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那個用24字育兒觀,将6個孩子培育出5個博士的鄉村醫生,咋樣了?

蔡笑晚是一名來自浙江的“家庭教育專家”。2008年,他因為在央視《夕陽紅》和鳳凰衛視《魯豫有約》節目上,向全國的家長介紹自己的二十四字育兒經成名。

蔡笑晚一共養育有五子一女。在他這六個孩子中,有五個都是博士,另有一名碩士。是以,他的家庭也被人稱為“人才衛星發射基地”。

那個用24字育兒觀,将6個孩子培育出5個博士的鄉村醫生,咋樣了?

2010年,蔡笑晚出版了《我的事業是“父親”》,把自己畢生的教育經驗介紹給大衆。目前,蔡笑晚已經是79歲高齡的老人了。他和他的子女們都十分低調,暫時未在公衆節目中露面,在家享受天倫之樂。

一、蔡笑晚和他的育兒真經

中國人曆來重視家庭教育,在古代,不少名人都留下了“家訓”,幫助後代,培養子孫成材。

譬如:南北朝時期,顔之推的《顔氏家訓》,清朝的《曾國藩家書》,近代的《傅雷家書》等,至今對于家庭教育,都有極大的幫助。

其中《曾國藩家書》,也是蔣介石贈送給兒子蔣經國的案頭書。但是,

這些書因為是用文言文寫成,現代人閱讀起來,有一些隔膜。

是以普通家長,很難從書中汲取到教育子女的精華。

正因為如此,蔡笑晚窮數十年家庭教育之經驗,著書立說,向國人傳授“育兒經”,一下子就火遍全國。

那個用24字育兒觀,将6個孩子培育出5個博士的鄉村醫生,咋樣了?

那麼,蔡笑晚是如何教育他的子女的呢?下面讓我們來看一看他的二十四字育兒真經,那就是:

早教教育、從小立志、培養自學、先學做人、快樂教育、愛與溝通!

1、

早教的重要性

民國著名言情小說大師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要想“早出名”就離不開“早學習”。而學習知識,是建立在良好的“記憶”基礎上的。

一個人一生中,記憶力最好的就是中國小階段。

是以,想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才,就得從小抓緊時間。千萬不能讓孩子們在“遊戲”中,把時光虛度了。

2、

人無志不立

一個人要成才,需要先立下志向。因為

知識的海洋是無邊無際的,你必須找到前進的方向,才有可能快速地靠岸。

除非是天縱英才,否則“博學是很難多才”的。要讓孩子明白,喜歡做什麼,就得一直努力去做。喬布斯說:

簡單、專注,就會成功。

3、自學效果更好

老師們常常說:

一個人主動學習的效率,是被動學習的二十七倍。

隻要你感興趣,你就可以學好它。千萬不要拿刀架在孩子的脖子上,硬逼着他學也學不好。

那個用24字育兒觀,将6個孩子培育出5個博士的鄉村醫生,咋樣了?

4、做人是一門大學問

“欲學為文,先學做人”,

這是标準的儒家思想。一個人隻有懂得如何為人處世,洞悉了人情世故,才會對書本知識有深刻的了解,才能夠做到”人情練達即文章”!

5、發自内心地喜歡學習

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讓孩子把學習當成遊戲,把考試當成競技,把考試排名當成王者榮耀的排名。

讓他意識到,學習并不比遊戲更加困難。

6、愛與溝通

當孩子不想學習的時候,不要逼他,而是應該細心地引導他。把他從遊戲引向到學習。放下自己家長的身段,多和孩子聊天。

二、蔡笑晚與他的六個孩子

蔡笑晚出生于1941年,是浙江瑞安人,他的父親在當時當過醫生。蔡笑晚後來考上了重點高中,但是因為種種原因被刷了下來。

不能去學校上學,他就自己找來高中的書籍,最後自學成才。

先當醫生,後來又當上了一名大學數學老師。

那個用24字育兒觀,将6個孩子培育出5個博士的鄉村醫生,咋樣了?

蔡笑晚和他的夫人一直很重視幼教。

八十年代的時候,他們家中十分貧窮,一家人擠在一間二十平米的小房子裡,房間一到了陰雨天就不斷地漏水。在這種情況下,他還是堅持在房間的牆上,貼滿了居裡夫人、愛因斯坦和愛迪生的畫像。為的是讓這些名人出現在孩子們的生活裡,時時刻刻當做榜樣,激勵他們成才。

蔡笑晚在當上大學老師之前,繼承了父親的醫術,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醫生。八十年代中後期,家裡收入漸豐,他就拼命地給孩子們買書。他喜歡買一些像

《十萬個為什麼》、《上下五千年》

,以及關于中國古代科學知識介紹的書籍給孩子們看。

這些書籍都寫得深入淺出,既豐富孩子們的知識,又娛樂了孩子們的身心。

在蔡笑晚的六個孩子當中,有四個都是“跳級”升學的。這并不是偶然現象,應當和他的言傳身教有密切關系。有一次他上《魯豫有約》的時候,主持人魯豫曾經問過他一件事,那就是:

蔡笑晚第四個孩子蔡天潤,中學時代曾經立志到少林寺出家。

那個用24字育兒觀,将6個孩子培育出5個博士的鄉村醫生,咋樣了?

老四蔡天潤的少年時代,正是中國大陸武俠電影橫行的時代。許多小少年都和蔡天潤一樣不想讀書,夢想長大後去少林寺習武。蔡天潤在一張字條上寫道:我不想讀書,我想到少林寺學武,保衛國家。魯豫問蔡笑晚,看到老四的表現,心裡有沒有着急。蔡笑晚就笑着說:肯定着急啊!因為當年家裡的讀書氛圍很濃,人人都讀書,就他不讀。

但是,蔡笑晚面對老四的頑皮,沒有采取強硬的态度。

他認為正确引導孩子,就像大禹治水一樣,隻宜疏,不宜堵。

于是,蔡笑晚真的就把兒子送去少林寺了。

蔡天潤去了一看,才發現真實的習武,并不是自己想象的樣子,最後就乖乖地回家了。

蔡笑晚說:成材的道路有千萬道,有一些孩子讀書不行,如果習武行,能夠成為成龍、李連傑,那又有什麼不好的呢?是以,有的時候孩子太犟,家長就不要硬來,應該先放任孩子去做一做,讓他自己去判斷,要不要繼續。

結語

蔡笑晚最後一次出現在大衆面前,是在2010年。今年,他已經79歲高齡了。五子一女,全部成材,他也正好退休在家,含贻弄孫。

那個用24字育兒觀,将6個孩子培育出5個博士的鄉村醫生,咋樣了?

其實談到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最重要的還是以身作則。蔡笑晚本身就是一個“自學強将”,他當年考上重點高中,因為種種問題被刷下來後,回到家後一直堅持刻苦自學。再後來,當上老師,整個家庭都被包裹在書香的氛圍裡。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們耳濡目,自然能成才。

蔡笑晚的六個孩子中,大兒子、二兒子和最小的女兒都在美國工作。

大兒子蔡天文是美國賓州大學“終身教授”,小女兒蔡天西則是哈佛大學“終身教授”。老二蔡天武,曾任美國高盛副總裁,目前自己創業。蔡家老三、老四都博士畢業,放棄留學美國,呆在國内,老五是一名碩士。

蔡笑晚對外笑稱自己是“孔子”,從他個人教育的成才率來看,的确也十分值得驕傲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