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双减”当前,父母如何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引言:

“双减”政策落实后,很多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前孩子一放假,父母总是会给孩子安排课后的辅导班。很多父母自身的文化水平不高,但一直期望着孩子可以多学点,以后考个好学校,毕业了找份不那么辛苦的工作。如今的孩子没法在外补课了,然而事情或许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呢。

父母的教育初衷很简单,也充满着美好。然而当初衷与外界的很多事相碰撞后,我们常常容易丢了初衷。孩子学习是为了什么呢?真的是为了跟其他人比拼吗?其实学习为的不仅仅是考取好学校,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在别人发表各自观点的时候,我们可以明辨是非,活得通透一些。同时,我们能成为一个拥有健全人格的人,无论是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都能处于正常水平。

回顾这几年,很多高校毕业的学子们,总是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很多学习成绩都很优秀,但是最后走的路让人瞠目结舌,这背后所反应的事实是:在重分数,轻视心理教育的我们,或许才是推动孩子们成为刽子手的主谋。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如果孩子出了问题,那么需要看看父母这份原件出了什么状况。

十年寒窗苦读,不仅仅是花费了孩子们的大好时光,背后也离不开默默付出、守候着孩子们的父母。

“双减”当前,父母如何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1

父母也要学会保持终身学习,在困难面前保持拼劲和耐力

父母是根,儿女是枝叶。只有根扎得足够深,才能枝繁叶茂。

一朝成为父母,终生牵挂儿女。每个父母都心系自己的儿女,然而并不是每个人的教育方式都是正确的。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父母是需要学习如何与孩子们进行合理地沟通、走进孩子的内心,明白孩子的所思所想,从而更好地引导着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

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只有将自己的根不断地往深处扎,才能让孩子拥有无限前进的动力;父母越强大,孩子的成长路也才能走得越顺畅。这便需要我们父母保持终身学习的心,同时在面临困难时,我们也要表现出足够顽强的拼劲、耐力。

小时候的孩子们,安全感都不强,但是因为知道有深爱自己的父母,他们便什么都不害怕。只有在正确爱的引导下成长的孩子,长大以后,才能拥有自信、阳光、开朗的好性格,这样的孩子也更懂得如何去爱和表达爱,同时他们不仅可以在阳光下成长,也可以在风雨中逆袭。

“双减”当前,父母如何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2

多换位思考,孩子比大人更有灵性

从前,我常常会经过一处居民楼,楼上的住户每星期都会给孩子辅导作业,但是她每次都会对着自己的孩子破口大骂:“你怎么就这么蠢,一直教都教不会。”不知道这个做家长的是出于哪一种心态,对着自己的孩子,这般不管不顾地说辞。

这种教育方式,不仅没法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反而会让孩子一提到学习,就心怀恐惧。

很多时候我们作为大人,被人说两句后,自己心里都很不好受,何况是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们呢?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或许有带着家长们对孩子成绩提升的迫切感,还带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无奈感,但是这种教育方式真的很容易引着孩子走向另一种极端。

正确地做法,应该是仔细分析:孩子为什么同道题目一直做不对,是题目读不懂?还是解题思路很混乱?

“双减”当前,父母如何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3

做个阳光、开明的父母,让孩子在阳光下成长,不惧风雨地奔跑

人生路上,总会有各种磕磕绊绊的事情。我们也曾经是个孩子,内心也渴望过自己的父母会善待、爱护我们。如果有幸成为孩子的父母,希望我们都可以阳光一些、开明一些。

很多父母可能会嗤之以鼻:“说得轻巧,平时忙的事这么多,谁还有好心情去慢慢给孩子说教,谁还能一直阳光和开明呢?”

笔者觉得我们忙忙碌碌大半辈子,为的是什么呢?为的不就是希望自己的日子过好?为的不就是希望孩子们的未来可以拥抱更多的美好吗?

为了孩子能够拥有良好的性格、健康茁壮地成长。笔者希望父母们可以在百忙之中,多以亲和的态度,去面对我们的孩子。在与孩子出现分歧的时候,不是一味地说着自己的观点,强求给孩子的一切,要学着听听孩子的想法,否则一意孤行,最终只能接受适得其反的后果。

结语:“双减”的出现,或许就是为了让我们可以找回教育的初衷: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视孩子学习、成长的每一个过程。父母如果也学习保持终身学习的心,孩子肯定也会在我们耳濡目染下,渐渐地爱上学习 ; 父母学会换位思考,我们的孩子才能活得足够的通透 ; 试着做个阳光开明的父母,孩子将会让你收获意想不到的成长惊喜。

感谢各位读者对“何老师的教育笔记”的阅读,让我们共同守护一片净土,做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让孩子们都能快乐、幸福地成长为我们明日的骄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