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眼中的“時間”和父母眼中的“時間”有什麼不同?

孩子眼中的“時間”和父母眼中的“時間”有什麼不同?

催促孩子時我們會說,“快點,快點”,應對孩子的催促時我們會說,“馬上,馬上”。晚上睡覺前會說,“已經很晚了,要睡覺了”。早上起床前會說,“快起床了,都7點了”。辭舊迎新時,我們會說,“你又長大一歲啦!”……我們跟孩子交流的大多數話語裡都包含時間的概念,盡管很多時候孩子都是充耳不聞的,但是在日複一日來自周圍的提醒中,他們最終會了解什麼叫時間,形成有規律的生活。或者說,成功的教育就是從被動地接受别人的時間安排到形成自己對時間的主動掌控。

時間本身也是一個豐富的題材,數學、藝術、實體、文學乃至科幻都在用自己領域的知識解釋時間。從出生的那一刻,我們就與時間接上了頭,此後要用一生的光景來調整對它的感覺。小時候時間很簡單,約等于牆上的鐘,到點了就可以下課,放學,過暑期。長大後才發現時間是個謎,時而快時而慢,總能牽動與記憶和未來有關的故事。再精準的時鐘也無法統一我們對時間的感受。

願每個孩子,每長大一歲,就會多一點對時間的主動掌控。以下為本期書單。

孩子眼中的時間,與他無關,隻是大人手中的指揮棒

孩子通過直覺和遊戲來獲得時間感,接下來的四本書你将看到四個有趣的故事,每個故事裡的孩子都對時間有自己的了解,卻獨獨不是時間在實體上的那個解釋。

孩子眼中的“時間”和父母眼中的“時間”有什麼不同?

《四點半》,[韓] 尹石重 著、[韓]李昤庚 繪,蘇茉 譯,接力出版社,2015年4月。

這本書來自南韓兒童文學作家尹石重在1940年創作的童詩,講的是一個充滿童趣的故事。一個小姑娘的媽媽要她去商店問問現在幾點了。老爺爺告訴她現在是四點半了。可在回家的路上,小姑娘一會兒看小公雞喝水,一會兒看螞蟻搬家,一會兒又蹦蹦跳跳追蜻蜓,等回到家時太陽已經落山了,她跟媽媽說,“那位老爺爺說,四點半”。

孩子眼中的“時間”和父母眼中的“時間”有什麼不同?
孩子眼中的“時間”和父母眼中的“時間”有什麼不同?

《弗朗索瓦與消失的時間》[法] 克裡斯蒂娜·諾曼韋勒曼 著,[克羅地亞] 薛藍·約納科維奇 繪,徐素霞 譯,新蕾出版社,2020年6月。

弗朗索瓦和所有的小孩一樣,總是嫌時間過得慢。有一天,他得到一塊神奇的魔表,可以把時間随意快進到他喜歡的時刻,于是他用魔法手表跳過了數學課,把兩段課間休息時間安排在一起;他還快速來到母親節這一天,把禮物送給媽媽,可是他發現大家聊得很開心的話題他卻聽不懂……原來許多有趣卻不一定有結果的事情就藏在那些他覺得漫長又無聊的時光中……

孩子眼中的“時間”和父母眼中的“時間”有什麼不同?
孩子眼中的“時間”和父母眼中的“時間”有什麼不同?

《我的一星期》,[法] 米莉·卡布羅爾 著,[法] 阿梅莉·格羅 繪,鄭宇芳 譯,巴亞橋 | 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2017年12月。

一星期是七天的24小時嗎?“熊孩子”可不會這麼計算。她的星期一是把浴缸裡的水弄得到處都是,因為她要反擊圍攻她的鲨魚和潛水艇;她的星期二是把花園裡的花連根拔起,用來藏她的寶藏;她的星期三是把所有的玩具都翻出來撒得到處都是……在沒有限制的情況下孩子會把所有時間都用來想象和探索,卻也是以把家裡搞得亂七八糟。焦頭爛額的爸爸媽媽應該怎麼做呢?

孩子眼中的“時間”和父母眼中的“時間”有什麼不同?
孩子眼中的“時間”和父母眼中的“時間”有什麼不同?

《再過10分鐘就睡覺》,[美]佩吉·拉特曼 著/繪,蒲蒲蘭繪本館 | 二十一世紀出版社,2011年9月。

爸爸說還有10分鐘就要睡覺了,但小男孩還沉浸在自己的故事空間裡。在爸爸的倒數聲中,他一邊刷牙、洗澡,一邊玩得不亦樂乎,等待着他的一大車隊的動物朋友們來光臨他的房間……他可不在乎10分鐘是什麼,隻是不得不把他的故事控制在爸爸有節奏的催促中。

孩子眼中的“時間”和父母眼中的“時間”有什麼不同?

