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4歲孩子的“叛逆”,與生長發育緊密相關,3大特點“見招拆招”

4歲孩子的“叛逆”,與生長發育緊密相關,3大特點“見招拆招”

小侄女2歲沒上幼稚園的時候,表妹總是各種吐槽“小家夥太可惡了,冬天非要穿裙子,吃飯還是要喂,紙尿褲脫了到處尿”,她問我:真的是“可怕的2歲”嗎?

我安慰道:“大一點上幼稚園就好了,3歲就可愛了!”

4歲孩子的“叛逆”,與生長發育緊密相關,3大特點“見招拆招”

真的,3歲這一年,我家兩個小家夥(雙胞胎)學會了自己穿衣服、穿褲子、折衣服,認識了全班的同學,會和食堂伯伯問好,會看到以前的老師主動說“教師節快樂”。

别說老師感動,老師覺得“他們倆進步很大”,我這個當媽的都是欣喜若狂,萬萬想不到的。

但你以為孩子會這樣一直開挂地走下去嗎?并不是的,4歲的娃簡直讓你愛恨交加!看看媽媽們的吐槽,你會知道你并不是孤立的了!文章也試圖結合理論(育兒書籍)與實踐(家有4歲雙胞胎男孩2名),尋找一條家長朋友們與4歲娃娃和諧共存的道路!(文章略長,建議收藏慢慢看)

1

“早上我打了閨女,現在很後悔,可她實在太不乖了”,媽媽群響應:我家也這樣

早上4歲同齡媽媽群裡,一位媽媽的自我忏悔,讓大家很有同感。

“你們家的娃現在叛逆嗎?我們家的特别叛逆。我忍不住今天動了手,可打完後我自己又後悔又哭了一場。”

誰知道“經常挨打”的也有,一個眼神就能停下來的高情商娃也有,我這種已經控制兩個禮拜沒動手的也有。

1、2歲不會說又聽不懂,容易鬧鬧情緒哭一哭還正常,怎麼到了4歲基本都能懂了,基本都能說了,反而又叛逆了呢?

4歲孩子的“叛逆”,與生長發育緊密相關,3大特點“見招拆招”

再看看媽媽和孩子抗衡不下的,都是再普通不過的小事:戴不戴帽子去幼稚園,出門是穿小白鞋還是帶絨的鞋子。

孩子有自己的主張,媽媽有自己的考慮,媽媽苦口婆心怕上班遲到也沒用,娃絲毫不為所動。

4歲孩子的“叛逆”,與生長發育緊密相關,3大特點“見招拆招”
4歲孩子的“叛逆”,與生長發育緊密相關,3大特點“見招拆招”

有沒有看到你家4歲寶貝的影子呢?

我家就是如此。

很遺憾地說,不吼不叫對我家真制衡不了,哪怕我也有點公衆形象吧(自戀),哪怕我的工作是研究探索育兒心理的。

早上起床一個拖拖拉拉,要出門又一個非要畫完那張畫,晚上刷牙後我叫孩子來看第二本書吧,不來不回答繼續拼自己的積木。我好心規勸:“看完這本書,待會媽媽鋪被子的時候再拼積木嗎?再不過來,媽媽就鋪被子睡覺了。”

等我鋪好被子,娃玩夠了,過來高高興興準備讓你讀第二本書。

看到媽媽鋪好被子了,娃反而不爽暴躁開始爆哭了,老人就會受不了關上門以為我們虐待娃了,或者出去散步躲清靜。

每天我都在讓自己的心髒好受點,無法微笑再微笑的時候,我會離開有娃的房間,一個人去開一瓶飲料,默默喝完才回來弄娃(雖然周一到周五隻有晚上4小時的相處時間,但似乎漫長得隻剩下吼娃被娃氣)。

4歲孩子的“叛逆”,與生長發育緊密相關,3大特點“見招拆招”

為什麼小家夥一眨眼到幼稚園中班了,卻似乎不懂事不可愛不乖巧了呢?

