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地坛的出现来源于一场政治事件吗?

地坛,最早称为方泽坛。嘉靖十三年(1534年),重新修葺后改叫地坛,是明世宗以后明、清两朝帝王每年夏至祭祀“皇地衹神”,即土地神的场所,是古都北京五坛中的第二大坛,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帝王祭地之坛,占地总面积374公顷。

地坛的出现来源于一场政治事件吗?

1925年,当时的京兆尹,类似于现在的北京市市长。在征得当时内务部同意后,将地坛改名为为“京兆公园”,同时增加了一些体育器材,建成了北京第一个体育场。1928年,京兆公园改名为市民公园后由于一些原因导致公园逐渐荒废。

北平和平解放以后,政府在1957年4月把这个废弃的园子重新修整并开辟为公园,园内现存有方泽坛、皇衹室、宰牲亭、斋宫、神库等古建筑。可是你知道么,地坛修建之前的一百五十多年时间里,明代帝王们一直遵循着天与地一起祭祀的宗教典礼,一起祭祀本来只需要一个祭坛就足够了,那北京为什么会有天坛、地坛等五坛呢?

地坛的出现来源于一场政治事件吗?

其实,地坛的出现与其说是一场纯粹的礼仪制度变革,倒不如说是一场谋划已久的政治事件。原来明世宗嘉靖皇帝是前任皇帝明武宗正德皇帝的堂弟,因为正德皇帝暴毙且没有皇子,嘉靖皇帝才被强拉过来,硬生生被迫接替自己堂兄当皇帝的。

不仅如此,朝臣强迫嘉靖皇帝认自己的哥哥当爹,也就是让嘉靖以“兄终弟及”的方式继承皇位,这让重礼节、有主见的嘉靖皇帝很是生气。

地坛的出现来源于一场政治事件吗?

嘉靖皇帝希望以自己的生母随自己一起住进皇宫且追赠自己的亲生父亲为皇帝的方式继承大位,而这一想法又遭到大臣们的强烈反对。

这场皇帝与大臣们之间的轰轰烈烈的斗争,史称“大礼议”之争,最后因为大臣张璁引经据典,使用《周礼》等古籍批驳了群臣的观点,最终使皇帝取得了胜利。而这件事也让皇帝吃到了通过改变礼仪制度的方式,达到为自己树立威信、巩固统治的甜头。

地坛的出现来源于一场政治事件吗?

于是嘉靖皇帝找准机会,表明祭祀当中的“天地合祭”有违古代礼制,需要分开祭祀的意愿。到了嘉靖九年,皇帝恢复了明太祖前期“天地分祭”的礼仪制度,进而建造了专门祭地的方泽坛,后经修葺,最终成为现在的地坛。

地坛的出现来源于一场政治事件吗?

所以,地坛的出现根本就不是一场礼仪制度变革,而是蓄谋已久的政治事件。其实,天与地之前之所以合在一起进行祭祀,也是因为当年朱元璋认为天代表父亲,地代表母亲,父亲与母亲应该在一起生活,所以不能把天与地分开。看来,这天与地到底是应该分还是应该合,全在于统治者的一句话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