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诸葛亮的《出师表》有何问题,为何胡觉照教授会建议将其移出课本

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是古代表章类文的“典范”之作。成书于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文心雕龙》,说它是“志尽文畅”。

宋代的苏轼说它“简而尽,直而不肆,大哉言乎”,并把它与伊尹、傅说写给太甲、武丁的奏表相提并论。

苏轼认为,自秦汉以降,以忠君为己任的臣子,没有人写出过这样好的文章。

诸葛亮的《出师表》有何问题,为何胡觉照教授会建议将其移出课本

但是,当代

一名叫胡觉照的陕西教授,

因为这篇文章中带有“忠君”的色彩,

曾两度上书教育部,给《出师表》冠以“愚忠”的罪名,请求将其移出课本。

更有甚者,

这名教授还从《隆中对》里看出了诸葛亮有“分裂华夏”的企图。

只恨诸葛武侯早已经作古千年,要不然,这位胡教授只怕还要向他追责。

一、《出师表》是一篇不能忽略的好文章

诸葛亮的这一篇《出师表》最早出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这一篇文章的出名,固然和当中包含的“忠君思想”分不开,但是

它事实上是一篇文学价值颇高的“政治家范文”。

《出师表》的文字朴实而流畅,

“理周而情切,志尽文畅”。

在文章的开始,诸葛亮先是交代了自己上表的背景。

当时是他正准备进行第一次北伐,他担心自己离蜀之后,后主刘禅不能正确处理朝廷内部的事务,所以语重心长地对他交代“修明内政”的必要性。

诸葛亮的《出师表》有何问题,为何胡觉照教授会建议将其移出课本

诸葛亮甚至连人员都给刘禅安排好了,哪一些是刘备留下来的谏臣,哪一些是经过他考察之后,觉得能信任的武将。并且他还不忘举汉代兴亡的例子,来说明“亲贤臣,远小人”的必要性。

讲完了这些以后,诸葛亮又打起了感情牌。向刘禅介绍自己当初是怎样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的,他又是怎样感激并报答刘备的。用以取信于刘禅,并激发他的壮志。

从“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至“受命以来,夙夜忧叹”这一段,当中的内容完全出于诸葛亮的真情实感,所以千百年以来,感动了无数的后人。

诸葛亮在《出师表》的前半部分揭示刘禅“不宜妄自菲薄”,我们在后半部分看到,

他在感激刘备对自己的知遇之恩的同时,也没有“妄自菲薄”。

一边表明自己二十一年来立下的汗马功劳;一边鼓励刘禅勤心事国。

一个老臣,即使他位高权重,能这样直白地把心中话讲出来,并鼓励软弱的皇帝要自信,这一份真诚之心也是实属难能。但最重要的,是他讲得入情入理,完全发自肺腑,能够令人信服。

诸葛亮的《出师表》有何问题,为何胡觉照教授会建议将其移出课本

从行文结构上看,《出师表》写得跌宕起伏,层层递进,逻辑性很强。

先用“先帝崩殂”、“此危急存亡之秋”,把局势的纷乱与危险讲出来,让人警醒。再用“待卫之臣不懈于内”开始,让人情绪一缓。

蜀汉在当时已经失了“天时”,而“地利”并不能让他们久守。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当时他们尚有“人和”

但是要保持这种“人和”,皇帝就不能区别对待内、外之臣。

诸葛亮一步一步地,把刘禅引到对“修明治齐”的关注中来。然后以刘备的名义,详细地安排文臣与武将的位置,这一点为保证他在出征之后大后方政局的稳定,是非常高明的一招。

但是干巴巴地说理,并不能打动人。无论从政治目的,还是文章本身的要求来看,都必须要有“动之以情”的部分。于是,就出现了后半部分“臣本布衣”那一大段内容。

整篇文章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当中的真情也是同类古文中少见的。并且

出现了不少成语,例如“妄自菲薄”、“作奸犯科”、“引喻失义”等等。可见,仅仅把它当成一篇鼓吹忠君思想的政治文章,是错误的。

二、诸葛亮的忠是“愚忠”吗?

胡觉照教授曾经两度上书教育部门,认为《出师表》里的诸葛亮北伐,完全是出于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而那时诸葛亮的忠,是一种“愚忠”。

诸葛亮的《出师表》有何问题,为何胡觉照教授会建议将其移出课本

另外,胡觉照教授还认为诸葛亮

为了北伐,完全没有顾及蜀地百姓的生计。胡教授的这种观点,在近代还颇有一些影响力。

记得在2007年的时候,有一家公司发售了一款以三国这段历史为背景的RPG游戏。而这个游戏的作者,和胡教授持有相同的观点。

于是,游戏的作者把诸葛亮安排成了反角,并且让男主角从诸葛亮的部下,变成了他的反对者。理由就是他连年发动战争,导致百姓死亡。

文章写到一半的时候,我去查了一下,原来这位胡觉照教授第一次上书教育部的时间,正好也是同一年!真是太巧了,让我怀疑他是不是受了这款游戏的影响。

其实这一款游戏的背景设定,表面上看反对的是诸葛亮这种劳民伤财的战争,但是背后反对的是天下大一统,其作者恐怕更像是胡教授口中那个主张“华夏分裂”的人。

诸葛亮的《出师表》有何问题,为何胡觉照教授会建议将其移出课本

诸葛亮前后《出师表》中讲得非常明白,他之所以要北伐,一方面是为了完成刘备恢复汉室天下的雄心;而另一方面,则是他不能让蜀汉坐以待毙。

只要认真看过两篇原文的人,绝对不会得出诸葛亮是“愚忠”这样的结论

。他之所以发动北伐战争,纯粹是因为他看出来,蜀地的天险不能永固,只能主动出击,以攻为守。

那么,反对北伐的一般会是什么人呢?一般是就是南宋君臣那样的人。因为畏惧战争而偏安一隅,年年向敌国纳贡称臣。吊着一口气,最后被人灭国,造成十万军民投海而亡的悲剧!

当然,尽管我们多数人都看不上南宋小朝廷的窝囊,但是还是一直有人在鼓吹宋朝的繁荣富强,所以我就没有什么话好说的了。

结语

古代人的忠君和爱国,其实是根本没有办法分开的。因为在古代,忠君即是爱国,爱国即是忠君。

非要指责古人有忠君的思想,也是十分荒谬的事情。

诸葛亮的《出师表》有何问题,为何胡觉照教授会建议将其移出课本

《出师表》即使不谈当中的“忠君”思想,光讲文学技巧,也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政论散文。所以才会被包括刘勰、苏轼在内的名人推崇,

清人丘维屏甚至把它与《离骚》相提并论

,而这都是从文学角度去分析的。

没有浮华骈丽的风文,但是有“理周情切”的叙事,与感人至深、甚至催人泪下的“真情”。

这么好的文章,为什么要移出课本呢?

古代人的思想观念和现代人有冲突,这个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时代不同,辩证地接纳就好了,哪有泼脏水连孩子一并倒掉的道理呢?

这位胡觉照教授

还曾经向教育部门推荐用华歆《止战疏》那篇干巴巴的文章,来代替诸葛亮的《出师表》,由此可见他的文学鉴赏能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