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史家第二絕唱,是司馬光,是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的作者大家都知道,他的名字叫做司馬光,資治通鑒呢和史記一樣,是一個非常非常卓絕的史書,當然這兩款史書沒法兒比較,因為他們的體制不同。

然後呢他們創作的年代也不同,他們記錄的内容也大不相同,但是資治通鑒不得不說對整個中國曆史的發展進行了系統性的記載。

史家第二絕唱,是司馬光,是資治通鑒

并且後世的許多學者愛好者都通過這本書了解了真正的曆史,是以說它在整個史學界擁有極高的地位,也享受着極高的評價。

那麼我們今天就來看一看他的作者,他的作者名字叫做司馬光,我們認識司馬光,當然而然,就是覺得他是一個司馬光砸缸這樣從小就有智慧的人,但是他的智慧遠遠不僅于此。

他是北宋時期的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他考科舉成為了當年的第1名然後在宋神宗的時候,他積極的反對王安石變法。

史家第二絕唱,是司馬光,是資治通鑒

離開了朝廷整整15年,這15年間他編撰了中國的第1部編年體通史,這也就是資治通鑒,而我們需要提到的就是史記呢,它不是編年體通史。

它是紀傳體通史他在4個皇帝任職的時候都在朝中做官在1086年去世,小年呢,67歲,這在當時也算是高壽。

那麼我們就來看一看司馬光的故事,他這個人非常的溫文爾雅,并且非常的謙虛善良,而且非常的正義,嫉惡如仇,做事呢也非常的應用功,非常的勤奮,日力氣不足繼之以夜。

史家第二絕唱,是司馬光,是資治通鑒

這就是他對自己的評價,就是那種必須要不斷的學習,當白天的時間不夠用,就要廢寝忘食,用晚上的時間進行學習,這也是整個儒學教化下的一個史詩級的典範。

首先我們講一講他小時候的故事,在1031年司馬光跟随他的父親向東京出發,當然了,在去往東京的路上,他們會經過洛陽,經過潼關寶雞并且還要翻過秦嶺。

然後去到四川的廣元,但是在棧道上他們卻遇到了一個非常大的蟒蛇,而這時候司馬光卻沒有任何的驚慌失措。

史家第二絕唱,是司馬光,是資治通鑒

他是非常的冷靜和沉着,拿着自己手中的鋒利的寶劍,一把紮到整個蟒蛇的尾巴上,使得整個蟒蛇不得不疼得抱頭鼠竄,直接就掉到了深不可測的懸崖的下面。

可以說是一個有品行而有才華的人,也非常的受到父親的喜愛,每一次出遊和跟他的同時進行交談的過程中,他的父親總是要把他帶在身邊,因為希望能夠對他産生一些耳濡目染的熏陶。

史家第二絕唱,是司馬光,是資治通鑒

是以說這也間接的使得司馬光不僅僅在知識方面,還在建設方面擁有超乎尋常的能力,當時的上書張存就希望能夠将自己的女兒許配給司馬光。

而在當時的負載相也就是旁擠在司馬光的父親死了之後,就将司馬光當作自己的親生孩子一樣培養,而司馬光因為15歲的時候,就已經跟着父親探索了許多地方,領略了許多的風土人情。

史家第二絕唱,是司馬光,是資治通鑒

是以在15歲他就擁有了非常豐富的社會知識,是以他成功地進入官場之後,就平步青雲不斷的取得非常傲人的政績,在1054年,司馬光離開了和他志趣相投的那些朋友們。

其中就有王安石,他去到了地方上進行任職,一方面發展生産,整頓内政,另一方面修築堡壘,保護邊界地區的安甯,這也使得他不斷的受到賞識。

這就是司馬光成長的故事,是以我們對一個人的評價和展望,往往要根據這個人從小到大的經曆,是以說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絕對是缺1不可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