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新手爸媽都被這件事情困擾着:
明明自己寸步不離孩子,可孩子仿佛并不“領情”,總是突然嚎啕大哭。去公園遛彎會哭,在家裡哄睡會哭,甚至抱一下也會哭,讓爸媽一籌莫展。
其實,讓孩子停止哭鬧,重制笑臉并不是難事。
下面兩招,分分鐘讓家裡的“愛哭鬼”變成“愛笑的天使”。
檢視寶寶是否不舒服
寶寶不開心,大部分原因是生理需求沒有被滿足,吃喝拉撒,甚至身體不舒服了,寶寶就會用哭鬧向爸爸媽媽尋求幫助。
下面三種情況,就是寶寶經常會遇到的問題:
1.沒睡飽
睡眠是否充足,對孩子的生長發育、身體健康至關重要,寶寶睡足睡好了,自然精神百倍。
美國睡眠基金會建議的睡眠時長(2015年)【1】
如果寶寶每天的睡眠時間低于建議時長,寶爸寶媽們就要考慮原因是否在這裡了。
而且,光有充足的睡眠是不夠的,還要保證有規律的睡眠。從寶寶生下來,父母就要培養寶寶的晝夜節律,讓寶寶能夠在夜間安穩入睡,寶寶白天才能更有活力。
2.喂養不規律
沒有“按需喂養”也是造成寶寶不開心的原因。
6個月以内的寶寶,适合母乳喂養。剛出生時,寶媽需要按照寶寶的需要喂奶,喂奶過程需要30~40分鐘,甚至更長的時間。
寶寶2~3周時,體重也随之增長,可以适量延長喂養的間隔時間,白天2~3小時一次,夜晚3~4小時,喂奶過程需要20分鐘左右。
出生滿6個月後,可以在母乳喂養的基礎上添加輔食。
家長們可以參照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飲食,實作“均衡營養、按需喂養”,幫助寶寶茁壯成長。
3.寶寶肚子不舒服,胃脹氣
寶寶肚子不舒服,便便異常,次數多而稀或者次數少而幹。
有專家認為,配方奶喂養比起母乳喂養,更容易引起寶寶便便異常。是以,堅持母乳喂養,或者為不能母乳喂養的寶寶挑選合适的配方奶,更有益于寶寶的腸胃健康。
腸胃脹氣也是導緻寶寶哭鬧的原因之一,一般都跟奶粉、牛奶有關系,因為不是所有的奶粉和牛奶都适合自家寶寶。
是否滿足了寶寶的情感需求
除了生理需求,寶寶的情感需求在沒有得到滿足時,也會用哭鬧來引起爸爸媽媽的注意。
如果父母視而不見,或哄孩子說:别哭别哭、不疼不疼等,都會給寶寶的情緒帶來負面作用。
讓孩子從哭鬧到開心,一定要遵循一條原則:溫和、堅定、不強硬。
也就是要允許孩子哭,孩子哭鬧的時候要陪在孩子身邊。但是如果寶寶哭鬧的原因大人無法妥協,正确做法是溫和地引導寶寶。
父母通過情緒上的引導,給孩子以安慰,減緩寶寶哭鬧的同時,還可以培養寶寶堅強、獨立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