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朝國姓是“朱”,為避免尴尬,百姓叫“豬”什麼?并非你想那樣

中國古代是一個封建的等級鮮明的社會,為了維護等級制度的尊嚴,平常上到文武大臣,下到平民百姓,碰到君主或者尊親的名字年号都不能直接寫出或者說出,如果君主的字眼比較偏僻還好,但是如果很常見,那就要苦了全國上下的人了。

是以避諱也就成了一條講究的學問。《公羊傳·闵公元年》說:“春秋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這是古代避諱的一條總原則。

明朝國姓是“朱”,為避免尴尬,百姓叫“豬”什麼?并非你想那樣

比如在宋朝,要避宋太祖趙匡胤的名諱,他的弟弟趙匡義隻能改名趙光義,宗室大臣趙匡美隻能改名趙光美,即便是王公貴族也不例外。

在劉秀也就是漢光武帝建立東漢之後,為了避劉秀的名諱,全國各地把秀才改成了“茂才”,不由得讓人感覺啼笑皆非。漢朝的呂後權力非常大,她原名呂雉,那個時候把山雞叫做雉,為了避諱,于是隻能稱呼做野雞。

明朝國姓是“朱”,為避免尴尬,百姓叫“豬”什麼?并非你想那樣

當然也有皇帝在這件事上比較開明,清朝入關的第一個皇帝世祖叫做福臨,為了緩解民族沖突,特地下诏,允許臣民不用避諱“福”這個字,他說:“不可為朕一人,緻使天下之人無福。”

在明朝期間,朱元璋白手起家,開國立業,朱這個姓氏諧音“豬”,在明朝的老百姓為了避諱是怎麼叫它的呢?

明朝國姓是“朱”,為避免尴尬,百姓叫“豬”什麼?并非你想那樣

那個時候,豬肉經過南宋的普及,已經成了明朝民間的主食菜。在朱元璋期間,他還是比較開明的,畢竟自己也是窮苦人民出身,沒必要為了一個稱呼搞的全國麻煩。但是全國上下對待朱元璋還是非常害怕的态度。

畢竟平常嘴裡喊“殺豬殺豬”,搞不好一個謀反的罪名就安在自己的頭上了。朱元璋為了表達自己的開明,送給了一戶骟豬的人家一個對聯: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斬斷是非根。

明朝國姓是“朱”,為避免尴尬,百姓叫“豬”什麼?并非你想那樣

但是和朱元璋的豁達相比,他的子孫稍微顯得有一點小家子氣了,他的子孫後代朱厚照在1505年當上了明朝第十個皇帝,也就是明武宗,朱厚照在曆史上是一個十分有意思的人。

他平時喜歡飲酒玩樂,不理朝政,但是在大事上卻從來不糊塗,正德十二月,鞑靼人入侵,朱厚照非常興奮,禦駕親征擊退鞑靼人。但就是一個這樣皇帝有非常荒唐,他不但下令要避諱,還要全國人禁止殺豬。

明朝國姓是“朱”,為避免尴尬,百姓叫“豬”什麼?并非你想那樣

《武宗實錄》記載,“正德十四年十二月乙子卯,上至儀真。時上巡幸所至,禁民間蓄豬,遠近屠殺殆盡;田家有産者,悉投諸水。是歲,儀真丁祀,有司以羊代之”。

朱厚照不但姓朱,他還是屬豬的,在祭祀祖先的時候看見那麼大一個豬頭擺在文案上,不由得非常不高興,于是下令,從此後用羊來代替豬。為了避免尴尬,他還下令全國采用彘(zhi)和豕(shi)來代替住豬的稱呼。這兩個字算得上很生僻了,讀者們想不到吧?

明朝國姓是“朱”,為避免尴尬,百姓叫“豬”什麼?并非你想那樣

盡管讀起來有些拗口,畢竟避諱一直是一項傳統,老百姓久而久之就習慣了,難以忍受朱厚照還下一道禁止殺豬的指令。這一下引起了軒然大波,民以食為天。不但是百姓反對,文武百官也紛紛上書請求撤回指令。

由于反對壓力太大,在堅持了三個月後,朱厚照隻好把它撤回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