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旧史新说: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本质是法家而非儒家

汉武帝的祖宗们都是反对儒家的。

他的曾祖汉高祖刘邦混混出身,最讨厌儒生,除了叔孙通让他尝到当皇帝的滋味外,其余都是一见儒生就开骂;汉朝前半个世纪的皇帝们,也多尊崇黄老,喜欢清静无为、垂拱而治;大臣们也跟着无为而治,不折腾就是最好的建设,最好的例子是丞相曹参;而多年“压制”汉武帝的奶奶窦太后,更是一个讨厌儒生喜欢黄老的老太太。

所以,年纪尚小的汉武帝刚刚即位时,没有实权,他之所以不折腾,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旧史新说: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本质是法家而非儒家

汉武帝刘彻

一旦没有人能真正限制他作为皇帝的权力时,汉武帝立即为汉帝国制订了基本国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年是公元前134年,汉武帝23岁,这一思想的提出者是董仲舒。根据《汉书董仲舒传》的记载,当时的说法叫做“推明孔氏,抑黜百家”,而在《武帝纪赞》中,汉武帝把它叫做“罢黜百家,表章六经”——不管叫什么吧,都是一回事儿。

这是他漫长的皇帝生涯中,除了多次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外,闹得动静最大的。但事实证明,对后世的影响却又远远超过了北征匈奴,儒术作为封建社会正统的意识形态自此决定下来,并流传了近两千年。

旧史新说: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本质是法家而非儒家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了中国2000多年的基本国策

但事实真是这样吗?汉武帝真是“独尊儒术”吗?

答案是:非也!汉武帝尊的那个“儒”,是法家的儒,而非儒家的儒,而所谓的“罢黜百家”,也并非真正的罢黜。

汉帝国从成立到汉武帝掌权,六十多年都在与民休息,各种思潮也在不断涌动,对此,中央朝廷采取了基本不管自生自灭的态度。但汉武帝不同了,他对诸子百家进行了分门别类,然后采取了不同对策。

旧史新说: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本质是法家而非儒家

西汉初年的思想文化领域仍是百家争鸣

对于儒家,他认可他们的核心价值观,并直接将儒家的思想提升到国家意识形态的高度,因为这对维护他的统治很有用。从此,儒家的大一统、君权至高无上、三纲五常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可以说,汉武帝只是萃取了儒家思想里对他有用的部分装饰成帝国文化,他绝不是独尊儒术,孔子一直主张回到周公时代,一直主张封建制,而封建社会真正的管理体系不是封建,而是郡县,这就是明证。

旧史新说: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本质是法家而非儒家

儒家文化

对于法家,汉武帝内心是认可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法家只能是汉武帝的法家,而绝不能作为诸子百家在民间流传——这对帝国的统治是十分危险的。而且,汉武的儒家其实是法家之儒,儒和法是互为表里的,这一点稍后再做论述。

旧史新说: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本质是法家而非儒家

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

对于纵横家,汉武帝从内心深深恐惧,因为纵横家每天只做一件事情,就是游走于各诸侯国之间,摇动三寸不烂之舌,联合这个,打击那个——这是真正影响汉帝国的不安定因素。整个战国基本就是在纵横家的篡夺怂恿下乱上加乱的,如今殷鉴不远,各同姓诸侯王又如独立王国般地存在,所以打击纵横家成为当务之急。

旧史新说: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本质是法家而非儒家

纵横家的特点:朝秦暮楚、翻云覆雨

对于黄老,汉武帝也并没有真正弃之不用,一张一驰,文武之道。况且,汉初的黄老也并非是完全的无为,所谓“黄老刑名”其实是各种学说的综合体,既有道家的无为而治,也有法家的依法治国,还有儒家的名教思想。是名符其实的大杂烩。

“罢黜百家”不是“焚书坑儒”,对于非儒家的信仰者,汉武帝并没有从肉体消灭之,他们的著作也没有付之一炬。这一点,汉武比秦皇高明得多,尽管他们的出发点是一致的。

旧史新说: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本质是法家而非儒家

“罢黜百家”是软的“焚书坑儒”,“焚书坑儒”是硬的“罢黜百家”

我们来从国家治理或社会控制来看为什么说汉武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本质是法家。而这种外儒法法、名汉实秦的统治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法”是非常有道理的(见毛泽东《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

旧史新说: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本质是法家而非儒家

毛泽东《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

地方组织结构:汉帝国实行的是郡县制+诸侯国制的混合制度,以郡县制为主体,而在他父亲汉景帝于前154年平定七国之乱后,汉武帝于前127年再颁“推恩令”,将强大的诸侯国一再分割,使之无力和中央抗衡。根据《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序》的记载:诸侯王或欲推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名号——以亲情之名行割裂之实,诸侯王和他的子孙们还得向汉武帝感恩戴德,既睿智又阴损。比如刘备他们家,祖上是中山靖王,这么一代一代地把恩推下来,推到刘备的时候就卖草鞋了。这是儒家的作法吗?孔子可是封建制的铁杆拥趸。

