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舊史新說: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本質是法家而非儒家

漢武帝的祖宗們都是反對儒家的。

他的曾祖漢高祖劉邦混混出身,最讨厭儒生,除了叔孫通讓他嘗到當皇帝的滋味外,其餘都是一見儒生就開罵;漢朝前半個世紀的皇帝們,也多尊崇黃老,喜歡清靜無為、垂拱而治;大臣們也跟着無為而治,不折騰就是最好的建設,最好的例子是丞相曹參;而多年“壓制”漢武帝的奶奶窦太後,更是一個讨厭儒生喜歡黃老的老太太。

是以,年紀尚小的漢武帝剛剛即位時,沒有實權,他之是以不折騰,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舊史新說: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本質是法家而非儒家

漢武帝劉徹

一旦沒有人能真正限制他作為皇帝的權力時,漢武帝立即為漢帝國制訂了基本國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一年是公元前134年,漢武帝23歲,這一思想的提出者是董仲舒。根據《漢書董仲舒傳》的記載,當時的說法叫做“推明孔氏,抑黜百家”,而在《武帝紀贊》中,漢武帝把它叫做“罷黜百家,表章六經”——不管叫什麼吧,都是一回事兒。

這是他漫長的皇帝生涯中,除了多次派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外,鬧得動靜最大的。但事實證明,對後世的影響卻又遠遠超過了北征匈奴,儒術作為封建社會正統的意識形态自此決定下來,并流傳了近兩千年。

舊史新說: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本質是法家而非儒家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影響了中國2000多年的基本國策

但事實真是這樣嗎?漢武帝真是“獨尊儒術”嗎?

答案是:非也!漢武帝尊的那個“儒”,是法家的儒,而非儒家的儒,而所謂的“罷黜百家”,也并非真正的罷黜。

漢帝國從成立到漢武帝掌權,六十多年都在與民休息,各種思潮也在不斷湧動,對此,中央朝廷采取了基本不管自生自滅的态度。但漢武帝不同了,他對諸子百家進行了分門别類,然後采取了不同對策。

舊史新說: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本質是法家而非儒家

西漢初年的思想文化領域仍是百家争鳴

對于儒家,他認可他們的核心價值觀,并直接将儒家的思想提升到國家意識形态的高度,因為這對維護他的統治很有用。從此,儒家的大一統、君權至高無上、三綱五常成為封建社會的主流思想。可以說,漢武帝隻是萃取了儒家思想裡對他有用的部分裝飾成帝國文化,他絕不是獨尊儒術,孔子一直主張回到周公時代,一直主張封建制,而封建社會真正的管理體系不是封建,而是郡縣,這就是明證。

舊史新說: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本質是法家而非儒家

儒家文化

對于法家,漢武帝内心是認可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但法家隻能是漢武帝的法家,而絕不能作為諸子百家在民間流傳——這對帝國的統治是十分危險的。而且,漢武的儒家其實是法家之儒,儒和法是互為表裡的,這一點稍後再做論述。

舊史新說: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本質是法家而非儒家

法家的代表人物:韓非子

對于縱橫家,漢武帝從内心深深恐懼,因為縱橫家每天隻做一件事情,就是遊走于各諸侯國之間,搖動三寸不爛之舌,聯合這個,打擊那個——這是真正影響漢帝國的不安定因素。整個戰國基本就是在縱橫家的篡奪慫恿下亂上加亂的,如今殷鑒不遠,各同姓諸侯王又如獨立王國般地存在,是以打擊縱橫家成為當務之急。

舊史新說: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本質是法家而非儒家

縱橫家的特點:朝秦暮楚、翻雲覆雨

對于黃老,漢武帝也并沒有真正棄之不用,一張一馳,文武之道。況且,漢初的黃老也并非是完全的無為,所謂“黃老刑名”其實是各種學說的綜合體,既有道家的無為而治,也有法家的依法治國,還有儒家的名教思想。是名符其實的大雜燴。

“罷黜百家”不是“焚書坑儒”,對于非儒家的信仰者,漢武帝并沒有從肉體消滅之,他們的著作也沒有付之一炬。這一點,漢武比秦皇高明得多,盡管他們的出發點是一緻的。

舊史新說: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本質是法家而非儒家

“罷黜百家”是軟的“焚書坑儒”,“焚書坑儒”是硬的“罷黜百家”

我們來從國家治理或社會控制來看為什麼說漢武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本質是法家。而這種外儒法法、名漢實秦的統治思想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毛澤東說“百代都行秦政法”是非常有道理的(見毛澤東《七律·讀《封建論》,呈郭老》)。

舊史新說: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本質是法家而非儒家

毛澤東《七律·讀《封建論》,呈郭老》

地方組織結構:漢帝國實行的是郡縣制+諸侯國制的混合制度,以郡縣制為主體,而在他父親漢景帝于前154年平定七國之亂後,漢武帝于前127年再頒“推恩令”,将強大的諸侯國一再分割,使之無力和中央抗衡。根據《史記·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序》的記載:諸侯王或欲推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條上,朕且臨定其名号——以親情之名行割裂之實,諸侯王和他的子孫們還得向漢武帝感恩戴德,既睿智又陰損。比如劉備他們家,祖上是中山靖王,這麼一代一代地把恩推下來,推到劉備的時候就賣草鞋了。這是儒家的作法嗎?孔子可是封建制的鐵杆擁趸。

