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陪娃玩心累?快收下這 2 招,讓你清靜 2 小時

生娃前認真學習了幾本育兒書,上面寫着:「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讀完後深表認同。

但當了父母後,深刻體會到這個「玩具」非常難當。

處處充滿驚險不說,還得學會靈活應對娃的種種奇特需求:

一起青蛙跳還要自帶呱呱呱的音效;

被娃機槍掃射後,還要躺在墊子上固定位置等等。

在陪玩中,我使勁渾身解數才得以保全我的人身安全,靈魂安甯。而在陪玩種種遊戲裡面,看似最無害的過家家,卻傷我最深。

陪娃玩心累?快收下這 2 招,讓你清靜 2 小時

不再安甯的夜晚

記得第一次陪娃玩過家家是在一個雙十一的晚上,娃剛 1 歲半,新認識了很多水果。

本來想着切水果玩具能提升娃的認知發展,切的動作還能提升精細動作,便趁着雙十一剁了手。

沒成想,自打那晚以後,我的夜晚就沒有安甯過。一開始,娃确實就是迷戀上了切水果的過程,每天在家乒乒乓乓。

陪娃玩心累?快收下這 2 招,讓你清靜 2 小時

圖檔來源:站酷海洛

幾天後,娃改了套路,開始在家裡的過道練起了攤兒。

那是我第一次發現人類幼崽的模仿能力真的很厲害。隻在路邊聽過一次吆喝聲,就像模像樣地拖長音喊:

「賣——水——果咯~~~賣——水——果咯~~~」

陪娃玩心累?快收下這 2 招,讓你清靜 2 小時

我們全家看着這個模樣的小樣,非常欣慰,心想這娃以後萬一找不到工作,賣賣東西也挺好。

但我們隻猜到開頭,沒猜中結尾。

自此以後的每一晚,我家就成了「打烊前的市場」,異常熱鬧,叫賣聲此起彼伏,每一個人都要陪小樣買賣,收銀個幾百回合,讓全家都深感吃不消。

崩潰,過家家遊戲

至少要玩 5 年

在這樣的陪玩一段時間後,他的花樣也在不斷更新。

每晚我不僅要扮演收銀員——買東西、賣東西;

還要一起當理貨員,還要一起做菜、送貨上門等等;

妥妥成了超市一條龍服務裡的流水線勞工。

此外娃已經不再滿足于這套劇本了,我家還會上「動物園劇本」、「快遞站劇本」、「跳泥坑劇本」「槍戰劇本」等等。

實在是沒有想到當了老母親以後我會解鎖了在橫店影城當群衆演員的技能,而且還能根據制片人需求,遊走于不同片場,感覺自己要被娃「玩~廢~了」

陪娃玩心累?快收下這 2 招,讓你清靜 2 小時

圖檔來源:GIPHY

雖然我深知過家家的好處,但媽媽也需要喘口氣。然而在書上我看到了對過家家這麼一段描述:

孩子通常從 1 歲時自發地開始玩過家家,并在此後的 5 年時間裡一直精進遊戲技能;

從一個人玩,發展到與他人合作,從簡單的一個假裝動作,到能自導自演,演出一場「大戲」。

是以這樣的過家家遊戲至少要玩 5 年,看完這個描述,我感覺我整個人都不好了。

陪娃玩心累?快收下這 2 招,讓你清靜 2 小時

這些偷懶的辦法

是我在被「玩廢」路上的絕招

某天晚上小樣又開始讓我一邊學豬叫,一邊和他拿着人偶,在遊戲墊上跳泥坑。

我已經玩的口幹舌燥,靈機一動,我對天貓精靈大喊了一聲:「學豬叫。」

陪娃玩心累?快收下這 2 招,讓你清靜 2 小時

天貓精靈非常配合地學豬叫,把我和小樣樂壞了,這個晚上我非常清淨。

我也開始突然意識到在這個遊戲裡面,我的存在似乎是可以替代的。

在被替代的日子裡,我慢慢摸索出了一些「糊弄」的方法,低消耗陪玩。

1

動嘴就好

我們常常會發現,在過家家裡面,孩子很沉迷于扮演各種想象中的事物。

可能一會兒是個蘋果,一會兒是隻貓,一會兒是個怪獸;

反正孫悟空的 72 變也比不上娃。

在這個過程裡面他們通過模仿去了解各種事物的特性,加深自己的認知。

這個時候非常适合我們偷懶,我們隻需要找一個舒服姿勢回應,動嘴就好,多提問,多鼓勵,激發他們更多好奇心去自主探索。

陪娃玩心累?快收下這 2 招,讓你清靜 2 小時

比如:通過提問,引導他觀察自己模仿的對象。

小樣扮演是什麼呀?蘋果嗎?

