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风起陇西》的评价,为何不太一样?

文|阿宝

《风起陇西》已经收官。陈恭的舍身成仁、荀诩的赤胆忠心,都让我们印象深刻。一场隐藏在宏大历史里的传奇,也就此告一段落。

从相关平台的评分来看,本剧的整体表现并不差。然而值得玩味的是,公众对本剧的评价却呈现出不一致的样子。一部分网友对马伯庸和路阳创造出的三国版谍战故事颇为欣赏,看得如痴如醉;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网友对本剧不太感冒,尤其是相对沉闷、压抑的叙事,更是“劝退”了不少观众。

《风起陇西》的评价,为何不太一样?

这里面,到底有什么门道?

近年来,马伯庸的小说早已成为影视改编的“香饽饽”。但无论是这一次的《风起陇西》还是不久前的《风起洛阳》,在声势上似乎都无法与当年的《长安十二时辰》相提并论。

其实,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配方,若论想象力和创意,《风起陇西》一点也不逊色于《长安十二时辰》,甚至还有不少更出彩的设定。

正如导演路阳所言,在三国那个恢弘纷乱的历史时代中,陈恭、荀诩等角色,他们只是活跃在蜀汉和曹魏之间的一些小间谍,棋子一样的角色,却活出了不一样的精彩。颠覆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三国历史,需要勇气,更能让观众拥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只是,和呈现出强盛、繁华的《长安十二时辰》相比,《风起陇西》将故事选取在诸葛亮北伐的时间节点,显得不那么“讨巧”。此时,三国的故事已经讲完三分之二,刘备、张飞、关羽、马超、黄忠等名将纷纷退场。至于在本剧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郭淮、杨仪,甚至是李严,相较之下,星光都要暗淡不少。

《风起陇西》的评价,为何不太一样?

这样一来,对三国爱好者而言,本剧能够重新挖掘这段历史让他们感到惊喜;但对更多普通观众而言,三国的历史背景更像是本剧无从轻重的点缀,很难让他们产生共鸣感。

此外,马伯庸现代意识极强的台词和人物塑造,似乎也更适用于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唐朝,而不是更古朴的三国时代。虽然马伯庸自己也坦承,写作《风起陇西》时,不乏恶搞和戏谑的心态,但由于大家对三国人物更熟悉,也注入了更多情感,因此人们未必完全能接受这种创作风格。从本剧开播至今的情况来看,观众的观点也并不一致。

比如,诸葛亮在原作中一手策划了反间计,使之偏离了《三国演义》中忠诚、正直的形象;在剧集里,诸葛亮又对手下的所作所为一无所知,显然又和足智多谋的传统印象有了一定距离。

《风起陇西》的评价,为何不太一样?

说到底,戏说历史本就不是一件容易把握“分寸”的工作。尽管如此,《风起陇西》的环环相扣和层层反转,依然能让许多观众看得过瘾、刺激,也就证明了剧集本身的质量。至于对历史细节的考证,本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此太过计较,只会妨碍文艺创作的表达。

因此,无论是喜爱还是无感,我们都应该鼓励大胆创新的主创。希望能有更多国产剧集像《风起陇西》一样,写出新颖、有趣的故事。当然,最后能取得怎样的播放效果,那就看是否能打动观众了。

文字:阿宝

责编:王子墨

编辑:张永群 孙岱 张雪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