舊史新說: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本質是法家而非儒家

推恩令使諸侯國徹底喪失了和中央叫闆的能力

董仲舒的待遇:“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盡管是董老夫子提出的,但漢武帝并沒有賦予他出将入相的地位和呼風喚雨的權力,因為在漢武帝的眼裡,董仲舒也就是一冬烘先生,寫寫文章可以,經倫濟世的不行。他的地位始終不高,還被漢武不斷敲打,據《史記·董仲舒傳》記載:“于是下董仲舒吏,當死,诏救之。于是董仲舒竟不敢複言災異。”——吓得老頭兒都不敢說話了。被漢武帝真正重用的儒生是公孫弘,因為公孫弘成長于基層,幹練成熟又老奸巨猾,凡是漢武帝所問,公孫弘都能給出合适對策又引經據典,讓漢武帝很滿足——很顯然,這不是真正的儒,或者說,這是新儒家。而公孫弘也終于破了漢朝一個慣例,先拜相後封侯,要知道,之前的丞相們可都是侯爵擔任的。

舊史新說: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本質是法家而非儒家

董仲舒

知識分子:“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儒生被帝國溫柔地收買,帝國也按儒生的思想治理國家,但不并不代表帝國和儒生是平等的。當兩者和平相處時,自然是明君賢相,和風細雨;一旦君王翻臉,儒生卻毫無辦法,隻是能人為刀殂我為魚肉,成了待宰羔羊。也就是說,儒生必須老老實實履行“魔鬼協定”,而帝國卻可以随時毀約,而且不付任何代價。從此儒家被成批販賣,為帝國當牛作馬,既沒有人身自由,也沒有思想自由。這其實和“焚書坑儒”有什麼差別呢?無非一個硬刀子一個軟刀子而已。

舊史新說: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本質是法家而非儒家

西漢帝國和儒生的“魔鬼協定”

戰戰兢兢的官僚階層:儒生出身的官僚既然已經身許魔鬼,當然要每天生活在死亡的陰影之下。武帝期間,朝廷重臣和知名人士中就有二十幾年死于非命,“其中丞相五人,禦史大夫四人。不在名單的,還有太子劉據和皇後衛子夫,以及新太子(漢昭帝)的母親鈎弋夫子。他們有的死于漢武帝的淫威,有的死于他的峻法。”——易中天《漢武的帝國》。同一書中,還記載了面對帝國這個怪獸,李廣選擇了不屈而死,而司馬遷選擇了忍辱偷生。書中還有一句這樣的描述“帝國的法庭和監獄都太恐怖”——這哪裡是儒家所為?

舊史新說: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本質是法家而非儒家

武帝期間高官的死亡名單——易中天《漢武的帝國》

酷吏政治:漢武的酷吏恐怕僅次于武周期間的酷吏,這些酷吏往往以忠君報國之名行白色恐怖之實。當時最讓人聞之色變的酷吏很多,司馬遷專門為之開辟了一個專欄《史記·酷吏列傳》,其中列舉了十一個著名的酷吏,郅都、甯成、周陽由、趙禹、張湯、義縱、王溫舒、尹齊、楊仆、減宣、杜周等,除了這十一個有名的酷吏,還加了一段話:蜀守馮當暴挫,廣漢李貞擅磔人,東郡彌仆鋸項,天水駱璧〔推鹹〕,河東褚廣妄殺,京兆無忌、馮翊殷周蝮鸷,水衡閻奉樸擊賣請。在文章的末尾,司馬遷感歎:何足數哉!何足數哉!——如此兇暴,而且如此普遍,豈是王道?

舊史新說: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本質是法家而非儒家

嚴刑逼供

打擊遊俠:遊俠不是大俠,大俠者,俠之大者也,像郭靖為國為民的稱為大俠。而西漢的遊俠則是指的地方豪強勢力,地頭蛇,最有代表性的是郭解。話說這位郭大俠被勒令搬家,因為他太有影響力了,地方政府簡直成了他的跟班,甚至能驚動大将軍衛青為之說情。漢武帝敏感的神經被觸動了,影響地方政治,翻雲覆雨,這比諸侯國更恐怖,殺!于是,一代大俠身首異處。類似這樣的地方豪強被鎮壓、被強迫搬家的不知有多少,原因隻有一個,影響了帝國的安定局面。和酷吏一樣,司馬遷在他的《史記》中也開設了專欄《遊俠列傳》。

舊史新說: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本質是法家而非儒家

郭解在《漢武大帝》中的形象——張山飾演

窮兵黩武:自從漢高祖白登之圍後,西漢享受了半個多世紀的太平,到漢武帝這裡打破了。他再受不了匈奴一再冒犯,開展了一系列的北征。前127年,河南之戰,衛青占領河套地區;前121年;發動河西之戰,霍去病奪取河西走廊; 前119年,衛青、霍去病分東西兩路進攻,衛青擊潰大單于勢力,霍去病直擊匈奴至今蒙古國境,封狼居胥,将匈奴驅逐至大漠以北。但代價是國庫空虛,民不聊生,迫使漢武帝在晚年釋出“輪台罪己”诏,表示反思和自我批評——但漢武的一生以戰争為主線則是不争的事實,這一點,又哪裡符合儒家的思想呢?

舊史新說: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本質是法家而非儒家

漢武帝發動了一系列對匈奴的決戰

長期以來,我們都知道漢武帝發動了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運動,卻很少深入思考這個運動的本質和它給後世帶來的影響。中國封建社會至今2240多年,實際一直獨尊的是法家,隻不過,這個法家披着儒家的外衣——我們姑且稱作“新儒家”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