蘋果什麼味道?很甜很甜。過來媽媽聞聞小樣牌蘋果香嗎?

又比如:鼓勵孩子去尋找更多同類。

小樣現在是什麼?

海底小縱隊裡面的巴克隊長,那你的隊友呢,快一起來找來......

又或者:引導孩子去做對比。

小白兔和小樣什麼差別呀?

小白兔跳着走,小樣怎麼走呢?

......

進入探索狀态中的小朋友,他們會非常渴望把自己發現分享給最親密的人。

這時候我們不再提問,可以多當「馬屁精」,鼓勵他們的發現和思考,并充分示弱。

誇獎的時候,記住糊弄學的黃金公式:感歎詞+評價事情+感受,很好用!

陪娃玩心累?快收下這 2 招,讓你清靜 2 小時

「哇,小樣觀察的很仔細,發現兔子耳朵會動,媽媽都沒有發現呢,太好玩了!」

「哇,小樣還會學兔子叫,媽媽都不知道兔子的聲音是這樣的,這聲音太逗了!」

2

找替代品

有的時候孩子玩過家家遊戲,會一直拉着我們反複玩一些互動情節,把我們玩「煩」為止。

因為孩子需要通過這樣的反複,讓自己更了解世界的規則。

或者在反複中梳理自己的情緒,把自己經曆的負面情緒慢慢釋放出來。

陪娃玩心累?快收下這 2 招,讓你清靜 2 小時

通常這樣的情況,我會先陪小樣玩一會兒,然後找替代品一起加入遊戲。

多找點群衆演員

比如:很多小朋友都害怕打針,但都喜歡玩玩打針遊戲,通過遊戲釋放對打針的恐懼,也滿足對打針的好奇。

在小樣給我打了幾個回合後,我會政策性引導小樣給娃娃,甚至家裡的小桌子、小椅子都找出來,排隊等待小樣注射。

陪娃玩心累?快收下這 2 招,讓你清靜 2 小時

這樣娃就不用盯着我的胳膊反複紮了,畢竟需要雨露均沾嘛,也充分滿足了他的内心需求。

看着娃一邊注射,一邊還給他們檢查,叮囑他們多喝水,哄他們不要哭,老母親深感安慰,共情能力還不錯!

充分利用人工智能

自從發生天貓精靈學豬叫事件後,在娃的過家家遊戲裡面,我都會把天貓精靈、小愛同學、Siri等等引入。

尤其是娃的各種配音需求,交給天貓精靈是「真香」,學哭,學放屁等等。

而啟動Siri和娃的對話,真的會大開腦洞。

陪娃玩心累?快收下這 2 招,讓你清靜 2 小時

圖檔來源:丁香媽媽

在小樣大一點以後,他瘋狂愛上了看玩具視訊,視訊裡,大人會隐身在幕後,操縱玩偶買東西、看病、開車,演出各種劇情。

于是我心生一念,鼓勵小樣也學着他們拍視訊,反正娃們天生都是劇情家。果不其然,小樣妥妥地上鈎了。

我犧牲了一台手機,小樣充分獲得掌控感,沉浸在自己的大片裡面,其樂融融。

陪娃玩心累?快收下這 2 招,讓你清靜 2 小時

3

找隊友上

在娃的過家家遊戲裡面,還有一個萬能替代品——隊友。

我通常會引導娃給隊友加戲,把隊友逐漸放入重要劇情,這時候媽媽就可以在旁邊欣賞就好。

不過注意當進入打打殺殺的恐怖劇集時候,躲遠一點,以免誤傷。

最後想說雖然陪孩子玩過家家,對媽媽們來說的确是個苦差事,但是過家家遊戲帶給孩子的趣味,是童年美好的回憶。

想想孩子總會長大,過家家遊戲也總會有落幕的一天,是以趁着孩子還依賴我們,就(用偷懶的方式)多陪陪他吧!

陪娃玩心累?快收下這 2 招,讓你清靜 2 小時

稽核專家 常潤

美國範德堡大學兒童發展碩士

策劃:蘭蘭

排版:小何

題圖來源:站酷海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