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让思想发声:专家热议李德南作品《为思想寻找词语》《共鸣与回响》

日前,《为思想寻找词语》《共鸣与回响》李德南作品研讨会在线上举行,该活动为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举办的“庆百年、推新作”系列线上研讨会第四场,14位来自全国各地及广州本地的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

据悉,《共鸣与回响》《为思想寻找词语》是青年学者、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李德南在2021年出版的两本文艺评论集,前者围绕作者感兴趣的作品或有共鸣的观点展开,后者则从抒情、世界、自我、意志等词语入手来理解作家及其创作的核心结构,勾勒文学的精神地图,试图将文学、影视与哲学的议题相连接,借此拓宽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思想视野。与会嘉宾就李德南的文艺评论风格、学术特点以及上述两本书的内容展开研讨。

让思想发声:专家热议李德南作品《为思想寻找词语》《共鸣与回响》

研讨会由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副院长、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罗丽担任主持。她在发言中指出,在专业领域中如何平衡广博和精深,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李德南从自己出发探索路径,既是一位思想深邃的学者,也是一位积极介入到文艺现场的评论工作者。

“李德南的哲学履痕以及由此延伸出去的思想,始终贯穿在他的评论中,能够看到一条清晰的路线。”天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天津文学院院长武歆指出,哲学思想的光辉,不仅滋润着李德南看问题的思想,同时也在强悍着他的评论精神,由此让他始终保持自省、思考的立场,始终拥有思考的治学精神。

让思想发声:专家热议李德南作品《为思想寻找词语》《共鸣与回响》

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广州市评协主席申霞艳指出,在李德南的身上能体现三个显著的特点:温和、谦虚以及沉着。“尤其是沉着,在如今容易焦虑的时代里,非常不容易。”她谈道,李德南的沉着来自于其对史铁生多年的研究,这也使得他的研究十分扎实。他认为如果一个批评家希望与其所谈论的对象有所启发,与人为善的、和风细雨式的批评,会比激烈的、不留情面的批评更容易生效。这使得他的评论经常是温暖的。

“李德南有着一种内心的坚定。”《青年文学》主编、中国作家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张菁认为,他尊重万事万物存在的本来规律,尊重个人的主体性,同时注重总体性。他在理性辨析的同时,同样有人文的浸润,这让他更有温度。他评论的根基,理性而热烈,有着一种理想主义精神。

安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江飞认为,李德南的批评呈现出哲学理论与作家作品相结合、宏观文学史论与微观作家作品专论相结合、实证与悟证相结合的个性风貌。这些优势在这两本批评集《共鸣与回响》《为思想寻找词语》中表现得同样鲜明,但也呈现出新的特点。这两部书正是李德南这些年来理解和创造、整理和建设的硕果,是建构自觉的话语面貌和文学理想的见证,是他在广州发出的批评的南方声音。

现场多位嘉宾肯定了李德南在建构文艺批评观念与方法上持续前进所付出的努力,对他从文学中产生“深切的人间关怀与思想流淌”表示肯定。

最后,李德南对参加会议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感谢,随后就文学创作和评论中所要处理的“自我”“他人”以及“重大事物”三者的关系,跟与会嘉宾做了深入交流。

【记者】黄楚旋

【通讯员】张霖

【作者】 黄楚旋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