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如何面对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

一位网友的提问:“女儿想不开自杀了,我该怎么办?

我的女儿今年十九岁,患抑郁症后一直积极治疗,但她还是走了,我该如何度过我的余生?”

在我文章的评论区里有两条类似的回复,记忆深刻。

一位妈妈说她的儿子,在今年中考前一天走了,永远离开她了。

另一位妈妈说,羡慕我们心理疾病孩子的家长们,还有机会热火朝天地讨论如何陪伴和挽救孩子。而她没有机会了。她还问我,知不知道哪里有失独家长的群?希望和相同痛楚的人一起抱团取暖,互相鼓励和帮助,以熬过这催人泪下的人生。

是的,作为心理疾病孩子的家长,对于这个问题,并不像正常孩子家长那样有底气和淡定。生与死的考量,以异常高的频率出现在我们这样的家庭里,仿佛议论天气一样地正常。网上看到类似的报道,更是无比惊惧和惶然,特别有代入感。

前几天,看见一个视频,内容让我悚然心惊,吓出一身冷汗。

视频画面是一个45岁的精神分裂妈妈,她的抑郁症女儿几年前轻生了。当时女儿对她表露轻生的想法时,她气急败坏地说不会拦着。当晚她女儿走了。后来,痛悔难当的妈妈精神分裂了。

我女儿前前后后,有三次明显的ZS行为,第一次甚至还未满十四岁。但当时我的心态和应对,没有爱,只有厌烦,甚至乐见其成。所以,我一点儿也不歧视那些被折磨得精疲力尽的家长的阴暗想法。我太了解那种真实存在的心理了。

我记得前年因一件小事和女儿发生冲突,旧我沉迷于自己的负面情绪中无法自拔,无心顾及崩溃的女儿。女儿坐在高高的飘窗上,躲在窗帘后哭泣,长达一个多小时。我没有安慰,也没有说过分的话刺激她。但心里很清楚,女儿有轻生的打算。当时,家里还有一个亲戚。她悄声说你女儿这么折腾人,这病也是个无底洞,她要走就让她走,对大家都是个解脱。在当时的心境下,亲戚的话让我更觉得委屈和愤怒。所以,真的有“乐见其成”的想法。所以,母爱一定伟大吗?有时候,恐怕也不能直视吧。

我当时记得看到窗帘突然一动,我吓得心都要跳出来了,那一刻,我后悔了,我觉得我输不起,我不能赌。但是,事实上,后来再发生类似事件,我又很容易回到旧有模式。

后来,我女儿告诉我,她当时是真的想一死了之。是她向网友们一一告别时,网友们劝住了她。

所以,我极力主张家长首先得好好爱自己、活好自己,活好自己的家长,你才有力气爱孩子,才能最大化承载孩子随时爆发的情绪。不然,孩子一崩溃,家长很容易跟着崩溃,滋生怨怼之心,失去理智和智慧,造成人生的悲剧。

而且,我给自己立下了规矩,定下了努力的方向,只说好的话。不好的尽量别想,更别说出口。实在气极了,在心里默默地骂上十遍,也别说出来。有些事,冲动时,和冷静时的认知是有区别的。所以,让自己转念,冷却一下,再来应对,效果就会更理想。

但,天下事,分为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的事。

如果就算正规治疗,自己竭尽全力给予孩子无条件地爱,孩子和老天还是决定要走那一条不归路呢?又该如何面对那剜心剜肺的痛?

总得做好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才能减少焦虑,轻装前行。

那么,痛过哭过,接纳放下吧。祝福孩子终于解脱病痛折磨,去了没有大黑狗的幸福天堂。祝愿孩子下一世终于掌握了投胎的高新技术,找到家境优渥、温柔慈爱、聪明睿智的父母,拥有美好幸福的来生。把这一世欠缺的快乐补上吧。

而家长,余生为了自己好好地活下去吧。每天花上一个小时,去思念、回忆母子一场的缘分。总得给悲伤和痛苦留点宣泄的时间和空间。

退休工资足以住进海南云南等地的康养公寓,每天欣赏自己最爱的风景,看自己最爱的书,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放松快乐,活得有劲、有趣、有奔头,活出人生最美好的样子。好不快哉,好不乐哉!

余生很贵,不要浪费。一场游戏一场梦,不如让游戏更精彩些,让梦更美好些!

如何面对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