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顯微鏡下的大明:難怪讨論度“大漲”,原來張若昀和王陽在寫“百科全書”

顯微鏡下的大明:難怪讨論度“大漲”,原來張若昀和王陽在寫“百科全書”

也許是我太天真了,也許是我太小瞧馬伯庸了。

誰能想到一個善于借古編故事的小說家,居然對曆史較真到了如此“瘋狂”的地步。

本以為經過4集的首播,《絲絹案》中的大部人物與服化道都該介紹得七七八八了。

可誰能想到,僅僅隻是第5集這短短的40分鐘,便容納了幾乎與前4集相同體量的冷門曆史知識。

顯微鏡下的大明:難怪讨論度“大漲”,原來張若昀和王陽在寫“百科全書”

看着這些每個字都認識,放到一起卻完全看不明白的詞彙,讓人有一種近乎“崩潰”的感覺。

雖然劇情跌宕起伏,雖然每個人物性格鮮明,雖然完全不管這些晦澀的詞彙也能看個大概。

但那些幾乎隻屬于古代人的詞彙,讓我徹底“瘋狂”,或許張若昀和王陽不是在演戲,而是在共同撰寫一本專屬于大明朝的“百科全書”。

顯微鏡下的大明:難怪讨論度“大漲”,原來張若昀和王陽在寫“百科全書”

于是便有了我第二次向馬伯庸發起的挑戰,于是便有了我逐字、逐句解讀張若昀和王陽的這番舉動。

于是我開啟了翻閱《明史》《明實錄》《明會典》等一系列典籍的行動。

而這一切,僅僅是為了讓我能更好地了解劇中人的一言一行,僅僅是為了讓我能明白這些古人所做之事、所言之事究竟有何深意。

這一切僅僅是因為:馬伯庸不經意間“賣弄”了一次他的學識……

顯微鏡下的大明:難怪讨論度“大漲”,原來張若昀和王陽在寫“百科全書”

急遞鋪與急遞鋪兵

第5集開篇最刺激的一幕,便是在官道上狂奔的這位急遞鋪兵了。

雖然劇中借由豐寶玉之口,向帥家默解釋了何為“急遞鋪”、何為“急遞鋪兵”。

實際上,這種用完全用人力傳遞信件的方式,自宋代便已經有了雛形,并在元代得以規範。

明代時期的急遞鋪,隻是沿襲了元代的舊制而已。

顯微鏡下的大明:難怪讨論度“大漲”,原來張若昀和王陽在寫“百科全書”

不過明代在沿襲舊制的同時,還在這方面做了許多的創新與改革。

在急遞鋪的基礎上,增加了水馬驿和遞運所兩種類似的機構,共同組成了明代郵驿的三大機構。

可惜的是,在《明實錄》《大明會典》等史料中,并沒有對這些機構做出詳細的記錄。

隻能大概估計明代的急遞鋪數量大概有14000處左右,水馬驿大概有1032處,遞運所則有146餘處。

顯微鏡下的大明:難怪讨論度“大漲”,原來張若昀和王陽在寫“百科全書”

什麼是水刻?

關于“水刻”一詞,可真是難為住了筆者。

這裡不得不佩服馬伯庸在曆史知識上的造詣與博學。

因為我幾乎毫無辦法找到水刻一詞的出處與含義,雖然我知道他指的是什麼,但就是無法從史料中找到這個詞。

當然,既然我們知道這是用來計時的機關,就很容易從急遞鋪的史料中确認其真實的時間是多少。

顯微鏡下的大明:難怪讨論度“大漲”,原來張若昀和王陽在寫“百科全書”

通常來講,古人一般會将一天十二個時辰(也就是一晝夜)平均分成100份(也就是一百刻)。

這種分法曆史上稱其為“百刻制”。

如果對應現代的計時概念,可以算得:1440\100=14.4,也就一刻是14分24秒。

也就是一刻的大概時間長度是15分鐘。

顯微鏡下的大明:難怪讨論度“大漲”,原來張若昀和王陽在寫“百科全書”

