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新手爸妈都被这件事情困扰着:
明明自己寸步不离孩子,可孩子仿佛并不“领情”,总是突然嚎啕大哭。去公园遛弯会哭,在家里哄睡会哭,甚至抱一下也会哭,让爸妈一筹莫展。
其实,让孩子停止哭闹,重现笑脸并不是难事。
下面两招,分分钟让家里的“爱哭鬼”变成“爱笑的天使”。
查看宝宝是否不舒服
宝宝不开心,大部分原因是生理需求没有被满足,吃喝拉撒,甚至身体不舒服了,宝宝就会用哭闹向爸爸妈妈寻求帮助。
下面三种情况,就是宝宝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1.没睡饱
睡眠是否充足,对孩子的生长发育、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宝宝睡足睡好了,自然精神百倍。
美国睡眠基金会建议的睡眠时长(2015年)【1】
如果宝宝每天的睡眠时间低于建议时长,宝爸宝妈们就要考虑原因是否在这里了。
而且,光有充足的睡眠是不够的,还要保证有规律的睡眠。从宝宝生下来,父母就要培养宝宝的昼夜节律,让宝宝能够在夜间安稳入睡,宝宝白天才能更有活力。
2.喂养不规律
没有“按需喂养”也是造成宝宝不开心的原因。
6个月以内的宝宝,适合母乳喂养。刚出生时,宝妈需要按照宝宝的需要喂奶,喂奶过程需要30~40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
宝宝2~3周时,体重也随之增长,可以适量延长喂养的间隔时间,白天2~3小时一次,夜晚3~4小时,喂奶过程需要20分钟左右。
出生满6个月后,可以在母乳喂养的基础上添加辅食。
家长们可以参照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饮食,实现“均衡营养、按需喂养”,帮助宝宝茁壮成长。
3.宝宝肚子不舒服,胃胀气
宝宝肚子不舒服,便便异常,次数多而稀或者次数少而干。
有专家认为,配方奶喂养比起母乳喂养,更容易引起宝宝便便异常。因此,坚持母乳喂养,或者为不能母乳喂养的宝宝挑选合适的配方奶,更有益于宝宝的肠胃健康。
肠胃胀气也是导致宝宝哭闹的原因之一,一般都跟奶粉、牛奶有关系,因为不是所有的奶粉和牛奶都适合自家宝宝。
是否满足了宝宝的情感需求
除了生理需求,宝宝的情感需求在没有得到满足时,也会用哭闹来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
如果父母视而不见,或哄孩子说:别哭别哭、不疼不疼等,都会给宝宝的情绪带来负面作用。
让孩子从哭闹到开心,一定要遵循一条原则:温和、坚定、不强硬。
也就是要允许孩子哭,孩子哭闹的时候要陪在孩子身边。但是如果宝宝哭闹的原因大人无法妥协,正确做法是温和地引导宝宝。
父母通过情绪上的引导,给孩子以安慰,减缓宝宝哭闹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宝宝坚强、独立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