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囟门,是很多妈妈好奇的部位。
囟门其实有两处,前面一处,后面一处,但因为后面的囟门闭合比较早(约在快3个月时),有的妈妈没有发现。我们通常说的囟门一般指前囟门。

(图片来源:爱儿康原创)
囟门的状态有时能反映出宝宝的健康状况,爸妈一定不能大意。
有位宝宝因为囟门异常,差点造成悲剧……
宝宝囟门早闭,
奶奶说是“聪明的象征”…
宝宝的颅骨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由多块结合而成。宝宝刚出生时,有一部分颅骨之间的结合不紧密,形成了较大的缝隙,这就是囟门。囟门会随着宝宝的生长发育慢慢闭合。
在一些人看来,宝宝囟门闭合早是好事,说明宝宝发育的好,是聪明的象征。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徐州一位宝宝只有五个月大,一天,妈妈偶然间摸了摸孩子的囟门,发现囟门好像全部闭合了。
妈妈很开心,觉得这是自家宝宝发育好的表现。婆婆也很高兴,说这是孩子聪明的象征。
(图片来源:澎湃在线)
到宝宝6个月时,家长带孩子做常规体检,体检医生发现宝宝的囟门异常,建议家长带孩子找专业医生,明确下囟门是否存在问题。
可婆婆仍固执己见,还说宝宝的爸爸小时候囟门闭合也早,全家都聪明。既然有这么明显的先例,妈妈也没多想,就没带孩子去看。
又过了两个月,妈妈发现宝宝的脑袋长得又扁又长,而且前额也变宽。妈妈开始担心,婆婆又表示额头大的孩子聪明,不用去医院。
这次妈妈不敢大意了,坚持带宝宝到医院检查。医生确认宝宝是“颅缝早闭”,必须及时手术。
囟门过早闭合,原来因宝宝“颅缝早闭”。颅缝早闭会导致颅骨发育畸形、大脑发育迟缓等严重后果,6个月之内是手术矫正的最佳时间。
所以,爸妈发现宝宝囟门异常时一定不能大意。
这几种囟门异常,
家长需要警惕!
宝宝的囟门是身体发育、健康状况的一个信号,囟门出现异常时,往往提示着宝宝的发育或健康也出现了问题。
01
囟门早闭
一般来说,宝宝的囟门在5、6个月时开始变小,大部分宝宝在1岁到1岁半时完全闭合,也有宝宝在2岁时完全闭合,这都属于正常情况。
如果宝宝在6个月之前囟门就完全闭合了,说明宝宝的发育可能出现了问题,比如大脑发育不良、小头畸形、颅缝早闭等,这时父母需及时带孩子就诊。
需要注意的是,宝宝囟门闭合是否过早,需要准确判断。有的家长摸着孩子的囟门好像闭合了,但实际上并没有闭合,只是缝隙太小感觉不到。这时宝宝的头围其实还是在正常的增长中,爸妈不必过于担心。
除了囟门,头围是一个更重要的标准。宝爸宝妈可以给宝宝定期监测头围,如果宝宝头围正常增长,身体其他发育也都正常,一般无需太担心。
02
囟门晚闭
有的宝宝囟门过了2岁还没有闭合,有可能是伛偻病或呆小症、脑积水等,但这些情况少见,具体判断还需根据宝宝的综合情况,比如伛偻病可能导致肋骨串珠、O型腿、腕部和脚踝部分有像镯子一样的隆起等。
如果宝宝身体健康,各项发育指标都正常,超过2岁囟门没有闭合,也不必太担心。
03
囟门形态异常
宝宝的囟门形态也能表现出身体健康的问题。
●囟门隆起
如果宝宝的囟门隆起,这种情况有时正常,有时预示着疾病。
比如宝宝哭闹很厉害的时候,或是便便干硬时排便用力,这些动作会使宝宝的颅内压升高,导致囟门隆起,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宝宝平静下来之后,囟门也恢复平平的状态。
但是,如果宝宝没有什么用力的动作,囟门也是隆起的状态,这时爸妈需提高警惕,因为颅内的一些病变可能导致囟门隆起。
●囟门凹陷
囟门有时还会凹陷,这也是一种异常的反应,常见原因是宝宝缺水。比如宝宝因为腹泻身体脱水,这时爸妈一定要及时给宝宝补液,防止因脱水造成严重后果。
有一种说法是,囟门是宝宝的“命门”,所以妈妈对孩子的囟门特别呵护,如果不小心碰了一下特别懊悔。那么,囟门是不是真的特别脆弱呢?
囟门没你想的那么“弱”,
不用过度保护…
囟门下面其实有一层厚厚的硬膜保护着大脑,它并没有人们想的那么脆弱,洗澡时也可以正常清洁囟门。(但要注意不能用指甲使劲抓哦,也不能磕碰或用力按压,毕竟宝宝头部是需要好好保护的)
还有的爸妈觉得,囟门怕风吹日晒,只要出门就让宝宝戴着帽子,这也大可不必。风和日丽的时候,让宝宝出门晒晒太阳是好的,不用总是捂着。
有时爸妈会发现宝宝的囟门一跳一跳的,这是血管的正常搏动,不是异常情况。
囟门闭合的时间有早有晚,多数在1岁到1岁半之间闭合,但如果提前或错后,家长也不必过于担心,还要结合宝宝的头围、身体发育等情况综合判断。
有的宝妈把宝宝和同龄的娃比较,觉得别人的娃囟门闭合了,自己娃还没闭合,就开始着急,盲目给宝宝补钙。
其实,囟门闭合的时间早晚和缺钙不缺钙关系不大,而且宝宝正常母乳或吃配方奶,维生素D也足够的话,基本不会缺钙。
好啦,今天的话题就聊到这儿,大家别忘记帮小康君点「分享」「在看」和「赞」哦,给小康君一点鼓励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