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躺地大哭,父母卻毫無反應,“延遲滿足”可不是這麼用的

團子媽經常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幕,一個兩三歲的小孩正趴在商場的地面上大哭,而他的父母就在一旁淡定地站着看,沒有采取任何的手段和辦法。

問到原因時,許多家長表示不能慣着孩子,要學會用延遲滿足法,不能因為他在公共場合哭鬧,父母覺得拉不下來面子就滿足他的無理要求。

孩子躺地大哭,父母卻毫無反應,“延遲滿足”可不是這麼用的

我們都會經常聽到這樣的例子,每當孩子想要一些小玩具或者是零食的時候,有些家長就會跟孩子說“前兩天已經吃過了,隻要能再等兩天媽媽就給你買。”

“延遲滿足”可不是這麼用的

這看似是延遲滿足,但其實在這樣的過程當中,被注入了很多的刻意性。

想要自己的小孩學會延遲滿足這固然重要,但是絕對不能夠不考慮孩子的年齡特點也不考慮事情的大小,就讓孩子等一等。

孩子躺地大哭,父母卻毫無反應,“延遲滿足”可不是這麼用的

因為刻意的延遲滿足,不僅對于培養小孩子的自制能力沒有提高,而且還容易傷害到小孩子的心靈。

育兒專家說:“刻意的延遲可能會降低小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減少孩子對父母的情感需求,進而淡化其親子關系。”

其實孩子對于未來并沒有什麼考慮,他們都是想要什麼就想立即地得到。

是以家長對孩子實行刻意的延遲滿足,孩子往往會把這些“等一等”想成“爸爸媽媽為什麼不買給我?他們是不愛我嗎?”

孩子躺地大哭,父母卻毫無反應,“延遲滿足”可不是這麼用的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時候沒有被及時滿足的孩子,成年之後會容易控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欲望,在某一些事情上變得失控。

什麼才是真正的延遲滿足?

延遲滿足的核心是“滿足”

相信每一個孩子小的時候都會有這樣的經曆,就是如果自己想要什麼東西,爸爸媽媽都會向自己提條件。

比如說想要一雙新鞋子,父母卻說隻有考試取得好成績才會給你買;

可是當自己取得了好成績的時候,父母卻言而無信,覺得買新鞋子并沒有什麼用。後來,大多數孩子都不會再提起這個事情,但是幾十年過去了,這些小事會一直埋在心裡,紮根生長。

延遲滿足的特點是自願的,不是被迫接受的

孩子躺地大哭,父母卻毫無反應,“延遲滿足”可不是這麼用的

真正有效地延遲滿足應該使孩子了解了事情的全貌、分析了利弊之後,主動的願意延長等待的時間。

無論孩子怎麼選擇都應該讓他自己做選擇,而不是作為父母的我們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的意願。

雖然讓孩子延遲滿足是我們為孩子的未來考慮,但是并不是進一步控制孩子的借口。

專家建議:兩歲之前盡量滿足孩子的需求,兩歲之後逐漸地實行延遲滿足。

孩子躺地大哭,父母卻毫無反應,“延遲滿足”可不是這麼用的

為什麼說兩歲之前盡量滿足孩子的需求呢?因為兩歲之前的小孩子,還沒有建立起自己的安全感,對于父母所想的延遲,滿足的好處,自己也不能夠了解,這個年紀的小孩子隻有及時的被滿足,才能夠獲得安全感。

如果在這麼小的時候,就讓孩子延遲滿足,會導緻孩子安全感的缺少。

孩子一般對父母是足夠信任的,不會擔心父母騙他。

孩子躺地大哭,父母卻毫無反應,“延遲滿足”可不是這麼用的

是以每當孩子向父母提出要求的時候,父母如果答應就一定要做到。如果每次都言而無信,那麼孩子就不會和父母再提出任何的要求。也不會失去安全感,和父母之間的親子關系會變差。

如果不能及時滿足孩子的要求,也要給孩子及時的回應

雖然對于孩子的一些要求,家長要及時滿足,但是也不能夠聽聽孩子的無理要求。不能夠孩子想要什麼就給他買什麼。這樣也就違背了我們延遲滿足的初心。

真正的延遲滿足是能夠讓孩子不怕麻煩,不怕等待。

是以如果孩子向父母提出了無法被滿足的要求,那麼父母也應該跟孩子說明白自己為什麼沒有辦法滿足他的要求,要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朋友一樣,雙方真誠的去溝通和了解。

孩子躺地大哭,父母卻毫無反應,“延遲滿足”可不是這麼用的

同時,家長要給孩子多種的選擇。比如說當孩子想要玩具的時候,家長可以給孩子提供多種的選擇,用其他的東西來代替玩具,這樣能夠改善孩子對于玩具的注意力,能夠讓孩子學會等待。

總而言之,如果孩子從小就被各種的限制自己的要求沒有得到及時的滿足,内心當中累積了非常多的不安全感和失落感,反而會讓孩子長大之後更容易失控。

【今日話題】你成長的過程當中有被延遲滿足的經曆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