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显微镜下的大明:难怪讨论度“大涨”,原来张若昀和王阳在写“百科全书”

显微镜下的大明:难怪讨论度“大涨”,原来张若昀和王阳在写“百科全书”

也许是我太天真了,也许是我太小瞧马伯庸了。

谁能想到一个善于借古编故事的小说家,居然对历史较真到了如此“疯狂”的地步。

本以为经过4集的首播,《丝绢案》中的大部人物与服化道都该介绍得七七八八了。

可谁能想到,仅仅只是第5集这短短的40分钟,便容纳了几乎与前4集相同体量的冷门历史知识。

显微镜下的大明:难怪讨论度“大涨”,原来张若昀和王阳在写“百科全书”

看着这些每个字都认识,放到一起却完全看不明白的词汇,让人有一种近乎“崩溃”的感觉。

虽然剧情跌宕起伏,虽然每个人物性格鲜明,虽然完全不管这些晦涩的词汇也能看个大概。

但那些几乎只属于古代人的词汇,让我彻底“疯狂”,或许张若昀和王阳不是在演戏,而是在共同撰写一本专属于大明朝的“百科全书”。

显微镜下的大明:难怪讨论度“大涨”,原来张若昀和王阳在写“百科全书”

于是便有了我第二次向马伯庸发起的挑战,于是便有了我逐字、逐句解读张若昀和王阳的这番举动。

于是我开启了翻阅《明史》《明实录》《明会典》等一系列典籍的行动。

而这一切,仅仅是为了让我能更好地理解剧中人的一言一行,仅仅是为了让我能明白这些古人所做之事、所言之事究竟有何深意。

这一切仅仅是因为:马伯庸不经意间“卖弄”了一次他的学识……

显微镜下的大明:难怪讨论度“大涨”,原来张若昀和王阳在写“百科全书”

急递铺与急递铺兵

第5集开篇最刺激的一幕,便是在官道上狂奔的这位急递铺兵了。

虽然剧中借由丰宝玉之口,向帅家默解释了何为“急递铺”、何为“急递铺兵”。

实际上,这种用完全用人力传递信件的方式,自宋代便已经有了雏形,并在元代得以规范。

明代时期的急递铺,只是沿袭了元代的旧制而已。

显微镜下的大明:难怪讨论度“大涨”,原来张若昀和王阳在写“百科全书”

不过明代在沿袭旧制的同时,还在这方面做了许多的创新与改革。

在急递铺的基础上,增加了水马驿和递运所两种类似的机构,共同组成了明代邮驿的三大机构。

可惜的是,在《明实录》《大明会典》等史料中,并没有对这些机构做出详细的记录。

只能大概估计明代的急递铺数量大概有14000处左右,水马驿大概有1032处,递运所则有146余处。

显微镜下的大明:难怪讨论度“大涨”,原来张若昀和王阳在写“百科全书”

什么是水刻?

关于“水刻”一词,可真是难为住了笔者。

这里不得不佩服马伯庸在历史知识上的造诣与博学。

因为我几乎毫无办法找到水刻一词的出处与含义,虽然我知道他指的是什么,但就是无法从史料中找到这个词。

当然,既然我们知道这是用来计时的单位,就很容易从急递铺的史料中确认其真实的时间是多少。

显微镜下的大明:难怪讨论度“大涨”,原来张若昀和王阳在写“百科全书”

通常来讲,古人一般会将一天十二个时辰(也就是一昼夜)平均分成100份(也就是一百刻)。

这种分法历史上称其为“百刻制”。

如果对应现代的计时概念,可以算得:1440\100=14.4,也就一刻是14分24秒。

也就是一刻的大概时间长度是15分钟。

显微镜下的大明:难怪讨论度“大涨”,原来张若昀和王阳在写“百科全书”

在对急递铺的历史介绍中有这样的记载:

“每三刻行一铺,昼夜须行300里,但遇公文至铺,不问角数多少,需要随即递送,无分昼夜,鸣铃走递。”

当这些一切与丰宝玉口中的介绍对上之后,我大体可以确定他所说的水刻,就是我们常说的“一时三刻”中的15分钟为一刻。

也就是急递铺兵需要在三刻(45分钟)内跑完500里(5公里)。

显微镜下的大明:难怪讨论度“大涨”,原来张若昀和王阳在写“百科全书”

合时宜的《西厢记》

比起第2集中不合时宜的《女起解》,这一次程仁清在青楼听的《西厢记》算是大大的符合了历史与时间上的脉络。

剧中两位美女弹唱的,是《西厢记》五剧第三本“张君瑞害相思杂剧”中第三折的内容。

整段的内容应该是“不近喧哗,嫩绿池塘藏睡鸭;自然幽雅,淡黄杨柳带栖鸦。金莲蹴损牡丹芽,玉簪抓住荼韁架 。夜凉苔径滑,露珠儿湿透了凌波袜。”

显微镜下的大明:难怪讨论度“大涨”,原来张若昀和王阳在写“百科全书”