在對急遞鋪的曆史介紹中有這樣的記載:

“每三刻行一鋪,晝夜須行300裡,但遇公文至鋪,不問角數多少,需要随即遞送,無分晝夜,鳴鈴走遞。”

當這些一切與豐寶玉口中的介紹對上之後,我大體可以确定他所說的水刻,就是我們常說的“一時三刻”中的15分鐘為一刻。

也就是急遞鋪兵需要在三刻(45分鐘)内跑完500裡(5公裡)。

顯微鏡下的大明:難怪讨論度“大漲”,原來張若昀和王陽在寫“百科全書”

合時宜的《西廂記》

比起第2集中不合時宜的《女起解》,這一次程仁清在青樓聽的《西廂記》算是大大的符合了曆史與時間上的脈絡。

劇中兩位美女彈唱的,是《西廂記》五劇第三本“張君瑞害相思雜劇”中第三折的内容。

整段的内容應該是“不近喧嘩,嫩綠池塘藏睡鴨;自然幽雅,淡黃楊柳帶栖鴉。金蓮蹴損牡丹芽,玉簪抓住荼韁架 。夜涼苔徑滑,露珠兒濕透了淩波襪。”

顯微鏡下的大明:難怪讨論度“大漲”,原來張若昀和王陽在寫“百科全書”

之是以會有程仁清聽《西廂記》這一幕的出現,或許跟他在縣城與同窗聊起往事有關。

《西廂記》中最有名的人物之一,莫過于“紅娘”了。

而她所代表的為了愛情,沖破“門當戶對”的枷鎖,不僅有美滿也有悲劇。

或許正是讓程仁清如此哀怨地吟誦後面這首詩的關鍵因素之一吧。

顯微鏡下的大明:難怪讨論度“大漲”,原來張若昀和王陽在寫“百科全書”

郡閣閱書投壺和呈相國晏公

程仁清聽小曲聽到傷心處,禁不住吟誦了幾句詩詞:

較量人世無窮樂,羅列平生未見書,聊奉投壺祭征虜,休言擊劍馬相如。

實際上這首名為《郡閣閱書投壺和呈相國晏公》的詩文,後面還有四句:

畫樓晚去聞寒角,缥帙看來落蠹魚,日獲誨言皆舊學,不慚貧賤帶

經鋤。

顯微鏡下的大明:難怪讨論度“大漲”,原來張若昀和王陽在寫“百科全書”

同樣結合後面與同窗聊天的劇情。

這首詩的意境可以說充分展現了程仁清郁郁不得志的憤懑心境。

那種空有一身好武藝,卻沒有半分施展的天地,真讓他這堂堂七尺男兒郁結不暢。

同時,這樣的場景、這樣的心境,也為程仁清之後的自我“洗白”鋪下了厚厚的鋪墊。

顯微鏡下的大明:難怪讨論度“大漲”,原來張若昀和王陽在寫“百科全書”

何為投壺

顧名思義就是往壺中投擲,能中者為赢。

這是一種自春秋戰國時期便有的投擲類遊戲。

演化到明代之後,由于社會的繁榮與富庶,讓這項娛樂運動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與推廣。

可以上至一朝天子、下至黎民百姓,幾乎人人都能投上那麼一兩下子。

顯微鏡下的大明:難怪讨論度“大漲”,原來張若昀和王陽在寫“百科全書”

在明代,不僅一些皇帝愛玩這種遊戲,甚至在其随葬品中也要準備上以供皇帝玩樂之用。

在《投壺奏矢》一書中,對其投壺的投法記錄有了140多種,比如:春睡、聽琴、倒插、卷簾、雁銜蘆、翻蝴蝶等等。

更有蘭陵笑笑生在其所著的不世奇書中,描寫到西門慶不僅擅長投壺,甚至往不是壺的地方投過。

顯微鏡下的大明:難怪讨論度“大漲”,原來張若昀和王陽在寫“百科全書”

