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可否選擇“混打”加強針?張文宏說更有效!

近期有媒體報道,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日前釋出的檢測結果顯示,接種2劑滅活疫苗後序貫加強1劑腺病毒載體新冠疫苗(吸入劑型),對于奧密克戎變異株的假病毒的中和抗體滴度較原型株僅略有下降,較三針滅活疫苗接種後中和抗體滴度高10倍。

“假病毒”“原型株”“略有下降”等

一長串專業術語

帶來不少閱讀障礙

簡要來說

就是“2+1”的“混打”産生了抗體

在奧密克戎的假病毒上試驗了

有效

可能比3針滅活

更有效

消息很振奮人心

但是問題也來了:

還沒接種第三針的我可否選擇“混打”?

最新研究!快來看

張文宏團隊

今核心期刊發表國内首篇同行評議論文:

混打加強針對奧密克戎更有效

由張文宏教授率領的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團隊今天公布加強免疫對奧密克戎毒株的研究成果:在兩針滅活疫苗基礎上,同源和異源(通俗了解為混打)的第三針加強分别将人體對于毒株的中和能力提升了8.07倍和15.87倍。同時,對于疫苗原始株的中和抗體滴度提升了4.24倍和21.31倍。這提示,加強針對變異株都有效,這其中,混打加強針更有效。

相關成果正式刊發在核心期刊《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新生微生物與感染》)。這也是我國首篇經同行評議的疫苗加強接種對于奧密克戎株免疫評估結果。上述研究結果與團隊前不久發表在核心期刊《Cell Research》(《細胞研究》)上的結果相符,均提示第三針加強可有效提升包括對于原始株和變異株的中和能力。

可否選擇“混打”加強針?張文宏說更有效!
可否選擇“混打”加強針?張文宏說更有效!

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團隊近日快速響應,在全球範圍内首次評估兩針滅活疫苗接種受試者,第三針同源加強受試者及第三針重組蛋白疫苗異源加強受試者血清對奧密克戎的中和能力。研究結果顯示:在滅活疫苗同源第三針加強14天後,血清中對疫苗原始株、德爾塔株以及奧密克戎株的中和抗體滴度分别提升到285.6、250.8 和48.73。如果用重組亞機關蛋白苗異源第三針加強14天,血清中對原始株、德爾塔株以及奧密克戎株的中和抗體滴度分别提升到1436、1501 和95.86。

團隊艾靜文醫生告訴記者:這提示無論是何種類型第三針加強後,血清标本對奧密克戎株的中和抗體滴度陽性率均達到了100%。意味着三針加強政策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保護,但其中抗體的水準也存在差異。

奧密克戎自11月26日被世衛組織命名并列為“風險等級最高的新冠病毒變異株”後,不到4周已占美國新增新冠感染數字的大約73%。英國大部分地區,變異毒株的感染數量正以每48小時内即翻倍的速度蔓延。

國際領域專家認為,自然感染建立的免疫屏障正被變異株跨越,此前研究也顯示,輝瑞疫苗第三針加強接種後,血清中奧密克戎株的中和抗體滴度較原始株下降了約6倍。

已有中國與國際資料均顯示:奧密克戎變異株傳播速度遠高于德爾塔,雖然緻病力可能會略低于德爾塔株,但仍會在部分病例中引起重症。疫苗加強接種可以部分抵消病毒變異帶來的加速傳播,但是保護率仍然較德爾塔病毒有所下降。

張文宏研究團隊得出結論:強化公共衛生與社會措施(PHSM)以及第三針疫苗加強接種,是全球能形成群體對奧密克戎變異株防疫屏障的最好政策,後續如病毒進一步變異,不排除可能進入與流感病毒疫苗接種類似的防控政策,通過加大疫苗接種頻度應對病毒變異。

我想“混打”,到底行不行?