之所以会有程仁清听《西厢记》这一幕的出现,或许跟他在县城与同窗聊起往事有关。

《西厢记》中最有名的人物之一,莫过于“红娘”了。

而她所代表的为了爱情,冲破“门当户对”的枷锁,不仅有美满也有悲剧。

或许正是让程仁清如此哀怨地吟诵后面这首诗的关键因素之一吧。

显微镜下的大明:难怪讨论度“大涨”,原来张若昀和王阳在写“百科全书”

郡阁阅书投壶和呈相国晏公

程仁清听小曲听到伤心处,禁不住吟诵了几句诗词:

较量人世无穷乐,罗列平生未见书,聊奉投壶祭征虏,休言击剑马相如。

实际上这首名为《郡阁阅书投壶和呈相国晏公》的诗文,后面还有四句:

画楼晚去闻寒角,缥帙看来落蠹鱼,日获诲言皆旧学,不惭贫贱带

经锄。

显微镜下的大明:难怪讨论度“大涨”,原来张若昀和王阳在写“百科全书”

同样结合后面与同窗聊天的剧情。

这首诗的意境可以说充分体现了程仁清郁郁不得志的愤懑心境。

那种空有一身好武艺,却没有半分施展的天地,真让他这堂堂七尺男儿郁结不畅。

同时,这样的场景、这样的心境,也为程仁清之后的自我“洗白”铺下了厚厚的铺垫。

显微镜下的大明:难怪讨论度“大涨”,原来张若昀和王阳在写“百科全书”

何为投壶

顾名思义就是往壶中投掷,能中者为赢。

这是一种自春秋战国时期便有的投掷类游戏。

演化到明代之后,由于社会的繁荣与富庶,让这项娱乐运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推广。

可以上至一朝天子、下至黎民百姓,几乎人人都能投上那么一两下子。

显微镜下的大明:难怪讨论度“大涨”,原来张若昀和王阳在写“百科全书”

在明代,不仅一些皇帝爱玩这种游戏,甚至在其随葬品中也要准备上以供皇帝玩乐之用。

在《投壶奏矢》一书中,对其投壶的投法记录有了140多种,比如:春睡、听琴、倒插、卷帘、雁衔芦、翻蝴蝶等等。

更有兰陵笑笑生在其所著的不世奇书中,描写到西门庆不仅擅长投壶,甚至往不是壶的地方投过。

显微镜下的大明:难怪讨论度“大涨”,原来张若昀和王阳在写“百科全书”

还真有大夫坊

要说还得是马伯庸,不仅将《丝绢案》重新杜撰出一个全新的故事。

还在其中加入了许多合适宜的道具与建筑。

就像剧中范渊所住的宅子外,那个刻有“大夫坊”的牌坊,就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

而且他也确确实实位于《丝绢案》的事发地,今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县城内。

显微镜下的大明:难怪讨论度“大涨”,原来张若昀和王阳在写“百科全书”

不过黄山市真是一个人杰地灵的所在。

因为除了歙县这块建于明代嘉靖时期的大夫坊之外,另外在休宁县商山乡还有一块建于明代隆庆时期的大夫坊。

这两座坊都是所谓的“功名坊”,也就是当地进士或在朝中做官到了一定的名望之后。

在他在荣归故里后,朝廷为其设立的一种功名坊,用来表彰他们的功绩。

显微镜下的大明:难怪讨论度“大涨”,原来张若昀和王阳在写“百科全书”

马能吃黑豆也能吃鸡子?

程仁清为了阻止帅家默一行继续告状,骑马兼程奔向县城。

途中在官家驿站短暂休息,让马儿吃些草料补充体力。

作为一种食草动作,人们给马喂食黑豆的历史是非常长的。

而且不仅是马,像是驴、骡子、牛等牲口都会喂食黑豆。

因为吃过黑豆的马,明显比只吃草料的马更加体壮、有力、抗病能力强。

显微镜下的大明:难怪讨论度“大涨”,原来张若昀和王阳在写“百科全书”

只是,对于“鸡子”这个肉食,我无论如何也想不通,明朝的畜牧业真发达到这种程度了吗?

作为一种只在某些地方被人所食用的食材,吃鸡子是一种以形补形的传统美食。

可作为吃草的马,为何要吃、为何会吃鸡子呢?

