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争議的雄獅
回顧這幾年的國漫電影你會發現,“傳統文化”已是萬能的選題。
作為炎黃子孫,那些經過千年歲月提煉出來的事和物,很容易就能沖擊我們的心靈;再經過動畫人們的精雕細琢,這些本就熠熠生輝的傳統文化又能煥發出新的光彩,為觀衆所贊歎。

随着動畫制作技術的進步,我們也早已能将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場景變為現實,并将其賦予現代人審美,使其散發出無窮的魅力。
即便是某些動畫在劇情上不盡人意,但細緻的模組化卻能讓每一位觀衆直覺地感受到創作者的辛勤付出,勾起心中的民族自豪感,這便是越來越多的國漫能在電影市場立足的原因。
然而,在即将過去的2021年,有這麼一部國漫電影---《雄獅少年》,偏偏選擇“反其道而行之”。
盡管這部動畫取材于廣東的舞獅文化,也有厚實的傳統文化底蘊,但它卻抛棄主流的仙俠、神話、幻想題材,走近3D國漫史上少有人涉足的寫實領域。
這種寫實,既是它的賣點,也是其争議所在。
目前,《雄獅少年》的輿論中心,還是三位主人公那有别于主流的網紅臉、美漫臉或是日漫臉的外貌:阿娟的眼睛小,眼距較大、阿貓造型糟蹋,滿嘴龅牙、阿狗身材肥碩,略顯呆滞。
在部分網友看來,在模組化技術趨于成熟的當下,創作出如此醜态的人設,是否是在侮辱國人,或者說是在侮辱其原型的廣東人。
随着輿論的擴散,觀衆對主人公三人模組化的看法呈兩極分化的态勢,通過媒體的調查發現,輿論的起點最終指向了《雄獅少年》的導演---孫海鵬。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他就表示,動畫技術的成熟讓我們能夠創作出很多奇幻的場景,但在寫實的領域,國漫幾乎是一片空白。
為此,他想要創作一部貼近現實、具有煙火氣息的動畫;同時,他也想要改變當下的觀衆一味追求網紅審美的現狀,用反主流的審美來豐富動畫的多元性。
最終的結果,就是這三位深陷外貌争議的主人公。
顯然,三位主人公的設計是經過導演孫海鵬的深思熟慮的,而這一大膽的嘗試,不僅源自上述的這些想法,更源自他在這18年的從業生涯中,無數次現實與心靈的碰撞和交織。
02.一個努力的普通人,創造了一個現實故事
孫海鵬畢業于湖北美術學院,他之是以能與動畫結緣,純粹是一個意外。
大學期間,孫海鵬的專業與水彩相關,由于就業的門路有限,于是自學了三維軟體,在畢業後也去到了廣告公司上班,而在這個時期出于責任和熱情,孫海鵬就什麼都找來學學,成為同僚眼中的“萬金油”,同時因為這個過程他也掌握了動畫制作的技能。
而随着南下的打工潮,他來到了深圳,在某家動畫公司任職,累了一些制作動畫的經驗。
随後孫海鵬來到廣州發展,并組建了自己的小團隊,承接電視台的一些動畫項目。但這麼多年來,做動畫能賺到的工資也僅僅能夠維持生活。而在廣州生活的十幾年裡,他漸漸被這裡的煙火氣息所感染。
正如《雄獅少年》片頭所述,舞獅是這個優秀的民間藝術,有南北之分,南獅又稱為醒獅。在南方地區,每逢年過節或是有重大喜慶活動時,必有舞獅助興。
在廣州生活的這段時間裡,孫海鵬也時常能在新店開張或是節假日期間觀賞到舞獅表演,但此時的舞獅對他而言也隻是枯燥的節目。
直到某年,他的家人從湖北趕到廣東與他一起共度春節,當他們路過一個商場,舞獅隊歡度春節的氛圍才深深觸動了孫海鵬。