· 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在此前聯防聯控機制新聞釋出會上表示,目前專家給出的建議是使用原接種企業生産的疫苗,假如同一個企業沒法滿足供應的時候,也要選擇相同技術路線的疫苗來進行接種。

· 世界衛生組織16日基于現有研究資料釋出新冠疫苗混搭接種臨時指南。它強調,接種疫苗仍首選使用同一廠家生産的疫苗;随着更多研究資料出爐,不排除調整“混打”指南。這份指南基于世衛組織戰略咨詢專家組近日提出的建議制定,适用于世衛組織緊急使用清單上的所有新冠疫苗。指南建議,如果第一針接種的是病毒載體疫苗,後續不管是第二劑還是加強針均可接種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反之亦然。如果起初接種滅活疫苗,後續可接種病毒載體疫苗或mRNA疫苗。按照臨時指南說法,現有研究主要涉及“混打”對人體免疫力的影響,安全性方面的資料有限,有關滅活疫苗的“混打”資料也有待進一步補充。随着研究深入,世衛組織将重新評估“混打”的優勢及風險。

· 國藥集團中國生物首席科學家張雲濤對記者表示,從科學研究的角度、從創新的角度,國家積極支援鼓勵開展“混打”的研究工作。中國生物開展了包括蛋白重組、mRNA等技術路線的多款疫苗的研發,不同技術路線的疫苗之間也開展了“混打”效果的研究工作。如果在大範圍人群中“混打”疫苗,需要遵循科學規律。

· 相關專家表示,基于目前的政策法規,混打疫苗必須是獲批上市或獲得緊急上市許可的疫苗。混打效果應在敏感動物上進行評價,而不應局限于中和抗體滴度的結果。混打安全性必須進行評價,在具有資質的GLP(藥物非臨床研究品質管理規範)平台上得到安全性驗證。

是以,混打與否仍需要更進一步的科研研究來驗證。王華慶此前也表示,“後續會根據相關企業研究的序貫免疫結果來進行論證,提出相關建議。”

疫苗産品在上市和使用政策,适應症方面都有嚴格的規範,需根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準許申請時的要求嚴格執行。如果實施“混打”,需要通過送出材料、提出申請,經過審評審批獲準上市,或者通過獲得相關部門的緊急使用許可。

應對奧密克戎,需不需要“混打”?

針對變異株,我國疫苗研發機關始終持續追蹤,提前介入,開展研究。

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所長許文波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釋出會上表示,中國針對奧密克戎變異株已經做好了包括滅活疫苗、蛋白疫苗、載體疫苗等多條技術路線的前期技術儲備和研究,部分企業相關前期設計已經開始了。

“當出現新的大規模流行的變異株時,我們就會啟用已經成熟的完備的技術體系,即新發突發傳染病應急研發生産體系,很快完成應對變異株的新的滅活疫苗的研制。”張雲濤告訴記者,2個月左右即可完成臨床試驗前的全部研究工作。

由于奧密克戎的免疫逃逸能力增強,是否會使得現有疫苗效率降低仍待進一步确認;一旦逃逸,将采用哪種政策,也需要進一步評估。

目前而言,“混打”的安全性仍需進一步驗證,研發專門針對奧密克戎的新冠疫苗周期較短。究竟是“混打”,還是接種新疫苗?相關部門在評判時将以“最小代價實作最大保護”為依據。

除了在疫苗上的努力

我國首個抗新冠病毒特效藥也獲批上市

12月8日,我國首個抗新冠病毒特效藥——安巴韋單抗/羅米司韋單抗聯合療法特效藥獲得中國藥監局的上市準許,這标志着中國擁有的首個全自主研發并證明有效的抗新冠病毒抗體特效藥正式問世。

清華醫學院教授介紹,這款藥“打組合拳”,有兩個抗體,面對奧密克戎變異株,一個抗體保持了活性,另一個失去了一部分活性。“兩個抗體加在一起,仍保持着對奧密克戎的中和能力。我們也還在努力,瞄準變異規律,研發‘備胎抗體’,使其能在有效性、廣譜性、持久性方面繼續發揮作用。”

雖然新藥已經被準許上市,但目前還沒有将其完全推向市場的确切時間。有關部門以及相應的技術團隊都在夜以繼日推動程序。

可否選擇“混打”加強針?張文宏說更有效!

疫苗研究、特效藥都在路上

可能疫情真的能像張文宏說的那樣

“這個冬季和春節我們将和國際社會一起度過最後一個寒冷的冬季,

我們終會‘撥開雲霧見天日,守得雲開見月明’。”

?

來源丨上觀新聞

編輯丨叢天怡

責編丨閻馨予

稽核丨王靜

号外 ·号外

四川觀察視訊号

上!新!了!

關注我們(四川觀察sctv)

帶你四處觀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