還真有大夫坊

要說還得是馬伯庸,不僅将《絲絹案》重新杜撰出一個全新的故事。

還在其中加入了許多合适宜的道具與建築。

就像劇中範淵所住的宅子外,那個刻有“大夫坊”的牌坊,就是現實中真實存在的。

而且他也确确實實位于《絲絹案》的事發地,今安徽省黃山市歙縣縣城内。

顯微鏡下的大明:難怪讨論度“大漲”,原來張若昀和王陽在寫“百科全書”

不過黃山市真是一個人傑地靈的所在。

因為除了歙縣這塊建于明代嘉靖時期的大夫坊之外,另外在休甯縣商山鄉還有一塊建于明代隆慶時期的大夫坊。

這兩座坊都是所謂的“功名坊”,也就是當地進士或在朝中做官到了一定的名望之後。

在他在榮歸故裡後,朝廷為其設立的一種功名坊,用來表彰他們的功績。

顯微鏡下的大明:難怪讨論度“大漲”,原來張若昀和王陽在寫“百科全書”

馬能吃黑豆也能吃雞子?

程仁清為了阻止帥家默一行繼續告狀,騎馬兼程奔向縣城。

途中在官家驿站短暫休息,讓馬兒吃些草料補充體力。

作為一種食草動作,人們給馬喂食黑豆的曆史是非常長的。

而且不僅是馬,像是驢、騾子、牛等牲口都會喂食黑豆。

因為吃過黑豆的馬,明顯比隻吃草料的馬更加體壯、有力、抗病能力強。

顯微鏡下的大明:難怪讨論度“大漲”,原來張若昀和王陽在寫“百科全書”

隻是,對于“雞子”這個肉食,我無論如何也想不通,明朝的畜牧業真發達到這種程度了嗎?

作為一種隻在某些地方被人所食用的食材,吃雞子是一種以形補形的傳統美食。

可作為吃草的馬,為何要吃、為何會吃雞子呢?

顯微鏡下的大明:難怪讨論度“大漲”,原來張若昀和王陽在寫“百科全書”

如果硬要我合理化這種說法。

我隻能說因為雞子中富含大量的蛋白質和脂肪,能夠快速補充馬匹因長時間奔跑而流失的體力或能量。

同時,由于雞子的味道鮮美(指做熟之後),或許與黑豆一起搭配着喂給馬吃,能增加他的食欲吧。

當然這一切的推測,隻有馬伯庸才能給出正确答案。

顯微鏡下的大明:難怪讨論度“大漲”,原來張若昀和王陽在寫“百科全書”

因誤寫才有了牙人

莊三惕要為花了大錢的豐寶玉找一個專門路衙門的牙人,讓其免受三十大闆之苦。

可這個牙人卻是因為誤寫,從“互人”變成了“牙人”。

所謂牙人,放到今天就是在買賣交易中進行撮合的經紀人。

在古代算是一種特殊的商人,也被稱作撮合商或居間商。

由于明代的商業與經濟快速發展,牙人這一職業的人數與類别快速增加。

顯微鏡下的大明:難怪讨論度“大漲”,原來張若昀和王陽在寫“百科全書”

甚至還是以出現了專門的工會:牙行。

這些從數衆多牙人,活躍在不同的行業與門類中。

這也是為什麼劇中莊三惕能為豐寶玉找到“專門”路衙門的牙人。

可見當時做一這行的牙人,具體分工有多麼的細緻與龐雜。

隻是牙人在社會上的名聲并不好聽,因為許多牙人會做出欺詐哄騙、鑽營漁利、收取高額傭金這樣的舉動。

是以劇中的豐寶玉是否被牙人或莊三惕給騙了,也未可知。

顯微鏡下的大明:難怪讨論度“大漲”,原來張若昀和王陽在寫“百科全書”

