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文 | 航通社,作者 | 書航
2021 年就要過去,人們積極期待的新冠疫情消失,回歸正常生活,實際上并沒有發生。相反,德爾塔和奧密克戎兩個變異株先後發威。
由于奧密克戎的高緻病性,僅用一兩個星期就取代德爾塔,成為歐美各國的主要流行毒株。目前全球日确診病例已經連續幾天持續在 80 萬例以上。與此同時,浙江、陝西等地年底相繼出現散發疫情,情況比今年早些時候的散發疫情要相對嚴重。
這說明,不論是外防輸入,還是内防反彈,現在都面臨着比以往更大,而不是更小的考驗。換句話說,希望明年或者近幾年内疫情消失,可能更不切實際。人們必須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長期化的準備。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長期化的前提之下,确實有諸多行業逐漸收縮規模,甚至受到毀滅性打擊,首當其沖的是旅遊業和交通運輸;線下店鋪也分流成兩種,一是社群附近的,一是商務區、旅遊區附近的,而後者受沖擊巨大。接下來,因為全球供應鍊梗阻,中國全産業鍊的制造業也需要轉移一部分外向産能變為内銷,而這并不容易。
具體到社長熟悉的科技網際網路行業,除了線上教育是因為政策調控而猝然中止,其餘一些細分領域被波及,都是疫情效應外溢的自然結果。比如所謂“新零售”的諸多零食、飲料品牌,它們原本正計劃通過線下布點,将原本一波融資砸下去,通過直播、社交種草等方式砸出來的知名度,轉化成旅遊景區等地的“沖動消費”。結果疫情打亂了走向線下的節奏,也讓其後續融資難以為繼。
如果我們通過這樣一個思路去觀察——看看哪些行業是比較符合疫情防控下,人們花更多時間在家和社群附近的趨勢——那麼以下三個領域就會有望在 2022 年繼續增長。
01 線下店鋪中的社群網點
如上所說,線下店鋪分兩類。在平時,城市裡的商務區、購物街區等地與住宅區形成潮汐式的人員流動。因為疫情關系,人們更頻繁的留在家中,在商務區、旅遊景區周邊的店鋪大為收縮;與此相對,社群超市、菜場、便利店等等圍繞小區周邊建立的配套設施,獲得比以往更高的關注。
原本一度被看好的線上買菜,配送到家模式,今年早些時候被質疑要通過低價傾銷殺死線下“夫妻老婆店”,引發監管介入。一方面這種燒錢建立起來的促銷模式不可持續,後續幾乎一定是要通過漲價還回來的;另一方面更是因為線下實體店鋪同時作為前置倉,是萬一出現散發疫情時,社群物資供應的橋頭堡,這類店鋪被驅趕是不可容忍的。
事實證明,在價格并不具備吸引力的時候,線上買菜的那一丁點友善并不足以完全将人們從社群店轉移出去,而那些社群店鋪卻因為比疫情前光顧的人更多,而展現出了更大的發展潛力。
社長在之前探訪山西便利店的稿件中,就指出由山西的情況來判斷,在全國範圍内建設覆寫各個社群的 24 小時便利店,比以往更可行和有利可圖。其他區域雖然不完全複制山西便利店的經驗,但也有無人零售的蔬菜櫃等新玩意出現。
在動态清零的大前提下,人們更頻繁光顧自己小區的底商也将成為 2022 年的大機率事件。
02 遠端工作、學習所需的軟硬體
和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的雇主們相對保守:隻要自己城市是低風險,馬上就恢複要求全員回公司上班。盡管如此,疫情還是讓遠端工作和學習變成了“可以不用,但不能沒有”的必選項。遠端工作、學習的相關工具持續受到歡迎。
在軟體方面,幫助工作協同更順滑的 SaaS 産品、以及較簡單的線上文檔、日程類工具,還有着眼于個人日程安排和效率提升的小工具,都有發展空間。如果能通過更好的産品力,将自家産品打造成即輕便,又高度可擴充的多用工具,那就更受追捧。微軟的 Office、位元組的飛書都争着要做下一個 Notion。
在“雙減”政策之後,由學校營運的非商業網課服務,以及公益性質的 MOOC、線上博物館等服務,會催生相關的技術支援平台,以及 VR/AR、流媒體等底層技術的發展。提供基礎技術的公司,會比應用層的公司更受歡迎,參考在今年短暫火爆的 Clubhouse,由于大量“克隆”的出現,背後的聲網成了大赢家。
在硬體方面,手機、桌上型電腦、筆記本、平闆等在家辦公所需硬體都繼續有顯著需求。據媒體報道,今年在香港的低端智能手機銷量激增,因為早前不用智能手機的老人、地盤勞工等群體,都需要手機以安裝場所碼應用“安心出行”。
2022 年,平闆和 PC 将沿襲今年的發展勢頭,而在手機方面将會有兩大趨勢同時值得關注:一是所謂小尺寸旗艦,二就是折疊屏,兩者都可能會帶動各檔次機型普及和降價的風潮。
03 友善居家生活的工具和消耗品
獨自宅家不願意做飯?那可能需要友善食品。今年螺蛳粉、熱幹面繼續是熱門單品。除此之外,有更多人意識到了料理包的存在——街邊蒼蠅館子突然開始供應的鹵肉飯,或者經常超低折扣的日料館裡的鳗魚,有非常大的機率是采用料理包加熱而成。
但是料理包與你自己家的廚房之間,總是隔着一層食品安全的擔憂。2022 年将非常有可能讓一些品質穩定,價格合理的預制菜肴包,以及隻要下鍋就能熟的半成品菜等推向市場,也将會有更多不同種類的友善食品,繼續豐富人們的單身及宅家生活。
另外也有一些家用電器,能夠大幅度提升長期居家的生活品質。比如效率更高的掃地機器人,或者手持的“洗地機”;能進行更複雜烹制的料理機;能做出西點的烤箱、空氣炸鍋等等。雖然筋膜槍神話有破滅傾向,但适合健身的器材還可能推陳出新。
原本總有些人隻是把家看作公司和路上之外一個臨時睡覺的處所而已。因為人們待在家中的時間相對更長,那麼不論是自己的房子還是租房,把這個小的環境保持好,讓自己的身心變得更舒暢,就更為重要。
我們仍然需要樂觀的相信疫情終究會過去。但是疫情已經持續了兩年,比以前預想的會更深遠地改變這個世界。現在的經濟增長缺乏方向,人們無法繼續蒙眼狂奔,收縮的行業比擴張的更多。這個時候,人們的肉身和精神一樣都待在家中,盡管是不得已而為之,卻也非常難得。是以,是時候讓我們的目光離開星辰大海。去重新思考此身所在的此時此地,是否具有更值得挖掘的新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