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基·馬森在《可愛的詛咒》中說:“好父母等于無條件的愛加上明确的界限。”

熱播劇《小敏家》裡,出現了一個有趣的情節。
單身母親小敏最近遇到了這樣一個問題:自己該不該給已經成年的兒子洗内褲?于是她請教男朋友陳卓現在是否給女兒洗内褲?
陳卓吃驚地回答“她都那麼大姑娘了,我怎麼給她洗内褲啊?”他還告訴小敏,如果媽媽将兒子的内褲洗好了晾起來,兒子回來看到後的反應一定是懷疑媽媽是變态。
随着這一集的播出,“媽媽是否應該給高中生的兒子洗内褲”,這一話題引起了熱議。
有的網友認為,孩子已經成年,内衣屬于他們的隐私,特别是異性父母不應該翻動,清洗孩子的内衣的,否則會引發孩子的反感和尴尬。
也有的網友認為,作為父母,給自己的孩子洗個内衣有什麼問題。不過就是捎帶手的事兒,哪有那麼多窮講究。
是以,當孩子長大後,父母到底應不應該給孩子洗内褲呢?
李雪在《當我遇見一個人》中提出:界限,可以說是中國人最缺乏的概念之一。實際上,應不應該給孩子洗内褲,歸根結底就是一個父母和孩子之間界限感的把握問題。
内衣是個人的隐私衣物,特别是當孩子慢慢長大後,他們的性别意識開始增強,自我意識愈加濃烈,内衣對他們來說,已經屬于個人隐私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作為父母,特别是異性父母,就應該有意識地去回避接觸孩子的内衣内褲。
中國有句老話“兒大避母,女大避父”,健康的親子關系應該建立在明确的界限之上,如果父母不主動明确界限,對于孩子的成長來說,會給他帶來很多的困擾。
兒童性教育心理學上有個專有名詞,叫家庭隐性性侵害,其中的一個表現,就是和孩子身體的無界限接觸。
換衣服不避孩子,上廁所不關門,孩子洗澡任意進出,和異性子女親嘴,撫摸孩子的身體,孩子很大了還一起睡覺,一起洗澡,包括給青春期的子女洗内褲。
父母認為這是愛孩子的表現,自己的娃有什麼好回避的。但是對于孩子來說,他的身體界限模糊了,性界限模糊了,安全意識混亂了,這樣的孩子,心理健康很容易出現問題。
是以很多人成年後,沒有足夠的自我保護意識,甚至于在和異性接觸中沒有足夠的敏感性和界限意識。特别是很多男性成年成家之後,還任由母親幹涉自己的生活甚至隐私,這都是因為青春期在過渡教育出現了問題。
父母越界的行為,已經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了巨大的困擾。
其實在孩子成長中,父母最讓人害怕的一種心态就是“我的孩子,有什麼好回避的”。
就是這種想法,讓很多父母肆無忌憚地窺視孩子的隐私,幹涉孩子的行為和想法,對他們的成長指手畫腳,甚至于孩子進入成年之後,還逃不開父母的控制。
最終的結果,要麼孩子乖乖認輸,成為了依賴性極強的“媽寶”、要麼就會特别叛逆,甚至于會對父母産生厭惡、惡心甚至極端的反感,而這種叛逆有的會持續十幾年甚至幾十年。
青春期是父母和孩子逐漸拉開距離的重要時期,這個階段,不僅僅是孩子要遠離父母。就連父母,也要主動和孩子建立界限感。特别是要關注,孩子的三個隐私,不要随意打探。
孩子身體的隐私
孩子身體的隐私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身體接觸,一個是内衣隐私。
随着孩子長大,異性父母要注意和子女之間保持距離,減少摟抱、撫摸、親嘴等行為。父母不要當着異性子女的面換内衣物,不要穿着内衣在房間内肆無忌憚地走來走去,上廁所洗澡要注意關門,不要随意闖入。
孩子的内衣服要讓孩子自己清洗,自己收拾疊放。
這是給孩子建立性别意識,性别底線的關鍵。
孩子的房間隐私
坦白說,我身邊有很多家庭,将孩子房間的門鎖去掉,甚至将門拆掉,進出孩子的房間從來不敲門。
孩子的成長一定要有自己的獨立空間,父母這種肆無忌憚地随意闖入,其實是對孩子成長最大的幹擾和侵犯。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總是戰戰兢兢,毫無安全感!
尤其是青春期孩子的房間,千萬不要随意闖入。進入一定要敲門,得到孩子的允許後再進入。
一個小小的敲門動作,帶給孩子的是父母的尊重和了解,而這點對孩子的三觀成長特别重要。
孩子的電話隐私
現在的孩子進入國中後,基本就有了自己的手機。家長們為了防止孩子早戀,害怕孩子玩遊戲分心,動不動就要求查手機。
實際上,這是極大地侵害了孩子的隐私。
孩子長大了,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圈子,有自己的朋友和聊天方式。
如果你真的擔心孩子早戀,學壞,關注點不應該在手機上,而應該在孩子平時的教育和三觀的培養上。
一個三觀正确,有分寸的孩子,給他一萬部手機,他也做不出出格的事情!
美國育兒專家西爾斯曾說過:愛孩子需要恰如其分,表達愛也有尺度和分寸。隻有如此,愛才不會成為變态的掩飾。
父母應該懂得,再親密的關系也要保持适當的距離,不要以“為你好”為借口,對孩子的成長指手畫腳。反而你越尊重孩子,孩子才會越優秀,才會越自律,甚至和父母的關系越親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