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囟門,是很多媽媽好奇的部位。
囟門其實有兩處,前面一處,後面一處,但因為後面的囟門閉合比較早(約在快3個月時),有的媽媽沒有發現。我們通常說的囟門一般指前囟門。

(圖檔來源:愛兒康原創)
囟門的狀态有時能反映出寶寶的健康狀況,爸媽一定不能大意。
有位寶寶因為囟門異常,差點造成悲劇……
寶寶囟門早閉,
奶奶說是“聰明的象征”…
寶寶的顱骨并不是完整的一塊,而是由多塊結合而成。寶寶剛出生時,有一部分顱骨之間的結合不緊密,形成了較大的縫隙,這就是囟門。囟門會随着寶寶的生長發育慢慢閉合。
在一些人看來,寶寶囟門閉合早是好事,說明寶寶發育的好,是聰明的象征。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徐州一位寶寶隻有五個月大,一天,媽媽偶然間摸了摸孩子的囟門,發現囟門好像全部閉合了。
媽媽很開心,覺得這是自家寶寶發育好的表現。婆婆也很高興,說這是孩子聰明的象征。
(圖檔來源:澎湃線上)
到寶寶6個月時,家長帶孩子做正常體檢,體檢醫生發現寶寶的囟門異常,建議家長帶孩子找專業醫生,明确下囟門是否存在問題。
可婆婆仍固執己見,還說寶寶的爸爸小時候囟門閉合也早,全家都聰明。既然有這麼明顯的先例,媽媽也沒多想,就沒帶孩子去看。
又過了兩個月,媽媽發現寶寶的腦袋長得又扁又長,而且前額也變寬。媽媽開始擔心,婆婆又表示額頭大的孩子聰明,不用去醫院。
這次媽媽不敢大意了,堅持帶寶寶到醫院檢查。醫生确認寶寶是“顱縫早閉”,必須及時手術。
囟門過早閉合,原來因寶寶“顱縫早閉”。顱縫早閉會導緻顱骨發育畸形、大腦發育遲緩等嚴重後果,6個月之内是手術矯正的最佳時間。
是以,爸媽發現寶寶囟門異常時一定不能大意。
這幾種囟門異常,
家長需要警惕!
寶寶的囟門是身體發育、健康狀況的一個信号,囟門出現異常時,往往提示着寶寶的發育或健康也出現了問題。
01
囟門早閉
一般來說,寶寶的囟門在5、6個月時開始變小,大部分寶寶在1歲到1歲半時完全閉合,也有寶寶在2歲時完全閉合,這都屬于正常情況。
如果寶寶在6個月之前囟門就完全閉合了,說明寶寶的發育可能出現了問題,比如大腦發育不良、小頭畸形、顱縫早閉等,這時父母需及時帶孩子就診。
需要注意的是,寶寶囟門閉合是否過早,需要準确判斷。有的家長摸着孩子的囟門好像閉合了,但實際上并沒有閉合,隻是縫隙太小感覺不到。這時寶寶的頭圍其實還是在正常的增長中,爸媽不必過于擔心。
除了囟門,頭圍是一個更重要的标準。寶爸寶媽可以給寶寶定期監測頭圍,如果寶寶頭圍正常增長,身體其他發育也都正常,一般無需太擔心。
02
囟門晚閉
有的寶寶囟門過了2歲還沒有閉合,有可能是伛偻病或呆小症、腦積水等,但這些情況少見,具體判斷還需根據寶寶的綜合情況,比如伛偻病可能導緻肋骨串珠、O型腿、腕部和腳踝部分有像镯子一樣的隆起等。
如果寶寶身體健康,各項發育名額都正常,超過2歲囟門沒有閉合,也不必太擔心。
03
囟門形态異常
寶寶的囟門形态也能表現出身體健康的問題。
●囟門隆起
如果寶寶的囟門隆起,這種情況有時正常,有時預示着疾病。
比如寶寶哭鬧很厲害的時候,或是便便幹硬時排便用力,這些動作會使寶寶的顱内壓升高,導緻囟門隆起,這種情況是正常的。寶寶平靜下來之後,囟門也恢複平平的狀态。
但是,如果寶寶沒有什麼用力的動作,囟門也是隆起的狀态,這時爸媽需提高警惕,因為顱内的一些病變可能導緻囟門隆起。
●囟門凹陷
囟門有時還會凹陷,這也是一種異常的反應,常見原因是寶寶缺水。比如寶寶因為腹瀉身體脫水,這時爸媽一定要及時給寶寶補液,防止因脫水造成嚴重後果。
有一種說法是,囟門是寶寶的“命門”,是以媽媽對孩子的囟門特别呵護,如果不小心碰了一下特别懊悔。那麼,囟門是不是真的特别脆弱呢?
囟門沒你想的那麼“弱”,
不用過度保護…
囟門下面其實有一層厚厚的硬膜保護着大腦,它并沒有人們想的那麼脆弱,洗澡時也可以正常清潔囟門。(但要注意不能用指甲使勁抓哦,也不能磕碰或用力按壓,畢竟寶寶頭部是需要好好保護的)
還有的爸媽覺得,囟門怕風吹日曬,隻要出門就讓寶寶戴着帽子,這也大可不必。風和日麗的時候,讓寶寶出門曬曬太陽是好的,不用總是捂着。
有時爸媽會發現寶寶的囟門一跳一跳的,這是血管的正常搏動,不是異常情況。
囟門閉合的時間有早有晚,多數在1歲到1歲半之間閉合,但如果提前或錯後,家長也不必過于擔心,還要結合寶寶的頭圍、身體發育等情況綜合判斷。
有的寶媽把寶寶和同齡的娃比較,覺得别人的娃囟門閉合了,自己娃還沒閉合,就開始着急,盲目給寶寶補鈣。
其實,囟門閉合的時間早晚和缺鈣不缺鈣關系不大,而且寶寶正常母乳或吃配方奶,維生素D也足夠的話,基本不會缺鈣。
好啦,今天的話題就聊到這兒,大家别忘記幫小康君點「分享」「在看」和「贊」哦,給小康君一點鼓勵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