2

4歲的孩子“叛逆”,不止你家一個娃如此,與孩子的生長發育有關

第一,4歲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突飛猛進,有能力和家長“争執”了。

《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中總結道:到3歲時,孩子掌握的詞彙量應該達到300個以上。他将有能力講出3~4個字詞組成的句子,并模仿成年人的大部分發音。

孩子到4歲為止,詞彙量将猛增到大約1500個單詞,而在4~5歲這一年還将增加大約1000個單詞。

上面總結的是英語單詞,但如果換成漢語的詞語、句子,肯定也能明顯看到孩子語言發展很大的進步。

我家雙胞胎開口說話比較晚,嚴格意義來說,2歲3個月才開始說“爸爸、媽媽、水”以外的詞語,但“因為、是以、也是”等關聯詞也很快能使用了。語言發育晚,但确實是看着看着有長進。

而有些女孩子,1歲9個月口齒就很伶俐了。3歲進入幼稚園後,與老師、與同學的主動、被動交流1年,4歲“吵架”能力自然提高了不少。

家長朋友會發現,有些4歲的孩子說的道理還沒法反駁,邏輯性還挺強的。

是以,孩子能跟你争辯幾句,是好事,是他/她的小腦袋在動。

4歲孩子的“叛逆”,與生長發育緊密相關,3大特點“見招拆招”

第二,4歲的孩子有了一定的情緒控制力,但還是無法控制自己的一些反抗情緒。

《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總結道:孩子4歲之後,可能對自己的一些難以捉摸的情緒有了一定的控制力,不過他還是無法控制自己的一些反抗情緒。

《你的N歲孩子套裝》中也有類似評價:也許有時候四歲孩子的不聽話連他們自己都有些受不了

我曾經問過我家孩子:“你剛才為什麼一定要那樣做呢?”(那樣做對孩子自身也并沒有好處,除了與媽媽對抗,但也影響不到媽媽。)

孩子也無法回答,他也不知道為什麼。可能就是那會兒情緒被激發了,他也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了。

4歲孩子的“叛逆”,與生長發育緊密相關,3大特點“見招拆招”

很多人吐槽過:“我(一般是媽媽)不在家,孩子爺爺奶奶爸爸都說孩子很好帶,很乖。”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孩子知道:在媽媽這裡是安全的,是最值得信任的關系,即使我發脾氣,媽媽也還是愛我的。

我老公都經常說孩子傻:明明媽媽對你們動手最多,打得也最重,但你們還是最黏媽媽。

《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也告訴我們:如果你采取正确的方法應對,當孩子上學之後這些行為(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的行為)會逐漸消失。

第三,4歲孩子的典型特征——做什麼都過度。

《你的N歲孩子套裝》中說道:三歲孩子的心目中成年人是萬能的。四歲的孩子會發現,盡管成年人依然很有能耐,但是他們已經不再是萬能的了。他現在發現自己遠比過去有能耐,敢于做些他眼中的壞事,而且知道天并不會是以塌下來。

是以安全問題上,我們又要給孩子重申無數遍:2歲的孩子是不明白,4歲的孩子是明白一點,又不明白一點。他會習慣在規則與挑戰規則之間徘徊,回頭看一看父母的臉色,來判斷自己要繼續搞破壞,還是遵守規則。

4歲的孩子對日常生活規律上非常執着,比如今天得走哪條路回家,“我”要穿哪雙鞋(哪怕是剛洗了還沒幹)。

如果沒有提前和孩子打招呼,改變一些規律,孩子會陷入驚慌狀态,不知道如何是好。這種看似好笑的“規律”,其實是孩子在尋求一種安全感。

雖然語言能力有所發展,但孩子也在探索階段,可能會用指令的口氣對父母說“你給我拿過來”。父母不用太緊張上綱上線,多多引導孩子使用“請”、“謝謝”、“很抱歉”這些禮貌用語就好。

4歲孩子的“叛逆”,與生長發育緊密相關,3大特點“見招拆招”

面對可惡又可愛的4歲寶貝,家長朋友其實也是有計可施的!

