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面對白發人送黑發人的痛?

一位網友的提問:“女兒想不開自殺了,我該怎麼辦?

我的女兒今年十九歲,患抑郁症後一直積極治療,但她還是走了,我該如何度過我的餘生?”

在我文章的評論區裡有兩條類似的回複,記憶深刻。

一位媽媽說她的兒子,在今年中考前一天走了,永遠離開她了。

另一位媽媽說,羨慕我們心理疾病孩子的家長們,還有機會熱火朝天地讨論如何陪伴和挽救孩子。而她沒有機會了。她還問我,知不知道哪裡有失獨家長的群?希望和相同痛楚的人一起抱團取暖,互相鼓勵和幫助,以熬過這催人淚下的人生。

是的,作為心理疾病孩子的家長,對于這個問題,并不像正常孩子家長那樣有底氣和淡定。生與死的考量,以異常高的頻率出現在我們這樣的家庭裡,仿佛議論天氣一樣地正常。網上看到類似的報道,更是無比驚懼和惶然,特别有代入感。

前幾天,看見一個視訊,内容讓我悚然心驚,吓出一身冷汗。

視訊畫面是一個45歲的精神分裂媽媽,她的抑郁症女兒幾年前輕生了。當時女兒對她表露輕生的想法時,她氣急敗壞地說不會攔着。當晚她女兒走了。後來,痛悔難當的媽媽精神分裂了。

我女兒前前後後,有三次明顯的ZS行為,第一次甚至還未滿十四歲。但當時我的心态和應對,沒有愛,隻有厭煩,甚至樂見其成。是以,我一點兒也不歧視那些被折磨得精疲力盡的家長的陰暗想法。我太了解那種真實存在的心理了。

我記得前年因一件小事和女兒發生沖突,舊我沉迷于自己的負面情緒中無法自拔,無心顧及崩潰的女兒。女兒坐在高高的飄窗上,躲在窗簾後哭泣,長達一個多小時。我沒有安慰,也沒有說過分的話刺激她。但心裡很清楚,女兒有輕生的打算。當時,家裡還有一個親戚。她悄聲說你女兒這麼折騰人,這病也是個無底洞,她要走就讓她走,對大家都是個解脫。在當時的心境下,親戚的話讓我更覺得委屈和憤怒。是以,真的有“樂見其成”的想法。是以,母愛一定偉大嗎?有時候,恐怕也不能直視吧。

我當時記得看到窗簾突然一動,我吓得心都要跳出來了,那一刻,我後悔了,我覺得我輸不起,我不能賭。但是,事實上,後來再發生類似事件,我又很容易回到舊有模式。

後來,我女兒告訴我,她當時是真的想一死了之。是她向網友們一一告别時,網友們勸住了她。

是以,我極力主張家長首先得好好愛自己、活好自己,活好自己的家長,你才有力氣愛孩子,才能最大化承載孩子随時爆發的情緒。不然,孩子一崩潰,家長很容易跟着崩潰,滋生怨怼之心,失去理智和智慧,造成人生的悲劇。

而且,我給自己立下了規矩,定下了努力的方向,隻說好的話。不好的盡量别想,更别說出口。實在氣極了,在心裡默默地罵上十遍,也别說出來。有些事,沖動時,和冷靜時的認知是有差別的。是以,讓自己轉念,冷卻一下,再來應對,效果就會更理想。

但,天下事,分為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的事。

如果就算正規治療,自己竭盡全力給予孩子無條件地愛,孩子和老天還是決定要走那一條不歸路呢?又該如何面對那剜心剜肺的痛?

總得做好最壞的打算,盡最大的努力,才能減少焦慮,輕裝前行。

那麼,痛過哭過,接納放下吧。祝福孩子終于解脫病痛折磨,去了沒有大黑狗的幸福天堂。祝願孩子下一世終于掌握了投胎的高新技術,找到家境優渥、溫柔慈愛、聰明睿智的父母,擁有美好幸福的來生。把這一世欠缺的快樂補上吧。

而家長,餘生為了自己好好地活下去吧。每天花上一個小時,去思念、回憶母子一場的緣分。總得給悲傷和痛苦留點宣洩的時間和空間。

退休工資足以住進海南雲南等地的康養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每天欣賞自己最愛的風景,看自己最愛的書,做自己最喜歡的事,放松快樂,活得有勁、有趣、有奔頭,活出人生最美好的樣子。好不快哉,好不樂哉!

餘生很貴,不要浪費。一場遊戲一場夢,不如讓遊戲更精彩些,讓夢更美好些!

如何面對白發人送黑發人的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