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偷錢屢教不改,媽媽僅用一招,輕松幫孩子改掉壞習慣

孩子偷錢屢教不改,媽媽僅用一招,輕松幫孩子改掉壞習慣

一天清晨,小明媽媽發現包裡少了一百塊錢,詢問小明的爸爸後得知他也不清楚,兩個人對此很奇怪。

轉念一想,媽媽懷疑是小明偷偷拿走了。老話說,小時偷針,長大偷金,如果現在不制止,那以後還了得?是以她當即決定要在小明放學時好好觀察一下他。

果然到傍晚,小明就帶領幾個同學走進了一家超市,選購了幾袋零食後分發給了大家。結賬時用的百元大鈔,正是包裡丢失的那一張。

孩子偷錢屢教不改,媽媽僅用一招,輕松幫孩子改掉壞習慣

等到同學都離開了,小明媽媽便走上前,笑着說:“走,媽媽帶你去超市買零食。”

小明目光躲閃着,不敢直視媽媽,以為自己偷錢被發現了,媽媽要教訓自己。

沒想到小明的媽媽竟然帶着他在超市裡挑選起來:“薯片吃嗎?餅幹也買點吧,巧克力好像也不錯。”

孩子偷錢屢教不改,媽媽僅用一招,輕松幫孩子改掉壞習慣

最後兩人滿載而歸,媽媽才蹲下問小明:“今天媽媽的包裡少了一百塊錢,是不是寶貝你拿走了啊?”

小明緊張的說:“是我拿的,媽媽對不起。”

媽媽摸了摸小明的頭,說:“如果零花錢不夠的話,可以跟我說,但不要從爸爸媽媽的包裡拿,知道了嗎?”

從那天起,媽媽給小明漲了零花錢,小明也再也沒有偷偷拿過錢。有時候爸爸把錢忘在客廳裡,小明還知道幫忙送過去,提醒爸爸保管好。

因為媽媽機智的做法,輕松改變了孩子“愛拿錢”的毛病。

孩子偷錢屢教不改,媽媽僅用一招,輕松幫孩子改掉壞習慣

其實,孩子心中并沒有“偷錢”的概念,隻會通過各種手段去得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并不懂得大人口中的“小偷”。

爸爸媽媽與其不分青紅皂白地訓斥孩子,不如先關注孩子為什麼拿錢,他們的内心并沒有大人想象的那麼壞,别輕易把孩子推向負面的評論。

當孩子偷偷在家裡拿錢時,家長不妨試試這樣做:

1.保持冷靜,了解孩子的需求

有些家長知道孩子“偷錢”後,立刻大發雷霆,把孩子揍一頓,結果反而孩子會和家長鬥智鬥勇,“偷錢”的點子也層出不窮。

孩子偷錢屢教不改,媽媽僅用一招,輕松幫孩子改掉壞習慣

正确的做法是家長要先冷靜下來,問問自己,孩子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是零花錢不夠花?還是想引起自己的注意?還是故意跟自己作對?

2.正确引導孩子的欲望

當孩子發現用錢就能買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時,自己内心的欲望将會無法抗拒這種好處,希望能拿到越來越多的錢。

作為父母,要正确引導孩子的欲望,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東西,想得到的話要首先問父母能不能給自己,這才是有禮貌的孩子。

孩子偷錢屢教不改,媽媽僅用一招,輕松幫孩子改掉壞習慣

家長也要通過觀察了解孩子想要什麼,并告訴孩子怎樣做才能得到它。如果家長對孩子的需求置之不理,孩子隻能用自己的方法去擷取了。

3.給孩子适量的零花錢

孩子上國小以後,家長可以适量給孩子一些零花錢。并且提前和孩子商量這筆錢的用處,有益于孩子對金錢的管理能力。

孩子偷錢屢教不改,媽媽僅用一招,輕松幫孩子改掉壞習慣

當孩子手裡有了零花錢以後,看到其他同學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時,就不會冒風險在家裡“偷錢”了。

4.及時消除誘因

要杜絕孩子“偷拿錢”的問題,家長必須要以身作則,同時把家裡的錢放置妥當。

家長要做到不在孩子面前花錢大手大腳,也不要用金錢當作孩子的獎勵。過分灌輸金錢觀念,這對于沒有工作能力的孩子來說并不是好事。

孩子偷錢屢教不改,媽媽僅用一招,輕松幫孩子改掉壞習慣

與其用金錢去捆綁孩子,不如多在感情和心理上關注孩子,以免孩子因為内心孤獨而通過“偷”來補償自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