此時的他方才明白,經過數百年的傳承,舞獅早已從一種民間節目升華為一種藝術文化,它之是以能夠經久不衰,響徹世界,是因為每個華人心中都有一頭雄獅,每當鑼鼓響起,那頭雄獅都會喚醒人們的鄉愁。
後來經過上網查閱和實地走訪,他得知在廣東地區,還有不少農村地區仍保留着古老的舞獅文化。那些學習舞獅的年輕人,大多都是留守兒童,由于缺乏父母的關愛,他們通常性格直爽、無拘無束,為了讓這些調皮的少年能夠安分下來,老一輩都将他們送去祠堂學舞獅。
于是乎,這些少年們便在白天上課,晚上就在一些古老的祠堂裡學習。對于他們而言,舞獅并不是什麼莊嚴、高攀的事物,也沒将傳承中華優良傳統文化作視為己任。
他們之是以舞動獅頭、敲鑼打鼓,僅僅隻是被家中的長輩哄進來,學一項技藝,消磨一下時光。
期滿出師後,他們大多也會跟随父輩的腳步,到某個經濟發達的大城市中打拼。而這,也就是三位主人公的原型。
正是受到舞獅、農村和少年這些極具煙火氣息,也富含生命力的事物感染,孫海鵬萌生了想要創作一部以這三者為題材的動畫電影。
話雖如此,他并不想模仿當下的主流,去做一部神話傳說,而是想徹頭徹尾寫實,做一個普通人奮鬥的現實故事,以此來打動每一位觀衆。
作為一名動畫創作者,孫海鵬從不局限在一個地方汲取營養。除了當下流行的一些美漫、日漫,他也熱愛周星馳、王家衛的電影,并學習其中的攝影手法、生活氣息和角色的塑造。
是以在《雄獅少年》中,我們能感受到周式喜劇的味道和王式的鏡頭語言,真實且富有靈性,讓每一位角色的形象都在不知不覺中立起來。
“少年氣”是動畫中最富足的元素,阿娟、阿貓和阿狗從被欺淩、被看低,到接觸舞獅後開始克服困難,逐漸成長,最終實作自我;
師傅鹹魚強曾一度放棄舞獅,但在教導三位主人公的過程中,聽見了内心的真實想法,再次燃起心中的少年氣,出征舞獅。
而孫海鵬亦是如此。
雖畢業于美術大學,接受過藝術的熏陶,但在此之前的孫海鵬其實也隻是一個樸實的小鎮青年,在湖北鐘祥市的胡集鎮長大,沒有過人的天資,經過十二年苦讀後到城市求學。
畢業後和無數應屆生一起,先是成為城市的一顆螺絲(孫海鵬在涉足動畫行業之前打過不少零工),在這段時間裡他都過着睡地鋪、租地下室的苦日子。
正式步入動畫行業以後,也是默默無聞的埋頭工作,隻有一些從業者偶爾會在一些動畫的片尾、獲獎名單中留意到他的名字。直到自己做出了成績,工作才漸漸有了起色。
在制作《雄獅少年》之前,孫海鵬已經有一個屬于自己的系列動畫---“包強系列”。
自2007年起,他就創作了一些列的“包強”動畫短片。在3D技術才剛在國内起步的當時,他就展現了自己精湛靈活的模組化,在網絡上赢得巨大反響。
積累了經驗後,又組建團隊,創作了《美食大冒險》系列。這一系列對于張海鵬而言不僅僅是一個供人娛樂的動畫,而是打算将其視為肩比好萊塢的中國原創動畫作品。
此時的孫海鵬和其他國産動畫創作團隊一樣,從神話傳說中尋找靈感,且不講人的故事。單從角色設定上看,這部動畫依舊逃不過被人貼上“低齡”标簽的命運,但相較于其他低齡向國産動畫,它的故事卻凝聚着創作者們的心血和熱情以及濃重的中國特色。
《美食大冒險》系列的故事發生在一個神奇的食物世界,以“女娲造人”的神話為原型,講述一名叫“女娲”的廚娘用食材創造出和人一樣,有七情六欲的食物(就連自然景觀都是食物做的),并以主人公包強為首,展開一場跨越七洲四海的奇妙的冒險。
(“蒸合”下西洋)
孫海鵬為了還原食物真實的質感,直接把辦公室變成了廚房(x)。
