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学从不听课,却曾是美国教授、中国航天人,钱学森为什么这么强

中国人都知道钱学森,他是中国航天科技奠基者,两弹一星的开拓者。关于他的故事数不胜数,但是很少人知道钱学森在上海上大学时的故事。

大学从不听课,却曾是美国教授、中国航天人,钱学森为什么这么强

他是在上海交通大学上的大学。当时的上海交通大学是中国最好的工程学校,但是钱学森却几乎不听课。每次上课,他都坐在教室最后一排,自己研读科技著作。

有人说他是聪明,所以不用听课就能懂,其实更关键的,是他的阅读能力。独立阅读的能力,让他能够轻松掌握课本知识,阅读、思考、再阅读,这个过程中,他对知识的掌握甚至比老师更深刻。

那么为什么他能在所有人都嬉笑打闹的教室里,忘我地读书呢?

原因是他在阅读中进入了“心流”状态。

心理学上,“心流”指的是我们做某些事情的时候,那种全神贯注、忘我投入的状态。

进入“心流”状态的人,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而事后又会获得非常满足且充满能量的感觉。

我们的大脑非常喜欢这种感觉,所以会渴望继续做这件事,从而再次体验这样的感觉。放在阅读上,这就是如饥似渴。

大学从不听课,却曾是美国教授、中国航天人,钱学森为什么这么强

钱学森在阅读上就是有如饥似渴的“心流”感觉。这种感觉让他非常享受,所以他才能做到持续不断地阅读。

相比之下,我们很多孩子在阅读上,体验到的却不是享受,而是忍受。

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让孩子也在阅读上享受到“心流”的感觉呢?上一篇我们已经学会了让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现在我们分享一下阅读心流的方法。

秉承一贯的原则,大道至简,凡是复杂的方法最后都是很难落实的方法。关于阅读心流,默力分享的方法只有9个字:会识别、会讨论、多赞美。

01

会识别

会识别,是指我们会观察孩子的阅读状态。当孩子阅读很投入、不理人、很安静或者很兴奋的时候,就是在进入“心流”状态。我们注意保持环境的安静,不让他被打扰就可以了。

02

会讨论

会讨论,是指当孩子读完时,我们会跟孩子交流讨论。这里的交流讨论是在认真地听孩子分享之后,跟他讨论与之有关的话题,引导他更深入地思考,或者是发散思维。

例如,他读了钱学森的故事,我们可以拓展他在美国被软禁时,如何冲破层层阻碍回到中国的故事。

特别提醒的一点是,不要总问孩子看得懂不,更不要试图逐字逐句、掰开揉碎地讲给孩子听。这样孩子会失去自己从阅读中体会、领悟的乐趣。

大学从不听课,却曾是美国教授、中国航天人,钱学森为什么这么强

03

多赞美

不打击,是指无论孩子读完之后,他体会的是什么,都不能打击他,而是要多赞美。哪怕他读完之后吐槽说,这本书太无聊了,我们要做的不是纠正他该怎么看书,而是引导他进入讨论环节。

讨论的过程就是提炼和思考的过程。有些书本身就是不好看,孩子把他的意见表达出来,我们要赞美他有辨别力。或许,就为了辨别书好不好看,他都可能会有兴趣去阅读。

因为我们的赞美,能让他产生愉悦感,让他觉得这件事是值得做的。

好了,【培养孩子的强大阅读能力】第二篇分享就到此结束,下一篇我们将分享如何让孩子愿意自己拿书来看?

如果你想看本系列的第一篇,可以点击培养孩子的强大阅读能力,从理解大脑科学开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