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在生活中都遇到过自恋的人,无论是朋友、伴侣甚至是父母。我们都知道那些标签,他们会将自己的需求置于其他人之上,通常表现得更为积极甚至会破坏日常的行为准则(来确保领先),他们缺少同理心,愿意以批评、愤怒或者是防御性的方式回应任何社交行为。自恋型人格障碍也叫NPD,是一种典型的心理疾病。

但是孩子的自恋很难以诊断,很正常,我们的性格中都有自恋的成分,正常情况下它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自尊和自我价值。儿童正好是建立自尊和自我价值、自我性格的一个重要阶段,所以他们的很多表现会趋同于自恋者。
当然了,真正的NPD不同于普通的自恋或者是自信,这种人一般都会有一种持续性的不断的感到受伤、委屈或受害的心理。他们也无法容忍和他们一样的成功(的人),他们也几乎不能维持付出或给予,而且他们不以此感到羞愧。
年轻人的自恋者,则大多表现在自我陶醉、自信或者是自我价值膨胀,有的时候会表现出来专注于自己的需求而缺乏对其他人的同情心,这确实和自恋很像,但是他们大多不会陷入到病态的受伤、自我催眠中。
但是如果孩子有以下倾向的,那他确实会衍生为自恋症。比如垄断对话、经常贬低他人、在夸大自己的成功和成就的时候呢,也会贬低其他所有人的成就而且也不会和别人感同身受,很容易发脾气,尤其是愿意(常常)否定那些和自己比较接近的成功者。
暂时的自恋行为不会是自恋症的表现,家长即使看到了以上的情况也不要太过紧张。实际上任何自恋情况进行早期干预,都会有很大的改善。
其实自恋的根源是需要以自我为中心。当你觉得你的孩子过于自恋的时候呢,实际上你应该首先和他探讨自我意识,自我情绪。
我是怎么对待他人的?
我对自己的感觉如何?
我的人际关系怎么样?
如何满足自己的需求?
实际上你可以提出这些问题并和他进行探讨。自恋症的治疗或者是干预并不是否定自我,相反,应该是正确的认知自我,在认清自我的前提下建立同理心和其他人的社交关系。
自恋者最大的问题是对自我认知的不正确性。所以说,如果您的孩子有自恋症的倾向,那么绝对不要对他的自我情绪及自我认知进行打压。实际上恰恰相反,尽量让我们的孩子对自我有一个正确健康的认知才是解决自恋的核心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