例如,在電影版《英雄燴》中,出現了包強和武藏在途徑面包玉米地時,不慎遇上了火災,這些面包表皮在遇熱後迅速膨脹爆漿。
而他在模組化之前,先是自己買了面包放進烤箱,觀察其膨脹時在形狀、體積和紋路上的各種變化。摸清了變化的模式後,開始創作。
同時,為了讓食物與中國建築協調結合,他在了解完建築的構造之後,再親手用食物去試着組裝,確定這些用食物拼裝而成的建築模型看起來不會出戲之後,才以此為原型進行模組化。
正是憑着這一工匠精神以及緊湊的劇情,《美食大冒險之英雄燴》打破了觀衆對“非人動畫”低齡的刻闆印象。
無論是電視動畫還是動畫電影,《美食大冒險》系列都曾榮獲國内外的知名大獎或是提名(如入圍了素有動畫奧斯卡的法國昂西動畫節),成為一部被人忽視“國漫之光”。
看着自己的團隊逐漸站穩腳步,他也回想起拍一部舞獅動畫的想法,當他向張苗(《雄獅少年》的制片人)提出自己的想法後,很快就得到了同意的回複。
更重要的是,從角色到場景,張苗都同意他可以按照寫實的風格去創作,但要求是要在兩年内完成這部片子(因為市場的風向一天一個變),而此時孫海鵬的團隊,不過隻有40多人。
為了能夠如期傳遞任務,孫海鵬和他的團隊幾乎投入了所有的心血,除了将部分的動畫交給外包公司以外,所有的特效、渲染都由自己團隊扛起,且一些實體解算、渲染等工序幾乎是靠幾位老手獨立完成(據說10小時才能做出1幀)。
例如獅頭獅尾的毛發,都需要一根根模組化、計算運動,尤其是獅尾的部分,由于開始時并沒有弄清整體結構,導緻整個獅子舞動起來都不夠真實,最終在解明構造之後,回爐重造,才完成如今影片中那栩栩如生的獅子。
為了還原最真實的鄉村風貌,孫海鵬的團隊還多次在公司和取景地之間往返,觀察鄉村的植物如何生長,模型要怎麼制作才能還原出最自然的紋理。僅是取景這一工作就持續一年。
至于那最受争議的角色外貌,孫海鵬并沒有刻意去醜化誰的想法,隻是塑造一個普通、随處可見、富有生活氣息的角色。
而這,也是寫實作品中最重要的部分,若是設計成美漫、日漫中的那種蹭亮大眼,則很容易讓觀衆産生割裂感,無法代入角色,也無法領悟動畫要傳遞的感情。
可以說,孫海鵬本人也和動畫裡的角色一樣富有少年氣,作出決定後便會付諸全部心血,一心向前。
正是這樣的行動力,使他得以在兩年的時間裡完成《雄獅少年》這樣一部在劇情、畫面都異常出彩的動畫。
也正是有着少年的一腔熱血,讓他始終堅持着寫實的風格,并堅信這樣凝聚了煙火氣息的普通角色能夠打動人心。
03.結語
在小城出身、到城市打拼、被舞獅打動、努力了卻飽受争議...很難判斷孫海鵬究竟像阿娟還是鹹魚強,也許誰也不像,他隻是他自己。
但14年的動畫制作曆程(從“包強”短片釋出到《雄獅少年》上映,足足走過了14年)他也和影片中的每位角色一樣,心裡都住着一頭雄獅,用創作的形式咆哮出内心的想法。
對于人設上的争議,我想永遠都不會有誰對誰錯這樣的明确結論,畢竟審美終究是一個充滿個人主觀色彩的觀念。
隻是在不斷争論之中,希望人們能夠認識到這個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它有很多的色彩,隻有學會了解和包容,才能感受其中的美好,對于審美亦是如此。
很敬佩孫海鵬導演有勇氣和決心,将阿娟、阿貓、阿狗這樣的角色帶上國漫舞台。
正是這樣三位不那麼盡人意的角色,讓更多的人能夠發掘寫實動畫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