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地壇的出現來源于一場政治事件嗎?

地壇,最早稱為方澤壇。嘉靖十三年(1534年),重新修葺後改叫地壇,是明世宗以後明、清兩朝帝王每年夏至祭祀“皇地衹神”,即土地神的場所,是古都北京五壇中的第二大壇,也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帝王祭地之壇,占地總面積374公頃。

地壇的出現來源于一場政治事件嗎?

1925年,當時的京兆尹,類似于現在的北京市市長。在征得當時内務部同意後,将地壇改名為為“京兆公園”,同時增加了一些體育器材,建成了北京第一個體育場。1928年,京兆公園改名為市民公園後由于一些原因導緻公園逐漸荒廢。

北平和平解放以後,政府在1957年4月把這個廢棄的園子重新修整并開辟為公園,園内現存有方澤壇、皇衹室、宰牲亭、齋宮、神庫等古建築。可是你知道麼,地壇修建之前的一百五十多年時間裡,明代帝王們一直遵循着天與地一起祭祀的宗教典禮,一起祭祀本來隻需要一個祭壇就足夠了,那北京為什麼會有天壇、地壇等五壇呢?

地壇的出現來源于一場政治事件嗎?

其實,地壇的出現與其說是一場純粹的禮儀制度變革,倒不如說是一場謀劃已久的政治事件。原來明世宗嘉靖皇帝是前任皇帝明武宗正德皇帝的堂弟,因為正德皇帝暴斃且沒有皇子,嘉靖皇帝才被強拉過來,硬生生被迫接替自己堂兄當皇帝的。

不僅如此,朝臣強迫嘉靖皇帝認自己的哥哥當爹,也就是讓嘉靖以“兄終弟及”的方式繼承皇位,這讓重禮節、有主見的嘉靖皇帝很是生氣。

地壇的出現來源于一場政治事件嗎?

嘉靖皇帝希望以自己的生母随自己一起住進皇宮且追贈自己的親生父親為皇帝的方式繼承大位,而這一想法又遭到大臣們的強烈反對。

這場皇帝與大臣們之間的轟轟烈烈的鬥争,史稱“大禮議”之争,最後因為大臣張璁引經據典,使用《周禮》等古籍批駁了群臣的觀點,最終使皇帝取得了勝利。而這件事也讓皇帝吃到了通過改變禮儀制度的方式,達到為自己樹立威信、鞏固統治的甜頭。

地壇的出現來源于一場政治事件嗎?

于是嘉靖皇帝找準機會,表明祭祀當中的“天地合祭”有違古代禮制,需要分開祭祀的意願。到了嘉靖九年,皇帝恢複了明太祖前期“天地分祭”的禮儀制度,進而建造了專門祭地的方澤壇,後經修葺,最終成為現在的地壇。

地壇的出現來源于一場政治事件嗎?

是以,地壇的出現根本就不是一場禮儀制度變革,而是蓄謀已久的政治事件。其實,天與地之前之是以合在一起進行祭祀,也是因為當年朱元璋認為天代表父親,地代表母親,父親與母親應該在一起生活,是以不能把天與地分開。看來,這天與地到底是應該分還是應該合,全在于統治者的一句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