大人眼中的時間,是孩子終要學習的世界運轉的秩序

從教孩子認識時鐘所指向的具體時間,到完全了解“一寸光陰一寸金”的道理,學習世界運轉的秩序是從童年一直延續到成年的功課。

孩子眼中的“時間”和父母眼中的“時間”有什麼不同?

《揭秘時間》,英國尤斯伯恩出版公司 著,謝沐 譯,接力出版社,2017年12月。

這是一本教孩子認識秒,分鐘,小時,日,周,月,年的翻翻書。1秒鐘有多長?分針在表盤上旋轉一周需要多長時間?12小時制和24小時制如何換算?等等。書裡設計了超過125張翻翻頁,在遊戲中引導孩子學會度量時間。

”揭秘時間”在網際網路上有很多類似的書,這是“尤斯伯恩看裡面”系列中的一本,是英國尤斯伯恩出版公司出品的經典科普翻翻書,自2005年開始,這一系列已陸續出版50餘種,曾榮獲英國地理學會銀獎,入圍英國皇家學會青少年圖書獎等多種獎項。

孩子眼中的“時間”和父母眼中的“時間”有什麼不同?
孩子眼中的“時間”和父母眼中的“時間”有什麼不同?
孩子眼中的“時間”和父母眼中的“時間”有什麼不同?

《時間的珍藏》,[日] 飯村茂樹 著,姜薇 譯,浪花朵朵 |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8年11月。

這是一大學普攝影圖集,按照時間順序排列,真實地記錄了季節的更替中,動植物的生命變化特征。蝶是怎樣破繭成蝶?秋蟬如何羽化?蝸牛是怎麼移動的?楓葉為什麼變紅?……每一天看起來都一樣,但是時間每天都會給生命留下一些印迹,把這些印迹收集起來便能更直覺地抓住“看不見”的時間。

孩子眼中的“時間”和父母眼中的“時間”有什麼不同?
孩子眼中的“時間”和父母眼中的“時間”有什麼不同?
孩子眼中的“時間”和父母眼中的“時間”有什麼不同?

《世界這一刻 : 帶你環遊24時區》,[美] 吉娜·卡斯科内/布裡尼·維拉姆斯·謝潑德 著,[西] 奧利維娅·貝克曼 繪,鐘煜 譯,啟發文化 | 河北教育出版社,2021年9月。

這本書展現的是在同一個時刻時,世界上的24個時區中正在發生各種精彩的事情,左右兩幅畫上的事物和人們的穿着形成鮮明對比,幫助讀者了解地球上的時差,不同地區的習俗、著名建築以及當地居民最富有特色的生活方式。

孩子眼中的“時間”和父母眼中的“時間”有什麼不同?
孩子眼中的“時間”和父母眼中的“時間”有什麼不同?

《一生中的每件小事》,[法] 布律諾·吉貝爾 著/繪,陳祎 譯,少年兒童出版社,2021年8月。

生活由許多件日常小事組成,若把重複做這些小事所花掉的時間加起來,就很“恐怖”了。這本書假設人的壽命是90年,那麼一生中有30年的時間都在睡覺,要用1年多的時間上廁所,用快6年的時間吃飯,用近1年的時間來通勤……卻隻能吹90次蠟燭,擁有4692個周末,在學校裡度過2040天……時間之于我們究竟是太多了還是太少了?

孩子眼中的“時間”和父母眼中的“時間”有什麼不同?
孩子眼中的“時間”和父母眼中的“時間”有什麼不同?
孩子眼中的“時間”和父母眼中的“時間”有什麼不同?

《我等待……》,[意]大衛德·卡利 著,[法]塞吉·布羅什 繪,謝蓓 譯,接力出版社,2009年9月。

這本書采用了像長長的信封一樣的裝幀形式,用一根紅線串起人生的不同片段。人們對時間的感覺是五味雜陳的,小時候等待快快長大,等待臨睡前的吻,等待周末……長大了等待愛情,等待電影開場,等待自己的寶寶,……中年以後等待孩子的電話,等待有人按響門鈴……這一生的等待背後是我們對時間的無可奈何嗎?

孩子眼中的“時間”和父母眼中的“時間”有什麼不同?

題圖來自啟發文化出品的繪本《世界這一刻 : 帶你環遊24時區》。

編輯 | 申婵、羅東

校對 | 郭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