旧史新说: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本质是法家而非儒家

推恩令使诸侯国彻底丧失了和中央叫板的能力

董仲舒的待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尽管是董老夫子提出的,但汉武帝并没有赋予他出将入相的地位和呼风唤雨的权力,因为在汉武帝的眼里,董仲舒也就是一冬烘先生,写写文章可以,经伦济世的不行。他的地位始终不高,还被汉武不断敲打,据《史记·董仲舒传》记载:“于是下董仲舒吏,当死,诏救之。于是董仲舒竟不敢复言灾异。”——吓得老头儿都不敢说话了。被汉武帝真正重用的儒生是公孙弘,因为公孙弘成长于基层,干练成熟又老奸巨猾,凡是汉武帝所问,公孙弘都能给出合适对策又引经据典,让汉武帝很满足——很显然,这不是真正的儒,或者说,这是新儒家。而公孙弘也终于破了汉朝一个惯例,先拜相后封侯,要知道,之前的丞相们可都是侯爵担任的。

旧史新说: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本质是法家而非儒家

董仲舒

知识分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生被帝国温柔地收买,帝国也按儒生的思想治理国家,但不并不代表帝国和儒生是平等的。当两者和平相处时,自然是明君贤相,和风细雨;一旦君王翻脸,儒生却毫无办法,只是能人为刀殂我为鱼肉,成了待宰羔羊。也就是说,儒生必须老老实实履行“魔鬼协议”,而帝国却可以随时毁约,而且不付任何代价。从此儒家被成批贩卖,为帝国当牛作马,既没有人身自由,也没有思想自由。这其实和“焚书坑儒”有什么区别呢?无非一个硬刀子一个软刀子而已。

旧史新说: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本质是法家而非儒家

西汉帝国和儒生的“魔鬼协议”

战战兢兢的官僚阶层:儒生出身的官僚既然已经身许魔鬼,当然要每天生活在死亡的阴影之下。武帝期间,朝廷重臣和知名人士中就有二十几年死于非命,“其中丞相五人,御史大夫四人。不在名单的,还有太子刘据和皇后卫子夫,以及新太子(汉昭帝)的母亲钩弋夫子。他们有的死于汉武帝的淫威,有的死于他的峻法。”——易中天《汉武的帝国》。同一书中,还记载了面对帝国这个怪兽,李广选择了不屈而死,而司马迁选择了忍辱偷生。书中还有一句这样的描述“帝国的法庭和监狱都太恐怖”——这哪里是儒家所为?

旧史新说: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本质是法家而非儒家

武帝期间高官的死亡名单——易中天《汉武的帝国》

酷吏政治:汉武的酷吏恐怕仅次于武周期间的酷吏,这些酷吏往往以忠君报国之名行白色恐怖之实。当时最让人闻之色变的酷吏很多,司马迁专门为之开辟了一个专栏《史记·酷吏列传》,其中列举了十一个著名的酷吏,郅都、宁成、周阳由、赵禹、张汤、义纵、王温舒、尹齐、杨仆、减宣、杜周等,除了这十一个有名的酷吏,还加了一段话:蜀守冯当暴挫,广汉李贞擅磔人,东郡弥仆锯项,天水骆璧〔推咸〕,河东褚广妄杀,京兆无忌、冯翊殷周蝮鸷,水衡阎奉朴击卖请。在文章的末尾,司马迁感叹:何足数哉!何足数哉!——如此凶暴,而且如此普遍,岂是王道?

旧史新说: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本质是法家而非儒家

严刑逼供

打击游侠:游侠不是大侠,大侠者,侠之大者也,像郭靖为国为民的称为大侠。而西汉的游侠则是指的地方豪强势力,地头蛇,最有代表性的是郭解。话说这位郭大侠被勒令搬家,因为他太有影响力了,地方政府简直成了他的跟班,甚至能惊动大将军卫青为之说情。汉武帝敏感的神经被触动了,影响地方政治,翻云覆雨,这比诸侯国更恐怖,杀!于是,一代大侠身首异处。类似这样的地方豪强被镇压、被强迫搬家的不知有多少,原因只有一个,影响了帝国的安定局面。和酷吏一样,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也开设了专栏《游侠列传》。

旧史新说: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本质是法家而非儒家

郭解在《汉武大帝》中的形象——张山饰演

穷兵黩武:自从汉高祖白登之围后,西汉享受了半个多世纪的太平,到汉武帝这里打破了。他再受不了匈奴一再冒犯,开展了一系列的北征。前127年,河南之战,卫青占领河套地区;前121年;发动河西之战,霍去病夺取河西走廊; 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分东西两路进攻,卫青击溃大单于势力,霍去病直击匈奴至今蒙古国境,封狼居胥,将匈奴驱逐至大漠以北。但代价是国库空虚,民不聊生,迫使汉武帝在晚年发布“轮台罪己”诏,表示反思和自我批评——但汉武的一生以战争为主线则是不争的事实,这一点,又哪里符合儒家的思想呢?

旧史新说: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本质是法家而非儒家

汉武帝发动了一系列对匈奴的决战

长期以来,我们都知道汉武帝发动了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运动,却很少深入思考这个运动的本质和它给后世带来的影响。中国封建社会至今2240多年,实际一直独尊的是法家,只不过,这个法家披着儒家的外衣——我们姑且称作“新儒家”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