显微镜下的大明:难怪讨论度“大涨”,原来张若昀和王阳在写“百科全书”

如果硬要我合理化这种说法。

我只能说因为鸡子中富含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能够快速补充马匹因长时间奔跑而流失的体力或能量。

同时,由于鸡子的味道鲜美(指做熟之后),或许与黑豆一起搭配着喂给马吃,能增加他的食欲吧。

当然这一切的推测,只有马伯庸才能给出正确答案。

显微镜下的大明:难怪讨论度“大涨”,原来张若昀和王阳在写“百科全书”

因误写才有了牙人

庄三惕要为花了大钱的丰宝玉找一个专门路衙门的牙人,让其免受三十大板之苦。

可这个牙人却是因为误写,从“互人”变成了“牙人”。

所谓牙人,放到今天就是在买卖交易中进行撮合的经纪人。

在古代算是一种特殊的商人,也被称作撮合商或居间商。

由于明代的商业与经济快速发展,牙人这一职业的人数与类别快速增加。

显微镜下的大明:难怪讨论度“大涨”,原来张若昀和王阳在写“百科全书”

甚至还因此出现了专门的工会:牙行。

这些从数众多牙人,活跃在不同的行业与门类中。

这也是为什么剧中庄三惕能为丰宝玉找到“专门”路衙门的牙人。

可见当时做一这行的牙人,具体分工有多么的细致与庞杂。

只是牙人在社会上的名声并不好听,因为许多牙人会做出欺诈哄骗、钻营渔利、收取高额佣金这样的举动。

所以剧中的丰宝玉是否被牙人或庄三惕给骗了,也未可知。

显微镜下的大明:难怪讨论度“大涨”,原来张若昀和王阳在写“百科全书”

银子怎么还能用剪刀剪

我要再一次表达对马伯庸的钦佩之情。

谁能想到,剧中竟然还原了明朝人使用银子的真实状态。

因为当时银子在管理上的混乱与造假横行,所以当时的人们大多只认重量不论形状。

所以剧中用钢剪剪银子,再用称来现称银量的情况,在明朝是真实存在的。

显微镜下的大明:难怪讨论度“大涨”,原来张若昀和王阳在写“百科全书”

而且在当时,不仅银元宝可以被拿来剪成小块,在称量之后使用。

甚至像银制的首饰,也可以拿出来剪成小块进行交易或购买使用。

像是今天的角、毛、毫、厘等钱币单位,都是在当时对银子的大小不断裁剪之后,才逐渐形成并延续至今的。

另外剧中用来称银子的称,也有其专属的名字叫:戥(děng)子。

他不仅可以用来称银子,还会被用来称贵重的药材、香料、颜料等。

显微镜下的大明:难怪讨论度“大涨”,原来张若昀和王阳在写“百科全书”

为什么要进入棘闱?

程仁清的同窗感叹他终身都无法进入棘闱,这个棘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所在呢?

作为今天逍遥快活的程仁清,为何还非要去闯这个棘闱呢?

所谓棘围源自《左传·昭公十三年》的“春秋楚棘邑之门”一说。

一般我们理解为棘是里名,而闱代表的是门。

在《太平天国·士阶条例》中,便有了“棘围应试之人,天囯干城之选”的说法。

显微镜下的大明:难怪讨论度“大涨”,原来张若昀和王阳在写“百科全书”

所以,这里的棘围应该就是指考试的贡院。

一般贡院为防止考生作弊,大多都会在四周的围墙上铺满荆棘,以防止有外人翻墙而入,也才会有“棘围应试之人”一说。

于是我们明白了为何程仁清会在青楼长吁短叹,因为他只能做一名被人瞧不起的讼棍,因为他再也没有考取功名的机会。

因为他终生不得再入棘闱。

显微镜下的大明:难怪讨论度“大涨”,原来张若昀和王阳在写“百科全书”

写在最后:

当你能看到这里时,说明你还是挺喜欢笔者查阅到的这些资料与信息。

也可会发现一些明显有意义的词汇与内容并没有被我纳写这篇文章。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因为精力与创作时间有限,无法每一篇做写到5000字这样的长度。

另一方面,则是很多内容很可能就是马伯庸杜撰出来的戏谑之言。

显微镜下的大明:难怪讨论度“大涨”,原来张若昀和王阳在写“百科全书”

比如说帅家默回忆起父亲的“推步聚顶之术”。

从剧情上来说,马伯庸将整个《丝绢案》的重要历史资料:《丝绢全书》,改编成了帅家默父亲早就写好的一体书。

而这本书目前只是被藏起来或处于遗失状态。

为了保护书中记载的惊天大秘密,自然不能将真实的内容如实写在书中。

而这,或就是“推步聚顶之术”的由来与原因吧。

显微镜下的大明:难怪讨论度“大涨”,原来张若昀和王阳在写“百科全书”

好了,关于张若昀与王阳合写的这本《第5集百科全书》,笔者就为大家梳理到这里了。

如果你喜欢也读懂了这些知识与词汇,欢迎大家向笔者表明一下心迹。

让我能有更大的动力,为大家搜刮与汇总那些晦涩难懂的剧情与内容。

就让我们拿着每一集的“百科全书”,去挑战马伯庸的《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吧。

显微镜下的大明:难怪讨论度“大涨”,原来张若昀和王阳在写“百科全书”

(此文章系“花煜寒”原创文章,非“花煜寒”账号发布皆为抄袭与搬运!)

以上便是我对《显微镜下的大明》第5集的理解与感悟,更多精彩解析,咱们下回见!

(看完记得关注“花煜寒”哦,图片来自网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