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十喊九不應”,發火之前先試試這幾個方法!

聽到不止一位媽媽抱怨:每次叫孩子做個什麼事,比如洗手吃飯,幫拿個東西……都要喊上好幾遍,尤其他在看電視或玩的時候,你不發火,似乎他永遠不會搭理你。

智商正常的娃,為什麼會突然“失聰”,對我們的話充耳不聞呢?一般來說,可能因為以下幾個原因:

孩子的注意力尚未發展完善

在很多人的認識中,注意力=專注力,其實注意力的範圍更廣,在心理學上,注意力有四種特質,包括注意的廣度、注意的穩定性、注意的配置設定和注意的轉移,這是衡量一個人注意力好壞的标志。而由于大腦發育不完善,幼兒注意力的這四個方面,都相對差一些。

注意力的廣度即注意的範圍有多大,比如同樣的一長串數字,廣度較好的孩子能完全記住;廣度較差的孩子可能隻記住2、3個數字。

注意力的穩定性就是我們常說的專注力,即較穩定地把注意集中于某一特定的對象與活動的能力。

注意的配置設定,通俗講就是一心二用的能力,比如演藝人員一邊唱歌,一邊跳舞。幼兒注意力的配置設定能力還不夠好,很難一邊玩積木,一邊注意有沒有人在叫他。

注意力的轉移,指一個人主動的、有目的地将注意力從一件事轉移到另一件事上,比如,你讓孩子關掉電視,立刻來吃飯,他可能比較磨蹭。

孩子經常聽不見我們喊他,也不能同時做幾件事,其實不是他們不想,實際情況是他們還沒有達到這個發展水準。随着年齡的增長,孩子的注意力會逐漸發展健全,是以,遇到孩子出現的一些“失聰”現象,我們不必過于苛責。

孩子“十喊九不應”,發火之前先試試這幾個方法!

逆反期的無聲反抗

孩子在三歲左右是自我意識的第一個飛躍期,一直到大概5歲,我們稱之為“第一逆反期”,他們由于具有了強烈的自我意願,不想處處順從,總想反抗一下家長的權威,“喊了不理”就是其中一種反抗形式,尤其大人态度比較強硬時,會更加激起他們的反抗欲。

孩子未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

比如在叫孩子睡覺、起床的時候,喊一遍不應,喊兩遍不應,甚至家長當面去“請”,都無動于衷。出現這種情況,很可能是因為孩子平時的生活習慣比較随意、懶散,沒有規律。家長需要從培養孩子好習慣的角度去“從長計議”,當良好的生活習慣養成後,你不用喊,他就能做到自我管理。

那麼,家長應該怎麼做,能改掉孩子“十喊九不應”的毛病呢?

用正确的方法叫孩子

孩子“十喊九不應”,發火之前先試試這幾個方法!

1.忌隔空喊話

回想一下,我們是不是常常一邊做其他的事,一邊對孩子隔空喊話呢?看不到人,孩子會覺得這件事不緊急不重要,自然不放心上。如果有可能,我們要盡量走到他跟前,平視他的眼睛,對他講“xxx,看一下媽媽”,當他注意力轉過來後,我們再說事情,“我們要吃飯了,把手洗一洗”“去樓下幫媽媽帶個快遞”……這既尊重了孩子,又給他造成了一定的壓力。

2.忌啰裡啰嗦

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發指令提要求時要盡可能用簡潔的語言,說的太多太複雜孩子會抓不到重點。還有的家長很啰嗦,喊孩子沒應答,就會開啟“口若懸河”的模式,“就知道看電視,叫吃飯也不理,說過多少次,長時間看電視對眼睛不好……”孩子隻會覺得你在數落他,完全忘記了你喊他幹嘛。

孩子“十喊九不應”,發火之前先試試這幾個方法!

3.忌居高臨下

曾聽一位教育界的老師講過一句話:與孩子面對面,不如和他肩并肩。假如我們是和孩子面對面站着,居高臨下地對他說話,孩子就很容易産生一種被指令的感覺。如果我們的語氣再嚴厲一些,孩子可能會産生抵觸情緒,是以和孩子說話時,最好能蹲下來,或者坐到他旁邊,再去說你的要求,孩子會更易于接受。

4.換個花樣吸引孩子注意力

孩子對新鮮的、奇異的事物比較感興趣,跟每天毫無新意的吃飯、寫作業比,電視、遊戲更有趣更吸引人,他們自然會屏蔽掉不感興趣的資訊。這時候家長可以換個花樣吸引孩子注意力,比如吃飯,習慣性的催法就是“關上電視,洗手吃飯了”,但如果我們這樣說“快來看看媽媽今天做了什麼菜,你從來沒吃過的哦”,孩子很可能會被吸引過來。

做個小約定

孩子“十喊九不應”,發火之前先試試這幾個方法!

如果孩子總是有意或無意地不回應父母,可以跟孩子做個小小的約定:以後數到3,你要立即行動。數數給了孩子緩沖的時間,同時也給他制造緊迫感,催使他們立即行動。當然,讓孩子改變行動後,最好還要詢問一下孩子,剛才為什麼沒聽見爸媽說話,讓孩子說出心中所想,在一次次的溝通後,孩子“十喊九不應”的行為便會慢慢減少。

讓孩子承擔自然後果

孩子“十喊九不應”,發火之前先試試這幾個方法!

有時候,我們做了種種努力,孩子還是我行我素,那麼我們可以嘗試讓孩子承擔“不理會”的後果:“聽不見”大人叫吃飯,那麼就承擔餓肚子的後果;“聽不見”大人叫起床,那就承擔上學遲到的後果……當孩子經曆過“不理會”的後果後,在下次他們會為了避免糟糕的後果而提高行動力。

《弟子規》中教導孩子:“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讓孩子聽得進話,考驗的不僅是孩子的傾聽和執行能力,也在考驗着父母的親子溝通能力,希望以上方法對您處理親子問題有所幫助!

你認為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