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抗美援朝,為啥美國甯願戰敗?也不用早已準備好的幾十枚原子彈?
原子彈,是人類發明的殺傷力最大、威力最大、摧毀效果最強的武器之一。1945年7月,美國成功試爆人類曆史上第一顆原子彈。當時處于二戰末期,日軍已經萎縮至日本本土,但是仍然拒絕投降,為此日本天皇還下令全民“玉碎”計劃。

美國國防部參謀本部,根據日軍的兵力、裝備程度、抵抗意志評估:要攻下日本本土,結束二戰,美軍登陸作戰最少要傷亡100萬人。這可把美國高層難壞了,100萬的精壯勞動力對哪個國家來說都是一筆巨大的損失。
就在他們一籌莫展的時候,有人提出了使用原子彈,美國總統杜魯門同意了。為了加速二戰結束、日本投降的步伐,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軍分别向日本工業和兵工廠集中地的廣島、長崎扔下了剛打造出來的原子彈,一時間日本元氣大傷、摧毀了它強大的補給。
兩顆原子彈死亡人數達到30萬,而一顆原子彈也摧毀一座城市。這是人類第一次見識原子彈恐怖的威力,也是人類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在實戰中使用原子彈。沒多久,日軍投降了。自從有了原子彈,美國更嚣張了。
1950年6月,北韓想武力統一北韓半島,向南韓進攻,一路拔城掠地,幾乎占領全境。當時正處于“冷戰”期間,美蘇在明面上不打,但是在各方面進行暗地較量、争霸。
美國不想眼睜睜看着自己扶持的南韓實力被重創,于是在9月大舉登陸仁川,向北韓進攻。美軍一來,韓方逆轉戰局,一直将北韓人民軍打至邊境。戰火一度蔓延到了我們邊境,危機了我們國土的安全,為了捍衛我們的權益,便決定出兵北韓。
志願軍一入北韓戰場,越戰越勇、勢如破竹,将美軍打回了邊境以南,一路往南推進,勢不可擋。這可把當時的北韓戰争美軍總司令麥克阿瑟急壞了,他當時不僅提議進攻中國東北、轟炸丹東,還提出了對我們的國土使用原子彈,将日本戰敗那套故伎重施。
當時,其實美國總統看着戰事不利,哪受得這口氣,也正有打算,當時已經将美國的幾十枚原子彈運至關島空軍基地,随時起飛就可在北韓半島投下原子彈,摧毀志願軍、東北軍事設施。但奇怪的是,最後沒敢用,這是為何呢?難道美軍甯願看着自己戰敗?
當時美國總統杜魯門最終放棄投放原子彈計劃,是因為:第一個,當時美國國内反戰聲音非常大,對美國政府的壓力非常大,此時使用必引發暴亂,影響政績;第二個,當時處于冷戰階段,一旦美國投下原子彈,那勢必是挑戰蘇聯,蘇聯也會參戰。要知道蘇聯的原子彈也不是吃素的,數量上比美國更多。
要知道,當時二戰剛結束沒多久。如果兩個世界超級大國開戰,那必是下一次世界大戰。而北韓的局部戰争也會演變為新的世界戰争,戰争無限擴大化,西方國家就會陷入被動。在英國首相丘吉爾的極力勸說下,美國杜魯門考慮多方因素也放棄原子彈使用。要知道,原子彈的使用即是人類災難,誰都不敢輕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