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讓思想發聲:專家熱議李德南作品《為思想尋找詞語》《共鳴與回響》

日前,《為思想尋找詞語》《共鳴與回響》李德南作品研讨會線上上舉行,該活動為廣州市文藝評論家協會舉辦的“慶百年、推新作”系列線上研讨會第四場,14位來自全國各地及廣州本地的專家學者出席了本次會議。

據悉,《共鳴與回響》《為思想尋找詞語》是青年學者、廣州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李德南在2021年出版的兩本文藝評論集,前者圍繞作者感興趣的作品或有共鳴的觀點展開,後者則從抒情、世界、自我、意志等詞語入手來了解作家及其創作的核心結構,勾勒文學的精神地圖,試圖将文學、影視與哲學的議題相連接配接,借此拓寬中國當代文學研究的思想視野。與會嘉賓就李德南的文藝評論風格、學術特點以及上述兩本書的内容展開研讨。

讓思想發聲:專家熱議李德南作品《為思想尋找詞語》《共鳴與回響》

研讨會由廣州文學藝術創作研究院副院長、廣州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羅麗擔任主持。她在發言中指出,在專業領域中如何平衡廣博和精深,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李德南從自己出發探索路徑,既是一位思想深邃的學者,也是一位積極介入到文藝現場的評論工作者。

“李德南的哲學履痕以及由此延伸出去的思想,始終貫穿在他的評論中,能夠看到一條清晰的路線。”天津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天津文學院院長武歆指出,哲學思想的光輝,不僅滋潤着李德南看問題的思想,同時也在強悍着他的評論精神,由此讓他始終保持自省、思考的立場,始終擁有思考的治學精神。

讓思想發聲:專家熱議李德南作品《為思想尋找詞語》《共鳴與回響》

暨南大學中文系教授、廣州市評協主席申霞豔指出,在李德南的身上能展現三個顯著的特點:溫和、謙虛以及沉着。“尤其是沉着,在如今容易焦慮的時代裡,非常不容易。”她談道,李德南的沉着來自于其對史鐵生多年的研究,這也使得他的研究十分紮實。他認為如果一個批評家希望與其所談論的對象有所啟發,與人為善的、和風細雨式的批評,會比激烈的、不留情面的批評更容易生效。這使得他的評論經常是溫暖的。

“李德南有着一種内心的堅定。”《青年文學》主編、中國作家協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張菁認為,他尊重萬事萬物存在的本來規律,尊重個人的主體性,同時注重總體性。他在理性辨析的同時,同樣有人文的浸潤,這讓他更有溫度。他評論的根基,理性而熱烈,有着一種理想主義精神。

安慶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安徽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江飛認為,李德南的批評呈現出哲學理論與作家作品相結合、宏觀文學史論與微觀作家作品專論相結合、實證與悟證相結合的個性風貌。這些優勢在這兩本批評集《共鳴與回響》《為思想尋找詞語》中表現得同樣鮮明,但也呈現出新的特點。這兩部書正是李德南這些年來了解和創造、整理和建設的碩果,是建構自覺的話語面貌和文學理想的見證,是他在廣州發出的批評的南方聲音。

現場多位嘉賓肯定了李德南在建構文藝批評觀念與方法上持續前進所付出的努力,對他從文學中産生“深切的人間關懷與思想流淌”表示肯定。

最後,李德南對參加會議的各位上司和專家表示感謝,随後就文學創作和評論中所要處理的“自我”“他人”以及“重大事物”三者的關系,跟與會嘉賓做了深入交流。

【記者】黃楚旋

【通訊員】張霖

【作者】 黃楚旋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