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七十二家房客》後,《上海的聲音》如何成為下一部滑稽精品?

《七十二家房客》後,《上海的聲音》如何成為下一部滑稽精品?

“壞的棕繃修伐?”“雞肫皮甲魚殼”“電冰箱、電視機有伐?”……在滑稽戲《上海的聲音》中,觀衆通過這座城市最有代表性的聲音,在歡笑中感受着時代變遷的河流。自創排起,《上海的聲音》的目标就是成為新時代的《七十二家房客》。距離下一部滑稽經典還有多少距離?上海市人民滑稽劇團23邀請業内專家為作品問診把脈,共同探索如何将本土笑聲傳得更遠。

在黃浦江邊的老城廂,有一條普通的小弄堂。一座座不起眼的老房子裡,住着幾戶普通的人家。《上海的聲音》正是将目光聚焦在平凡上海家庭中的小人物上,他們樂觀、堅強,從他們身上折射出共和國日益富強,繁榮昌盛的縮影。著名編劇徐檬丹認為,劇中的人物是整部戲的出彩之處。“角色們來自老城廂,都是我們平時看得見、摸得着的人。滑稽戲寫人物不容易,既要寫出每個人的特點,也要寫出他們的真性情,讓笑料自然而然地從角色身上流出來。

《七十二家房客》後,《上海的聲音》如何成為下一部滑稽精品?

在《上海的聲音》中,可以看到當代滑稽人的創新與探索,“話劇的胚子、滑稽戲的段子以及方言話劇的路子”讓觀衆看見了有别于傳統滑稽戲的一台作品。上海戲劇學院教授孫惠柱和劉甯不約而同地提到《上海的聲音》做出了話劇的味道,對于滑稽戲來說頗為不易。“這個戲我看到了一些北京人藝的風格,非常接地氣,真實反映了現實。”孫惠柱表示。“《上海的聲音》讓我看到上海人金子一樣的心,看到了弄堂裡的人情冷暖,希望全國觀衆都能看到這個戲。”劉甯說道。

《七十二家房客》後,《上海的聲音》如何成為下一部滑稽精品?

将《上海的聲音》打造成一部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住的作品是上海市人民滑稽劇團主任王汝剛的初衷。在上海曲藝家協會主席吳新伯看來,劇中的“海派基因”是作品重要的成功密碼之一。“這是一部地道地道的上海戲,每一個細節、每一個人物都充滿了上海的味道,”他表示:“滑稽戲最大的功能是讓觀衆笑,但笑過之後,《上海的聲音》還留下一些感人的東西。我覺得滑稽戲能夠做到讓觀衆笑之餘,還能夠讓人流淚,是非常可貴的。”

作者:王筱麗

編輯:許旸

責任編輯:衛中

*文彙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