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在生活中都遇到過自戀的人,無論是朋友、伴侶甚至是父母。我們都知道那些标簽,他們會将自己的需求置于其他人之上,通常表現得更為積極甚至會破壞日常的行為準則(來確定領先),他們缺少同理心,願意以批評、憤怒或者是防禦性的方式回應任何社交行為。自戀型人格障礙也叫NPD,是一種典型的心理疾病。

但是孩子的自戀很難以診斷,很正常,我們的性格中都有自戀的成分,正常情況下它可以幫助我們建立自尊和自我價值。兒童正好是建立自尊和自我價值、自我性格的一個重要階段,是以他們的很多表現會趨同于自戀者。
當然了,真正的NPD不同于普通的自戀或者是自信,這種人一般都會有一種持續性的不斷的感到受傷、委屈或受害的心理。他們也無法容忍和他們一樣的成功(的人),他們也幾乎不能維持付出或給予,而且他們不以此感到羞愧。
年輕人的自戀者,則大多表現在自我陶醉、自信或者是自我價值膨脹,有的時候會表現出來專注于自己的需求而缺乏對其他人的同情心,這确實和自戀很像,但是他們大多不會陷入到病态的受傷、自我催眠中。
但是如果孩子有以下傾向的,那他确實會衍生為自戀症。比如壟斷對話、經常貶低他人、在誇大自己的成功和成就的時候呢,也會貶低其他所有人的成就而且也不會和别人感同身受,很容易發脾氣,尤其是願意(常常)否定那些和自己比較接近的成功者。
暫時的自戀行為不會是自戀症的表現,家長即使看到了以上的情況也不要太過緊張。實際上任何自戀情況進行早期幹預,都會有很大的改善。
其實自戀的根源是需要以自我為中心。當你覺得你的孩子過于自戀的時候呢,實際上你應該首先和他探讨自我意識,自我情緒。
我是怎麼對待他人的?
我對自己的感覺如何?
我的人際關系怎麼樣?
如何滿足自己的需求?
實際上你可以提出這些問題并和他進行探讨。自戀症的治療或者是幹預并不是否定自我,相反,應該是正确的認知自我,在認清自我的前提下建立同理心和其他人的社交關系。
自戀者最大的問題是對自我認知的不正确性。是以說,如果您的孩子有自戀症的傾向,那麼絕對不要對他的自我情緒及自我認知進行打壓。實際上恰恰相反,盡量讓我們的孩子對自我有一個正确健康的認知才是解決自戀的核心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