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鹹豐為何不效仿朱棣“天子守國門”

鹹豐七年(1857年),英國的軍隊攻占了廣州,鹹豐八年(1858年),英法聯軍北上,到了天津,攻克了大沽口,英法聯軍和清朝簽訂了《天津條約》,到了鹹豐九年(1859年),英法聯軍再一次到了天津,要求換約。雙方意見不同,打了起來,清朝這次獲得了小的勝利。鹹豐皇帝盲目的自大,就把《天津條約》撕了,英法聯軍重振旗鼓,又一次來到天津,攻占天津,鹹豐就派大臣去談判。鹹豐内心也是非常沖突,是戰是和,由于不定。

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鹹豐為何不效仿朱棣“天子守國門”

(圓明園複原圖)

鹹豐10年(1860年),英法聯軍從天津,沿着運河往北京打,打到通州,鹹豐再一次派大臣去談判。這次談判失敗,幾個大臣誘擒了英國使者巴夏禮,整個事态就變得非常嚴重,英法聯軍直接打到北京城外的八裡橋,這個時候的鹹豐皇帝,徹底慌了,他暗示大臣,給他上奏章,讓他去避暑山莊打獵,鹹豐皇帝就帶着老婆孩子,逃到了避暑山莊。把北京的爛攤子留給了恭親王奕訢,最後談判的結果,割地、賠款、賠償英法聯軍軍費白銀1600萬兩。

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鹹豐為何不效仿朱棣“天子守國門”

(避暑山莊)

最讓人痛心的就是,鹹豐十年(1860年),九月初三,英國軍隊首領額爾金在英國首相帕麥斯頓的支援下,火燒圓明園,3500名英法聯軍沖入圓明園,大火三天不滅。英法聯軍進了北京以後,老百姓遭受塗炭,然而這個時候的鹹豐皇帝,隻是一味地逃避責任。沒有盡到一個皇帝,應有的責任和義務,那麼鹹豐皇帝為何不效仿朱棣皇帝“天子守國門”呢?

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鹹豐為何不效仿朱棣“天子守國門”

(朱棣皇帝)

朱棣登基以後從南京遷都北京,因為明朝剛剛建立,北疆地區還有很多不穩定的因素存在,元朝的殘餘勢力不斷的騷擾邊境,為了保證北疆和關外穩定,防止國家分裂,朱棣親自在第一線守國門,到了崇祯皇帝,李自成起義軍打到北京以後,有人勸他逃跑,他不逃跑,而崇祯皇帝煤山自缢而死,朱棣和崇祯兩代帝王告訴我們“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要忠于國家社稷。

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鹹豐為何不效仿朱棣“天子守國門”

(崇祯皇帝)

而鹹豐皇帝卻沒有守國門,帶着自己的家眷,唱戲的戲班,逃到熱河,還是以“狩獵”的名義,鹹豐皇帝也沒有下令,讓清朝人民同仇敵忾,一緻對外。到了承德避暑山莊以後,鹹豐皇帝繼續貪戀美色,依然在承德聽戲,鹹豐讓戲班上午唱,下午唱,冷了便在屋裡繼續唱。面對着内憂外患,鹹豐皇帝束手無策,整天的飲酒,喝酒成了鹹豐皇帝解決心理壓力的方法。更可恨的是,鹹豐更吸食鴉片,他更把鴉片當作延年益壽的壽膏,經常食用。

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鹹豐為何不效仿朱棣“天子守國門”

(鹹豐皇帝)

鹹豐皇帝作為一個皇帝是不稱職的,大敵目前,自己竟然先跑了,完全不顧自己的臣民,他沒有效仿朱棣的“天子守國門”,和他的性格也有很大的關系,清朝學者錢詠在《履園叢話》中記載“古英雄不得志,辄以醇酒婦人為結局者,不一其人。”對于形容鹹豐來說,非常的貼切。

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鹹豐為何不效仿朱棣“天子守國門”

(圓明園遺址)

鹹豐皇帝面對英法聯軍的入侵,壓的他喘不過氣來,年輕的鹹豐皇帝苦悶、迷茫、再加上積勞成疾,公元1861年,七月十七日,鹹豐皇帝31歲病逝在避暑山莊,這個時候的清王朝已經是滿目瘡痍,從内憂外患走向窮途末路,後來清政府又簽訂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更加速了國家的滅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