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都知道錢學森,他是中國航天科技奠基者,兩彈一星的開拓者。關于他的故事數不勝數,但是很少人知道錢學森在上海上大學時的故事。

他是在上海交通大學上的大學。當時的上海交通大學是中國最好的工程學校,但是錢學森卻幾乎不聽課。每次上課,他都坐在教室最後一排,自己研讀科技著作。
有人說他是聰明,是以不用聽課就能懂,其實更關鍵的,是他的閱讀能力。獨立閱讀的能力,讓他能夠輕松掌握課本知識,閱讀、思考、再閱讀,這個過程中,他對知識的掌握甚至比老師更深刻。
那麼為什麼他能在所有人都嬉笑打鬧的教室裡,忘我地讀書呢?
原因是他在閱讀中進入了“心流”狀态。
心理學上,“心流”指的是我們做某些事情的時候,那種全神貫注、忘我投入的狀态。
進入“心流”狀态的人,感覺不到時間的存在,而事後又會獲得非常滿足且充滿能量的感覺。
我們的大腦非常喜歡這種感覺,是以會渴望繼續做這件事,進而再次體驗這樣的感覺。放在閱讀上,這就是如饑似渴。
錢學森在閱讀上就是有如饑似渴的“心流”感覺。這種感覺讓他非常享受,是以他才能做到持續不斷地閱讀。
相比之下,我們很多孩子在閱讀上,體驗到的卻不是享受,而是忍受。
那麼我們怎麼做才能讓孩子也在閱讀上享受到“心流”的感覺呢?上一篇我們已經學會了讓孩子對閱讀産生興趣,現在我們分享一下閱讀心流的方法。
秉承一貫的原則,大道至簡,凡是複雜的方法最後都是很難落實的方法。關于閱讀心流,默力分享的方法隻有9個字:會識别、會讨論、多贊美。
01
會識别
會識别,是指我們會觀察孩子的閱讀狀态。當孩子閱讀很投入、不理人、很安靜或者很興奮的時候,就是在進入“心流”狀态。我們注意保持環境的安靜,不讓他被打擾就可以了。
02
會讨論
會讨論,是指當孩子讀完時,我們會跟孩子交流讨論。這裡的交流讨論是在認真地聽孩子分享之後,跟他讨論與之有關的話題,引導他更深入地思考,或者是發散思維。
例如,他讀了錢學森的故事,我們可以拓展他在美國被軟禁時,如何沖破層層阻礙回到中國的故事。
特别提醒的一點是,不要總問孩子看得懂不,更不要試圖逐字逐句、掰開揉碎地講給孩子聽。這樣孩子會失去自己從閱讀中體會、領悟的樂趣。
03
多贊美
不打擊,是指無論孩子讀完之後,他體會的是什麼,都不能打擊他,而是要多贊美。哪怕他讀完之後吐槽說,這本書太無聊了,我們要做的不是糾正他該怎麼看書,而是引導他進入讨論環節。
讨論的過程就是提煉和思考的過程。有些書本身就是不好看,孩子把他的意見表達出來,我們要贊美他有辨識力。或許,就為了辨識書好不好看,他都可能會有興趣去閱讀。
因為我們的贊美,能讓他産生愉悅感,讓他覺得這件事是值得做的。
好了,【培養孩子的強大閱讀能力】第二篇分享就到此結束,下一篇我們将分享如何讓孩子願意自己拿書來看?
如果你想看本系列的第一篇,可以點選培養孩子的強大閱讀能力,從了解大腦科學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