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末大太監小德張,為何能得以善終?細節決定成敗

曆史上有諸多出名的太監,這些太監中,有人得以善終,有人卻死于非命,處于特殊的曆史環境中,可以說他們大多也是身不由己,能夠得以善終的,絕對是智慧與能力都極高之人,比如清末大太監小德張就是其中之一。

小德張身為清朝最後一個掌握大權的太監,在慈禧太後以及隆裕太後時期備受恩寵,要是按照當時的正常曆史發展來看,小德張的結局可能也會很凄慘,可是他卻能夠得以善終,究竟靠的是什麼呢?

清末大太監小德張,為何能得以善終?細節決定成敗

從小德張得寵過程看其智慧

小德張原名張蘭德,河北靜海縣人士,因為父親早逝,是以小德張從小生活就特别困苦,和母親以及哥哥相依為命,過着食不果腹的日子,這種窮苦日子給年幼的小德張上了一課,讓他對窮苦生活更加記憶深刻。

1888年,小德張已經12歲,在當時來說,這個年齡的孩子已經可以掙錢補貼家用了,小德張受到親戚的打擊,在自尊心的驅使下離開家鄉前往北京,以異于常人的意志力自宮加入太監行列。

從小德張入京自宮的行為來看,我們可以看出小德張是一個自尊心很強的人,為了能夠出人頭地,他甯願忍受屈辱,甯願吃常人所不能吃的苦,也要向着理想的方向前進,這樣的人,不管在什麼時代,隻要不走錯路,必然是可以成就一番事業的。

入京之後,小德張并沒有迅速得到重用,而是去到一個旗人家中打雜,在這裡經過三年時間的鍛煉之後,小德張才正式被配置設定到茶坊跟随名為“哈哈李”的師傅學習專業知識,誰曾想這個師傅為人小氣、生怕小德張會搶走自己風頭,故而處處為難小德張。

此時小德張年僅15歲,面對師傅的各種欺壓,他并沒有就此放棄,而是始終如一地堅持工作,終于上天也看不下去了,一次偶然的機會讓小德張獲得慈禧太後重用,從此平步青雲。

清末大太監小德張,為何能得以善終?細節決定成敗

說起來這個偶然的機會還是拜“哈哈李”所賜,因為師傅一直看不慣小德張,處處為難他依舊沒有将其吓跑,最後隻能痛下毒手,将小德張送到南府戲班當學徒,傳聞這個戲班要求特别嚴格,一旦不聽從安排,将會被毒打一頓,輕則傷殘,重則丢了小命,不得不說“哈哈李”用心險惡。

可他絕對沒有想到的是,小德張能夠忍受自宮的屈辱與痛苦,自然也就能夠忍受在戲班的各種訓練,再加上小德張也想學習一技之長,是以在戲班中格外努力,經過一番刻苦學習之後,小德張已經學有所成,可以上台表演了。

命運有時候就是這麼有趣,當你準備好迎接機會的時候,機會自然就會到來,小德張的一技之長很快就幫助他獲得慈禧賞識了。慈禧向來喜歡聽戲和看戲,當看到小德張表演的節目之後,慈禧很是高興,得知小德張還是宮裡的太監,慈禧立即就将其調到自己身邊工作。

小德張因禍得福,從此以後平步青雲,短短四年時間,就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太監更新成為禦前首領太監兼南府戲班總提調了,估計“哈哈李”知道這些事情後,一定會後悔莫及,可是人生很多事情從來也沒有後悔藥啊。

從小德張得到慈禧重用的過程來看,我們可以看出小德張是一個意志力堅強的人,他能夠吃苦耐勞,在遇到挫折和不公的時候,自己不會抱怨,反而是努力改變自己,為自己赢取在逆境中改命的機會,一個人倘若能夠擁有這樣的精神,想必人生就算不富貴,也能夠保證衣食無憂吧。

清末大太監小德張,為何能得以善終?細節決定成敗

對于普通人而言,能夠得到慈禧重用并且平步青雲,已經是人生的巅峰了,可是對于小德張而言,這僅僅是一個開始,因為他的大智慧早已決定了自己的人生能走多高。他在全心全意伺候慈禧的同時,也盡量為自己留後路,這就是一種大智慧。

比如最簡單的就是慈禧針對光緒那段時間,當時光緒皇帝被慈禧軟禁起來,小德張每天負責給光緒送飯,按照慈禧的要求,隻能給光緒吃一些粗茶淡飯,小德張在送飯的時候,都會先拿粗茶淡飯給慈禧查驗,随後再将其換成光緒喜歡吃的東西送給光緒吃,靠着這個細節,小德張深得光緒以及光緒皇後隆裕的賞識。

