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的孩子是否真的幸福?美國關于母愛的實驗,實驗結果讓人唏噓

“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去療愈,幸福的童年可以療愈一生 ”,這句經典的雞湯,卻是用極其殘忍的動物實驗證明的。一舉推翻了之前西方推崇的“哭聲免疫法”,我們開始重新審視,幼年時親密關系對一生的重要性。

你的孩子是否真的幸福?美國關于母愛的實驗,實驗結果讓人唏噓

對于動物實驗來說,最殘酷的恐怕是心理實驗,哈洛更是被列為上世紀最殘忍的科學家之一,是動物保護組織最讨厭的心理學家。對這個話題感興趣的朋友,請給隊長來個強烈推薦,咱們馬上開講。

實驗之初:

上世紀30年代,正值心理學開始從理論學科,轉變到有實驗論證的“真正科學”階段,最初也和醫學實驗一樣,是使用老鼠作為研究的動物,等哈洛當上主教授之後,發現動物園裡的猴子可比老鼠聰明多了,而且恒河猴跟人類基因有高達94%的相似度,這才是人類心理學實驗的最佳動物選擇。

你的孩子是否真的幸福?美國關于母愛的實驗,實驗結果讓人唏噓

實驗之初,為了防止猴子生病,也就參考當時人類新生兒的照顧模式,就是出生後“親子分離”,進行單獨照顧,認為這樣更利于産婦的康複,孩子的健康,甚至當時的目的之一是讓新生兒早點适應逆境,學會獨立。然而分離後的猴子,雖然衣食無憂,但是幼猴的表現引起了哈洛的注意,它們經常六神無主,雙眼空洞,特别喜歡吸吮手指,這些分離的小猴子無一例外都對鋪在籠中的毛巾産生強烈的依戀,緊緊抱着毛巾,任何碰觸毛巾的人,都會引起幼猴強烈的反應。

你的孩子是否真的幸福?美國關于母愛的實驗,實驗結果讓人唏噓

1930-1950年,西方主流社會認可的育兒觀點是:

著名心理學家斯金納,哭是孩子的威脅,如果我們想以後不讓孩子哭鬧,那就不應該在哭的時候進行安撫。

著名兒科醫生斯波克,建議嬰兒定時喂奶,

著名心理學家華生:哭聲免疫法祖師爺,不要溺愛子女,睡前不要親吻說晚安,過度依賴母親,孩子就會難以獨立,不能成才·······

實驗過程:

當時大家都一緻認為:對于嬰兒來說,“有奶便是媽”,嬰兒對母親的依戀不過是對營養物質的回報。觀察到幼猴對毛巾的依賴之後,哈洛進行了下一步的實驗,為猴子制作了兩個“假媽媽”,一個是用鐵絲網編制而成的“鐵絲媽媽”,可以24小時提供奶水,一個是裹着柔軟毛巾的“毛巾媽媽”,不能進行喂養。幼猴強行和母親分離之後,表現出了近乎誇張的“害怕”,各種尖叫,幾個小時都不消停,緊張到大小便失禁。

你的孩子是否真的幸福?美國關于母愛的實驗,實驗結果讓人唏噓

如果按照當時的育兒觀點,幼猴應該更喜歡提供營養的“鐵絲媽媽”,結果出乎意料,所有的幼猴都會選擇依偎在“毛巾媽媽”身邊,隻有非常機餓的時候才會爬上“鐵絲媽媽”那裡,獲得奶水之後,快速回到“毛巾媽媽”身邊,幾乎寸步不離。當哈洛在籠子裡制造“恐怖”的聲音,幼猴也會毫不猶豫地奔向“毛巾媽媽”,緊緊抱着這個“假媽媽”,如果移走了“毛巾媽媽”,幼猴也不會選擇依戀“鐵絲媽媽”,要麼望眼欲穿的看着籠子外的“毛巾媽媽”,要麼幹脆蜷縮在地上瑟瑟發抖。

這個經典的實驗,直接推翻了之前的觀點,“愛”源于接觸,并非食物,在此之前我們沒有想到肢體的接觸,是可以淩駕于吃奶這個生理需求之上,甚至在幼猴生長過程中頻繁吃奶,也是因為這樣可以和母猴有更無間隙的接觸。哈洛實驗日志中寫到:“隻要有奶水,人類絕不會久活”。

你的孩子是否真的幸福?美國關于母愛的實驗,實驗結果讓人唏噓

之後進一步的實驗,更佐證了這個觀點,哈洛在“毛巾媽媽”身上安置一些裝置,幼猴隻要去依靠它,“毛巾媽媽”就噴冰冷的水,或者發射釘子,實驗人員發現,哪怕小猴子被折磨的哇哇亂叫,欺淩的遍體鱗傷,也毫不猶豫的奔向“毛巾媽媽”的懷裡,這一幕慘目忍睹,揭露了一個更殘忍的事實,對于靈長類動物,包括我們人類對母親的依戀是“無條件”的。幼小的孩童真的可以做到“縱使虐我千百遍,我仍愛你如初戀”。

實驗之後:

你想過“自己為什麼會那麼怕黑?”“為什麼總是喜歡啃食手指?”“總是陷入自我懷疑的閉環中?”也許童年的經曆會給你答案。過程極其“殘酷”的恒河猴實驗,得出的卻是關于“愛”的結論。随着實驗室裡這些幼猴們長大,更意想不到的狀況發生了,這些幼猴幾乎都存在嚴重的“心理問題”,沒有辦法與正常的猴群生活,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自閉,自殘的情況,受到“毛巾媽媽”虐待的幼猴更嚴重,會啃咬自己的手腳,也無法“結婚生子”,哈洛進行了強制交配,20隻這樣強迫出生的幼猴,有4隻直接被母猴殺死,剩下的要麼被母猴殘忍虐待,要麼被母猴極其冷漠的忽視。當初提出“哭聲免疫法”的華生,信誓旦旦地說出“給我一打健康的嬰兒,我能把他們變成你想要的樣子。”按照自己理論養育的三個孩子,結果全部抑郁,追朔起來,華生自己的童年也相當不堪········

你的孩子是否真的幸福?美國關于母愛的實驗,實驗結果讓人唏噓

後面哈洛還有一系列針對抑郁症藥物的實驗,在這裡就不過多贅述了,哈洛後來說出那句備受争議的一句話:“如果我的結論可以拯救人類的孩子,即使使用更多的猴子也在所不辭”。關于這個實驗你有什麼看法?是不是也很沖突。

現在我們都知道了“愛”本質是什麼,是觸摸--溫柔的擁抱,及時地回應,細心的照顧。是玩耍,和孩子的互動、做遊戲,進行感情上的深刻交流。缺少了這些,孩子很難真的“身心健康”地成長。真正的富養,不是給予物質上的滿足,而是更多的陪伴。好了,今天就到這裡。生活很美好,感謝有你們,咱們下期不見不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