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王阳明身后事:子嗣争夺家产,弟子出手,助唯一血脉重新继承爵位

作者:史在没有钱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王阳明身后事:子嗣争夺家产,弟子出手,助唯一血脉重新继承爵位

文 | 编辑:史在没有钱

前言

在1529年1月9日的航程中,哲学家王阳明辞世,留下了丰富的心学思想和影响深远的学术遗产。临终时面对弟子的询问,他只淡笑回应:“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这一幕不仅展示了他对生命的超然态度,还反映了他深刻的心学理念。

王阳明的一生充满了学术探索和个人挑战,但他在家庭和后代的安排上显得无奈和淡然。为何在生命的最后阶段,王阳明会对家族事务持如此态度呢?下面小史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王阳明身后事:子嗣争夺家产,弟子出手,助唯一血脉重新继承爵位

1472年,在浙江余姚的一个知识丰富的家庭中,王云降生。他的父亲,王华,是一位尊敬的学者,于1481年成为进士,后来晋升为南京吏部尚书。一个神奇的预兆标志了王云的出生:据传,余姚县的岑氏老妇一夜之间梦见神仙在红云之上将一个婴儿托付给她。这个异象很快得到验证,因为岑氏的儿媳次日便生下了王云。神仙的预示促使他的祖父为他取名“王云”,意为从云中来的孩子。

王云的童年不同寻常,直到五岁还未开始说话。这种异常情况让所有人都在猜测他的未来。在他小时候他与朋友们在路旁玩耍时,一位气质非凡的和尚路过,对王云表示了特别的关注,感叹地说:“多好的孩子,可惜天赋已被封锁。”这一评价深深触动了王云的家人,使得祖父想到《论语》中的一句话,“才能未得到妥善保护的天资,终将失去。”因此他改名为王守仁,意为守护天赋。

王阳明身后事:子嗣争夺家产,弟子出手,助唯一血脉重新继承爵位

王守仁后来被世人称为王阳明,在他十二岁时的一次课堂讨论中,王阳明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什么是世上最崇高的事业?他的教师,本想引导他向传统的功名成就目标努力,回答说成为像他父亲那样的状元是最高成就。然而王阳明却有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追求成为圣人,即精通并实践儒家教义,才是真正的第一等大事。

这个观点揭示了王阳明理想主义的思想倾向,他的哲学观更偏向唯心主义。尽管他的思想深邃,但现代社会中对其理念的接受度并不广泛。一方面现代解读往往对其思想有所曲解和炒作;另一方面,由于他的思想强调理想和精神追求,与现代社会普遍的唯物主义和实用主义相悖,这也是他的理论未能被广泛接受的一个关键因素。

王阳明身后事:子嗣争夺家产,弟子出手,助唯一血脉重新继承爵位

在传统儒学体系中,王阳明被尊为仅次于孔子、孟子和朱熹的儒家大师,其地位崇高,几乎接近圣人,在现代这种对个人崇拜的观念已大为减弱。现代社会不再像过去那样设有“圣人”的概念,正如现实世界不再需要超级英雄一样。

15岁时他经历了一次边疆之旅,深受启发立志要为国家效力,写下奏章请求出征。17岁那年他与诸氏结婚,但在婚礼当天因与一位道士讨论道法而忘记了仪式,直到次日凌晨才在一处道观被找到,这件轶事在当地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人们称他为“异人”。

王阳明身后事:子嗣争夺家产,弟子出手,助唯一血脉重新继承爵位

到了21岁王阳明接触到朱熹的理学,被“格物穷理”的思想深深吸引。他在自家庭院中的竹林下,决心通过对竹子的观察来探索宇宙的奥秘。他连续七天七夜凝视竹子,企图从中领悟自然法则,这一行为后被称为“守仁格竹”。这次极限挑战并没有带来预期的启示,反而令他生病,也使他对传统的格物学说产生了质疑。

这些经历铸就了王阳明后来的哲学思想,他开始对传统儒学的某些教条提出挑战,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心学理论。这些转变不仅影响了他的生活轨迹,也对后世的儒学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阳明身后事:子嗣争夺家产,弟子出手,助唯一血脉重新继承爵位

王阳明不仅以其深邃的哲学思想闻名,还在军事和文化领域有着非凡的成就。尽管他的起初身份是文官,王阳明却多次被召领军征战,其军事才能亦得到了时人的广泛认可。在抗击内乱和外敌入侵时,他展现了超凡的指挥能力和战略眼光,屡次取得显著的胜利。

王阳明最为人称道的贡献在于他所创立的阳明心学。心学强调“知行合一”,认为知识与行动不可分割,理论的学习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此外他提出的“格物致知”理论,倡导通过对事物本质的深入理解,来达到知识与实践的统一。

王阳明身后事:子嗣争夺家产,弟子出手,助唯一血脉重新继承爵位

在1528年冬,王阳明在南安逝世,他的遗体在一众弟子和门徒的护送下启程回乡。这位心学大师的离世,引发了门徒和亲朋好友的深切悲痛。1529年初春,王正宪这位22岁的义子,得知噩耗后急忙从家中赶来,终于在贵溪与父亲的灵柩相会。

面对棺木他悲痛欲绝,泪流不止,随后撰写了《遇丧哀感》一文,表达了自己对王阳明的哀思和深厚的父子情感。在阳明灵柩抵达故里的仪式上,王家的男女老少都按照传统礼节分别哀悼。

王阳明身后事:子嗣争夺家产,弟子出手,助唯一血脉重新继承爵位

王正宪与仅四岁的亲弟弟王正亿及其他亲族子弟站在门外,而门内则是王阳明的女眷们,师友门人则聚集在外围。这一场景,显出了一家人对王阳明的深切缅怀及对他哲学遗产的崇高敬意。