銀子怎麼還能用剪刀剪

我要再一次表達對馬伯庸的欽佩之情。

誰能想到,劇中竟然還原了明朝人使用銀子的真實狀态。

因為當時銀子在管理上的混亂與造假橫行,是以當時的人們大多隻認重量不論形狀。

是以劇中用鋼剪剪銀子,再用稱來現稱銀量的情況,在明朝是真實存在的。

顯微鏡下的大明:難怪讨論度“大漲”,原來張若昀和王陽在寫“百科全書”

而且在當時,不僅銀元寶可以被拿來剪成小塊,在稱量之後使用。

甚至像銀制的首飾,也可以拿出來剪成小塊進行交易或購買使用。

像是今天的角、毛、毫、厘等錢币機關,都是在當時對銀子的大小不斷裁剪之後,才逐漸形成并延續至今的。

另外劇中用來稱銀子的稱,也有其專屬的名字叫:戥(děng)子。

他不僅可以用來稱銀子,還會被用來稱貴重的藥材、香料、顔料等。

顯微鏡下的大明:難怪讨論度“大漲”,原來張若昀和王陽在寫“百科全書”

為什麼要進入棘闱?

程仁清的同窗感歎他終身都無法進入棘闱,這個棘闱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所在呢?

作為今天逍遙快活的程仁清,為何還非要去闖這個棘闱呢?

所謂棘圍源自《左傳·昭公十三年》的“春秋楚棘邑之門”一說。

一般我們了解為棘是裡名,而闱代表的是門。

在《太平天國·士階條例》中,便有了“棘圍應試之人,天囯幹城之選”的說法。

顯微鏡下的大明:難怪讨論度“大漲”,原來張若昀和王陽在寫“百科全書”

是以,這裡的棘圍應該就是指考試的貢院。

一般貢院為防止考生作弊,大多都會在四周的圍牆上鋪滿荊棘,以防止有外人翻牆而入,也才會有“棘圍應試之人”一說。

于是我們明白了為何程仁清會在青樓長籲短歎,因為他隻能做一名被人瞧不起的訟棍,因為他再也沒有考取功名的機會。

因為他終生不得再入棘闱。

顯微鏡下的大明:難怪讨論度“大漲”,原來張若昀和王陽在寫“百科全書”

寫在最後:

當你能看到這裡時,說明你還是挺喜歡筆者查閱到的這些資料與資訊。

也可會發現一些明顯有意義的詞彙與内容并沒有被我納寫這篇文章。

之是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一方面是因為精力與創作時間有限,無法每一篇做寫到5000字這樣的長度。

另一方面,則是很多内容很可能就是馬伯庸杜撰出來的戲谑之言。

顯微鏡下的大明:難怪讨論度“大漲”,原來張若昀和王陽在寫“百科全書”

比如說帥家默回憶起父親的“推步聚頂之術”。

從劇情上來說,馬伯庸将整個《絲絹案》的重要曆史資料:《絲絹全書》,改編成了帥家默父親早就寫好的一體書。

而這本書目前隻是被藏起來或處于遺失狀态。

為了保護書中記載的驚天大秘密,自然不能将真實的内容如實寫在書中。

而這,或就是“推步聚頂之術”的由來與原因吧。

顯微鏡下的大明:難怪讨論度“大漲”,原來張若昀和王陽在寫“百科全書”

好了,關于張若昀與王陽合寫的這本《第5集百科全書》,筆者就為大家梳理到這裡了。

如果你喜歡也讀懂了這些知識與詞彙,歡迎大家向筆者表明一下心迹。

讓我能有更大的動力,為大家搜刮與彙總那些晦澀難懂的劇情與内容。

就讓我們拿着每一集的“百科全書”,去挑戰馬伯庸的《顯微鏡下的大明之絲絹案》吧。

顯微鏡下的大明:難怪讨論度“大漲”,原來張若昀和王陽在寫“百科全書”

(此文章系“花煜寒”原創文章,非“花煜寒”賬号釋出皆為抄襲與搬運!)

以上便是我對《顯微鏡下的大明》第5集的了解與感悟,更多精彩解析,咱們下回見!

(看完記得關注“花煜寒”哦,圖檔來自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