母可能會嗤之以鼻:“說得輕巧,平時忙的事這麼多,誰還有好心情去慢慢給孩子說教,誰還能一直陽光和開明呢?”

筆者覺得我們忙忙碌碌大半輩子,為的是什麼呢?為的不就是希望自己的日子過好?為的不就是希望孩子們的未來可以擁抱更多的美好嗎?

為了孩子能夠擁有良好的性格、健康茁壯地成長。筆者希望父母們可以在百忙之中,多以親和的态度,去面對我們的孩子。在與孩子出現分歧的時候,不是一味地說着自己的觀點,強求給孩子的一切,要學着聽聽孩子的想法,否則一意孤行,最終隻能接受适得其反的後果。

結語:“雙減”的出現,或許就是為了讓我們可以找回教育的初衷:不僅要重結論,更要重視孩子學習、成長的每一個過程。父母如果也學習保持終身學習的心,孩子肯定也會在我們耳濡目染下,漸漸地愛上學習 ; 父母學會換位思考,我們的孩子才能活得足夠的通透 ; 試着做個陽光開明的父母,孩子将會讓你收獲意想不到的成長驚喜。

感謝各位讀者對“何老師的教育筆記”的閱讀,讓我們共同守護一片淨土,做孩子成長路上的引路人,讓孩子們都能快樂、幸福地成長為我們明日的驕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