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害了孩子的不是手機,而是家長用手機替代自己給孩子的陪伴

說起智能手機,相信家長們對它是又愛又恨,“愛”的是手機給我們提供了很多便利,不管生活和工作都離不開它;要說“恨”,主要是因為不少孩子玩手機遊戲上瘾,飯不好好吃,作業也不按時做,時不時家裡就上演一出“手機争奪戰”。

青少年沉迷手機的現象已經引起了教育部門乃至全社會的關注,這不,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就有政協委員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青少年沉迷手機的原因,是很多家長“懶”。有人說,手機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長用手機來代替自己。

害了孩子的不是手機,而是家長用手機替代自己給孩子的陪伴

孩子玩手機時,他們的父母在幹嘛?

我平時上班經常需要坐地鐵,像以下這樣的場景可以說是司空見慣了,比如有的孩子坐地鐵有點哭鬧,媽媽馬上塞給他一部手機看卡通片,孩子立刻安靜下來,媽媽開始跟身邊的朋友自在聊天;再比如,家長坐地鐵時覺得無聊,于是打開手機玩遊戲,家長玩得開心,孩子在旁邊看得熱鬧。

害了孩子的不是手機,而是家長用手機替代自己給孩子的陪伴

春節時親戚聚會,飯桌上有幾個小孩子,他們很快吃完飯了開始嬉鬧,大人們覺得孩子吵,立刻有人甩給他們幾個一部手機。立刻,孩子們安靜下來,熟練地打開手機找到想玩的遊戲,幾個人聚成一團一聲不吭,都死死地盯着手機螢幕。

我經常感慨,手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已經成了“哄娃神器”了?孩子不吃飯;孩子打擾我們工作;孩子在公共場合吵鬧.......一部手機就能全部搞定。

害了孩子的不是手機,而是家長用手機替代自己給孩子的陪伴

愛玩手機的孩子,

正被手機一點點偷走健康和學習能力

很多家長習慣拿手機哄孩子,圖個友善省事,當然,也有不少家長确實是忙碌中的無奈選擇。但是,他們或許不知道,孩子在玩手機的同時,失去了什麼?

“蘋果手機之父”喬布斯,生前不讓自己的三個孩子玩iPad和手機,他說:“我們限制孩子們在家裡使用智能産品。”作為研發者,他深知智能産品對孩子的傷害。

現在,很多孩子早早戴上了眼鏡,多是因為過早接觸電子螢幕造成的。因為卡通片或者兒童遊戲大多色彩豔麗,畫面轉換過快,極易讓孩子的視覺神經系統疲勞。

來自電子螢幕的光影刺激是強烈的,适應了快節奏的孩子,很難在相對平淡的、靜态的現實生活環境中凝聚注意力。一位國小老師說,課堂上坐不住、愛走神兒、靜不下心來看書的孩子,半數以上都有愛玩手機、看電視過多的習慣。

害了孩子的不是手機,而是家長用手機替代自己給孩子的陪伴

青少年沉迷手機,

受到代表委員關注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們也為解決孩子沉迷手機遊戲的問題積極建言獻策。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代表委員們不僅“關注孩子沉迷手機應該怎麼辦”,提出解決之道、應對方法,更把目光投向孩子沉迷手機背後的深層原因,尋找青少年沉迷手機與家庭教育之間的關系。

全國政協委員、網易首席執行官丁磊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青少年沉迷于手機的原因,家長和社會都需要反思。很多家長因為懶,才會讓孩子玩手機去解放自己。社會應提供更多可供青少年玩樂的場所。

全國政協委員、廣州大學副校長于欣偉呼籲,家校關聯從制度規範、技術攻關、擴大宣傳等方面發力,控制兒童青少年過早、過度使用電子産品,培養兒童青少年健康用眼習慣……

今年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律師協會會長肖勝方帶來了6份議案、9份建議,其中一份題為“關于全面禁止智能手機進人中國小校園的建議”

傾聽孩子的心聲——

“爸爸媽媽,請多陪陪我”

為了預防青少年沉迷手機,近年來教育部門一直在努力。

比如教育部去年4月印發緊急通知,給學校和家長都提出了要求,要求學校要明确學校各崗位教職工的育人責任,将預防沉迷網絡工作責任落實到每個管理環節,加強午間、課後等時段管理,規範學生使用手機;同時,《通知》也提出要推動家長履行監護職責,比如家長加強與孩子的溝通交流,特别要安排好孩子放學後和節假日生活等。

其實呀,希望家長陪孩子、多交流,不僅是教育部對家長提出的要求,也是許許多多孩子的心聲,您聽——

去年7月,河南鄭州一位公共汽車從業人員撿到一個小紙箱,裡面裝滿了手寫信,信上寫着暑假前孩子對父母想說的話,“媽媽,我想讓你不要玩手機,以後多陪伴我”“爸爸,别光玩手機,多陪陪我,我愛你爸爸。”

今年1月,河南洛陽國際學校三年級的學生小智的一篇作文《爸爸,我想對你說》,被國文老師分享到了網絡上,小智在作文中寫道“爸爸每天都用吃早飯、起床、睡覺等時間來玩他的寶貝——手機,好像沒了手機就活不下去了一樣;……爸爸,隻要您能放下手機,我願意用東西換,哪怕是我的生命。”

這些話,讓人聽着滿滿的心疼!

害了孩子的不是手機,而是家長用手機替代自己給孩子的陪伴

請放下手機,

給孩子高品質的陪伴!

有家長以為,隻要人在孩子身邊,就是陪伴,其實那僅僅隻能算是“陪着”。隻有父母真正全身心投入去陪伴孩子,才能做到細緻入微地觀察,才可以真正了解孩子的感受。

手機不是洪水猛獸,與孩子達成共識很重要

在如今的工作生活中,完全禁止使用手機不切合實際也不必要,當家長需要使用手機時,可以跟孩子商量,這樣設定好時間、界限,又能平等溝通,這樣一來使用手機得到孩子的認可,孩子便不會有疏離的感覺。

過分依賴手機時,需要進行自我限制

當家長使用手機,不是合理的工作或放松需要,而是養成無故刷手機的習慣時,就需要特别的自我限制了。可以嘗試離手機遠一點,把它放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

高品質的陪伴要有愛和情感的投入

父母與孩子的相處要有傾聽, 要有語言和肢體的交流,要真正全身心投入去陪伴孩子。這樣,才可以真正了解孩子的感受,懂得他言行背後的内心需求,看到孩子的進步。

長時間的玩手機,不僅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還會嚴重影響視力。

于手機影響孩子視力的問題,有對此做了相關試驗,得出以下幾個結論:

玩10分鐘手機,相當于看30分鐘電視;

玩20分鐘手機,視力已經接近輕度假性近視狀态;

玩20分鐘PAD類電子産品,淚膜破裂時刻與幹眼症患者類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