也就是這個看似不起眼的舉動,保證了後來小德張的榮華富貴,慈禧和光緒都去世之後,年幼的末代皇帝溥儀登基,隆裕皇後成為隆裕太後攝政輔佐溥儀,小德張迅速得到隆裕的重用,逐漸走上人生巅峰。

隆裕的政治能力其實一般,是以在掌權期間很難服衆,更難穩定朝中政局,這個時候小德張開始發揮自己的政治智慧,不斷幫助隆裕穩定政權,終于保證了隆裕的最大利益,并且促使自己成為大總管,權勢達到隻手遮天的地步,得罪的人自然也不少。

功成身退,絕不貪權

隆裕時期,小德張的權勢達到了人生巅峰,可也就是這個時期,小德張得罪了很多人,是以在隆裕去世後,小德張就必須為自己尋求後路了,當看到朝中大臣以及其餘妃子都對自己虎視眈眈之際,小德張明白是時候功成身退、明哲保身了。

清末大太監小德張,為何能得以善終?細節決定成敗

想要在這種關鍵時刻離開,必然會遭到大家的反對以及限制,為了能夠順利撤離京城,小德張使用了一個金蟬脫殼的辦法,他一邊命人大張旗鼓地将自己行李送到東華門準備離開,另一邊又悄悄從西華門坐車前往火車站,等到那些昔日和自己有恩怨的人都集中在東華門想要阻攔小德張之際,他早已經乘坐火車逃之夭夭了。

單純從小德張的這個舉動來看,我們就足以看出他的聰明所在,但凡沒有絕對的聰明智慧,想必此劫小德張就很難逃脫,靠着這種大智慧,他不僅能夠逃過此劫,後來的很多事情自然也是可以巧妙解決的。

離開京城之後,小德張先去徐州投奔張勳避險,在徐州待了一段時間,确定沒有人來找自己報仇之後,小德張才離開徐州前往天津建造樓房供自己居住,他在天津建造了好幾所樓房,有的賣給别人掙了一筆錢,有的則是租出去收租金,不知不覺間,小德張又在房産行業站穩了腳跟,掙得盆滿缽滿。

你看,小德張就算是離開了京城,依舊可以靠着自己的智慧在商場上搶占一片天地,這就更加充分說明小德張不簡單,經商之後,小德張還堅持了一個絕不過問政事的原則底線,靠着這個底線,小德張才順利從那些特殊的曆史時期生存下來。

清末大太監小德張,為何能得以善終?細節決定成敗

比如他在徐州避難期間,張勳就曾多次邀請小德張一起籌劃複辟之事,小德張深知其中危險,婉言拒絕了張勳,後來張勳的複辟笑話僅僅上演十天就草草收場,淪為一個曆史笑話。後來還有很多人尋找小德張參與政事,他始終堅持原則,不僅自己不參與,就連自己的繼子(哥哥家過繼來的)都不允許參與任何政事,這就是小德張的高明之處。

處于特殊的曆史階段,風雲變幻莫測,小德張在朝中任職多年,早已經對這一切十厘清楚,他已經逃離苦海,哪有再傳回其中的道理呢,再說了,一旦傳回,将會墜入萬劫不複之地,他何苦呢?

靠着後期不問政事,低調生活的處世态度,小德張得以順利過渡到新中國成立,當時國家也沒有追究小德張,對其采取寬大處理,是以建國之後小德張的生活一樣是怡然自得的。

小德張從離開紫禁城之後,就一直過着比較惬意奢侈的生活,他有錢蓋房或者投資,保證了自己晚年的生活以及子孫的繁榮,他堅持淡泊名利不問政事,保證了一家人的安危,靠着這些智慧,小德張活到了1957年,享年81歲,也算是譜寫了一段傳奇故事。

清末大太監小德張,為何能得以善終?細節決定成敗

結語

從小德張的為人以及智慧而言,他能夠得以善終其實并不奇怪,不管什麼時代,一個人隻要始終能夠認清現實以及自己,不盲目自大、合理利用自己的财富,那麼這個人必然是不會陷入困境之中的,小德張的人生看似偶然,實則已經在諸多細節中注定了結局!

備注:圖檔來源于網絡,侵權必删,歡迎評論留下有趣的思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