3

根據孩子的發展規律,“招招必勝”搞定4歲“叛逆”娃

其實孩子的“不正常”,不過是生長發育在特定時段的普遍規律,實際上孩子挺“正常”的。我們作為父母的,了解4歲孩子的特點後,更想探尋的當然是如何與孩子一起平穩度過這一年。

第一,“冷處理”孩子:給媽媽放個假,讓爸爸也體驗體驗被娃“氣”的滋味。

4歲孩子的“叛逆”,與生長發育緊密相關,3大特點“見招拆招”

其實我們都明白不過是孩子,很多不是大問題,糾正錯誤就好,但如果繼續死循環,疲勞的媽媽确實扛不住,沒法不和犟嘴的孩子吵起來。這時候真的需要其他家人暫時接管下孩子。

我有次周末帶雙胞胎,從起床開始“不要不要”,到吃飯洗臉又是各種“不行”、“不好”。我知道我自己的情緒也不對了,對老公說了句:“接下來的習題,都是你帶他們做吧!”

老公看我臉色不對了,默默接受了。

然後我在房間給自己泡了杯熱巧克力,聽着老公也控制不住地大吼:“這個剛剛才說過的呀?怎麼又不記得,又不知道了?”我真的忍不住笑出了聲,如果是我繼續陪娃,我應該會“家暴”娃啦!

現在孩子特别皮,也沒什麼理由可講時,我會先離開一會孩子,晾一晾。

小朋友畢竟也4歲了,看到媽媽離開,自然明白媽媽是生氣了。即使沒明白,媽媽自己的情緒也得到了一定的緩解和釋放。

4歲孩子的“叛逆”,與生長發育緊密相關,3大特點“見招拆招”

第二,陪孩子一起“瘋”,讓孩子充分發洩多餘的精力。

孩子自然是喜歡好玩的事物,走路磨磨蹭蹭,就可以提議一起比賽看誰先到,或者朝着目的地單腳跳、雙腳跳,看看能不能做好,激發孩子前行的動力。

孩子愛說“臭粑粑”、“臭尿尿”,你規定“吃飯的時候不能說”,其他時候不理睬孩子,用更有趣的語言吸引孩子:“你真是個烤糊的棉花糖”,“你是一隻被拍扁的毛毛蟲”,讓孩子能夠宣洩情緒,卻又不會說髒話。

父母盡量多陪陪孩子,看看書,外出打打球、放放風筝。在遊戲的過程中,給足孩子安全感,也讓孩子學會正确地與人交往的方式,學習禮貌用語。

第三,放下焦慮,适當順着孩子也沒那麼糟糕。

我近期與我家這對雙胞胎兄弟最激烈的一次沖突,就是睡前看最後一本書的時間,他倆堅持用積木拼完手裡的一輛小汽車。

我是以勝利者的姿态,覺得懲罰了孩子沒有依從媽媽的安排:趕緊看書、睡覺、媽媽好擁有自己的個人時間。

但孩子呢?

“不過那會我專注于自己的積木遊戲(倆孩子專注力确實不錯),我不想回答媽媽,因為我知道回答了也會被扭過來按照媽媽的時間安排來。”

如果我換一種處理方式,安靜地等孩子玩完,如果他倆還要看書,也給念書,但到了需要睡覺的時間,就不讀了。而不是一開始就懲罰孩子,不給孩子讀書。

孩子可能更能明白:如果既想玩、又想看書、還得10點前睡覺,就按照媽媽的時間安排是最合适的。

4歲孩子的“叛逆”,與生長發育緊密相關,3大特點“見招拆招”

如我開頭舉例的一定要戴帽子,一定要穿帶絨鞋子的兩個小女孩,媽媽如果依着孩子,讓孩子自己因為自己的選擇而吃了苦頭,孩子反而會醒悟:原來媽媽建議我的,才是最好的選擇。

有時候我們想給孩子最好的,但孩子并不明白什麼一定是合适的,他/她想用自己的腳去丈量去走一走。

身為父母,如果沒涉及到安全、健康問題,适當順着孩子,讓他/她自己去探索這個世界,讓他/她自己去試試看吧!

結語

每個孩子有着一定的個體差異,不一定2歲就“可怕”,3歲就“可愛”,4歲就“可恨”。

大體的發展規律,還是具有普遍性的。了解一定的規律,發現“原來我們的孩子都一樣”,也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感受他/她的每一點進步。

等到孩子長到5歲,成為一個自信又穩重的大孩子時,可能你又會想念那個有點鬧、有點軸有點愛黏糊、愛說“媽媽我愛你”的4歲娃娃!

4歲孩子的“叛逆”,與生長發育緊密相關,3大特點“見招拆招”

(部分圖檔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