在此悲伤的背景下一些门徒如钱德洪和薛侃等,却已开始考虑如何扶持年幼的王正亿继承爵位。他们希望这位年仅两岁的幼儿能够继承王阳明的遗志和地位,为此他们开始筹划可能的支持措施。

王阳明身后事:子嗣争夺家产,弟子出手,助唯一血脉重新继承爵位

他们的计划还未展开,嘉靖帝便已命令朝廷审议王阳明的功过。结果不仅爵位被剥夺,连基本的赐祭和追封礼遇也一概未予批准,使得王家的继承问题更加复杂。这一政策的决定引发了王家内部的一场关于遗产的纷争。

原本应由爵位继承所解决的家族地位和财富分配,现在必须通过其他途径来争夺。王阳明家族的分产之争因此而开始,演变成一场动荡不安的家族斗争。

王阳明身后事:子嗣争夺家产,弟子出手,助唯一血脉重新继承爵位

王阳明于五十七岁之年辞世,明世宗对他的学术贡献和政治行为有所保留,因此禁止其家族世袭新建伯的爵位。故此王阳明之子王正亿只能在锦衣卫担任副千户的职位。然而隆庆二年,明穆宗颁诏恢复了王家的爵位,使王正亿得以成为新建伯。王正亿继承爵位后,一直到万历五年去世。

王正亿的儿子王承勋继承了新建伯爵位,并在漕运中任职二十年,积累了丰厚的家财,王承勋的家族在继承问题上出现了复杂的纷争。根据《明史》的记载,王承勋有两个儿子:王先进和王先达。

王阳明身后事:子嗣争夺家产,弟子出手,助唯一血脉重新继承爵位

王先进原本是王家爵位的直接继承人,但因未有子嗣,他计划收养弟弟王先达的儿子王业弘作为自己的继承人。但由于因家庭纠纷王先进与弟弟夫妇的关系恶化,他改为收养了族中的王业洵作为养子。

当王承勋逝世后王先进尚未正式继承爵位便亦去世,这就引发了关于新建伯爵位继承权的争议。此时的候选人中,王业洵和王业弘成为主要的争夺者。王业洵为了巩固自己的继承权,他首先提出王先达并非王承勋的亲生儿子,而是被领养的孩子,这一说法直接影响到王先达及其子王业弘的继承资格。

王阳明身后事:子嗣争夺家产,弟子出手,助唯一血脉重新继承爵位

同时王业洵还引入了一个新的竞争者,即王承勋的侄子王先进的堂兄弟王先通,使得爵位的继承更加复杂化。这场关于新建伯爵位的争议持续了数十年,最终导致这一爵位长时间悬空,未能有人顺利继承。这一连串的事件展示了明朝末期贵族家族内部权力斗争的复杂性和深远影响,同时也反映出朝廷对于贵族身份的严格控制及其对政治稳定的考量。

在1531年的春天,王阳明门徒黄弘纲,前往南京寻求已升任礼部侍郎的黄绾协助,商讨关于王正亿未来的安置问题。黄绾提议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年幼的正亿,并由他亲自负责教养。这个提议得到了王阳明门徒的热烈响应,钱德洪、王畿和王艮等人随即代表王正亿向黄家正式提亲。

王阳明身后事:子嗣争夺家产,弟子出手,助唯一血脉重新继承爵位

在嘉靖十一年的秋天,王正亿被正式送往南京,与黄绾家族同住。然而,随着王正亿离家,他在家中受到虐待的传言也逐渐传开。王守文及其母赵太夫人,虽曾誓言不再插手王家事务,却忧心忡忡,不安于年幼的正亿远离家乡。王守文试图通过信件请求王阳明的其他弟子接管正亿的抚养责任,但遭到拒绝。

黄绾在这时站出来,为王守文辩护,理解他对侄子深情,劝他理解这是为了尊重王阳明的遗愿,保护孤儿的行为。在多方的劝解下,王守文最终放手,赵太夫人留下嘱托,希望王阳明的门人们能妥善管理王家,以保留新建伯的荣耀。

王阳明身后事:子嗣争夺家产,弟子出手,助唯一血脉重新继承爵位

正亿被送往南京期间,家中的侍从和其他家奴不愿放手,他们紧紧抓住正亿不放,希望通过他继续享受王家的财富。王阳明的门徒不得不斥巨资,解决这些纠缠不清的问题。

吴夫人和王阳明的另一个妾室陈氏被遣返回老家,期间王阳明的门徒也趁机调整家中妇人的地位,将张氏扶正为嫡妻,使王正亿的身份从庶出转为嫡长子,这一决定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王阳明身后事:子嗣争夺家产,弟子出手,助唯一血脉重新继承爵位

王正亿带着王家所有的财物抵达南京,黄绾为了避免侵吞女婿家财的嫌疑,公开进行了财产公证,清晰记录了王家的资产,并设立了三份合同,一份保留在王家,一份交给张夫人,最后一份由黄绾自己保管,直到王正亿成年。

王阳明身后事:子嗣争夺家产,弟子出手,助唯一血脉重新继承爵位

这一财产公证的举措不仅保护了王正亿的合法权益,也显示了黄绾的诚信和透明度,同时减少了外界对他可能利用女婿财产的疑虑。王正亿在黄绾家的抚养使王家的内部纷争暂时平息。尽管王阳明的荣誉未得到嘉靖帝的完全认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王阳明的影响力逐渐恢复,他的学说和贡献也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同。

王阳明身后事:子嗣争夺家产,弟子出手,助唯一血脉重新继承爵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