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别等孩子長大了,才想起來培養自控力,它比智商還重要!

近日,一段小蘿莉和爸爸有愛對話的視訊紅遍網絡,她圓圓臉蛋,呆萌劉海可愛十足。面對面前擺放的一盤新鮮可口的大石榴時,饞得直咽口水,但是爸爸出門前叮囑過:爸爸沒回來前不能吃,還要負責看好石榴,别被狗狗吃了。

寶寶太想吃這石榴了,邊重複着“這是石榴”,邊砸吧着嘴,眼睛盯住石榴不放。實在熬不住的時候,寶寶背起了古詩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小奶音聽得人心都化啦。

然而還是失敗了,她的手不受控制地将一顆石榴放進了自己的嘴裡。也許是吃完之後心生愧疚,寶寶多次試圖用“媽媽,爸爸沒帶手機”這句話岔開話題。爸爸回來後,寶寶一臉慌張地坐直了身子。

爸爸問寶寶:“你吃沒吃呀?”寶寶很誠實地回答“吃了~”,并有點不好意思地蒙住小臉。

别等孩子長大了,才想起來培養自控力,它比智商還重要!

當爸爸宣布“準備~開始”時,寶寶說:“一起吃吧~”,緊接着又問了一遍:“我可以吃嗎?”“可以啦”得到爸爸的準許後,寶寶一臉開心地大快朵頤啦!期間還不忘喂給爸爸吃。

對于寶寶的一系列反應,網友們直呼:“萌翻了!尤其是她奶聲奶氣背古詩的樣子!”多少人想生一個這樣萌化人心的小姑娘?簡直可愛的不要不要的。

然而,細看之後我們發現,這個小視訊裡寶寶的一系列反應才是非常值得思考學習的——

比如:

寶寶根據幾粒石榴就能想到“粒粒皆辛苦”;

有一定的自控力,通過背詩來分散注意力;

爸爸問吃沒吃時,她沒有撒謊,誠實地說"吃了";

懂禮貌,先問爸爸:“可以吃了嗎?”得到爸爸的允許後再吃;

知道和爸爸一起分享石榴。

……

網友的評價:

别等孩子長大了,才想起來培養自控力,它比智商還重要!

視訊中的爸爸其實是借鑒了非常經典的心理學實驗——“棉花糖實驗”來考察孩子的自控能力,對寶寶進行延遲滿足訓練。而寶寶則通過背詩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試圖忍住了想吃石榴的沖動,棒棒哒!

今天,小編就自控力來跟大家聊聊相關的話題。對于孩子吃飯睡覺不準時、沉迷手機遊戲、做事磨蹭等行為,很多家長經常持“佛系”态度,認為這沒什麼大不了,孩子長大後慢慢就好了嘛。有這種想法就大錯特錯了。相比智商,自控力是一個人在學業、工作、婚姻家庭以及人際交往中取得成功的關鍵,而自控力的培養正是需要從幼兒時期做起。

自控力是兒童成長的核心能力之一

上世紀60年代,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Walter Mischel招募了六百多名4歲的孩子參與“棉花糖實驗”,當時的研究人員告訴孩子們:“盤子裡有一顆棉花糖,如果馬上吃,隻能吃一顆,如果等十五分鐘後再吃,我會再獎勵你一顆,你就可以吃到兩顆,這個由你自己決定。”說完,從業人員就出去了。房間門關上後,三分之二的孩子迫不及待地把棉花糖吃了,隻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忍到了最後。

别等孩子長大了,才想起來培養自控力,它比智商還重要!

這個實驗最吸引人的部分,是研究人員對這些孩子進行了幾十年的追蹤和研究。他們發現,那些最終堅持下來的孩子大部分要比缺乏耐心的孩子社交能力更強、事業成功、家庭和諧、體質指數更勝一籌。對任何年紀的人來說,等待都是一項挑戰,而這些抵制住棉花糖誘惑的孩子,具備了成功最重要的一項原則——自控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能否成功,自控力對其的影響是智力的兩倍多。從小擁有超強自我控制能力的孩子,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不易受環境和他人的影響,能夠較好地調節和支配自己的思想與行動;而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的孩子,常因為難以抵抗外界誘惑,如同無舵之船一樣,無法掌握自己的人生方向。是以,在孩子的自控能力還不夠強大時,我們不妨嘗試着做些引導和改變,讓孩子懂得堅持和忍耐。

以身作則,做孩子的榜樣和示範

很多時候作為家長并沒有做到以身作則:要求孩子閱讀,自己卻在追劇打手遊;要求孩子聽話乖巧,自己卻總是愛發火;要求孩子早睡早起,自己卻總是熬夜到很晚才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模仿對象,如果您希望孩子擁有自控力,那麼請反思自己一言一行,是否做到好的榜樣和示範了呢?

别等孩子長大了,才想起來培養自控力,它比智商還重要!

用适宜明确的規則引導孩子

低齡的孩子還不能判斷和評價自己行為的适宜度,這時,家長就要制定一些必要的“家規”了,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契約教育”。跟孩子一起制定好規章制度,比如玩遊戲的時間、看電視的時間。規則一旦定下來就不能輕易改變,孩子和家長都要遵守。當孩子行為不符合規則時,家長就要跟孩子講道理,告訴他越界了。

另外,家長還可以找一些相關的繪本故事或視訊小動畫,來引導孩子限制自己的言行舉止,這裡跟大家推薦古立古豆學習盒裡的故事樂園,能夠有效幫助孩子養成自律和自控的好習慣哦:

森林電影院裡靜悄悄的,因為《森林王》馬上就要上演了。“我最想看森林王大戰怪獸。”藍眼睛剛坐下就激動地說,小美立刻對它做了個安靜的手勢。藍眼睛又扭頭去找跳跳,跳跳也沒有理它。“太無聊了,我快被悶壞了!”……

别等孩子長大了,才想起來培養自控力,它比智商還重要!

藍眼睛接下來還會發生哪些奇遇呢

接納孩子的情緒,但拒絕其不合理要求

有的父母見到孩子哭就控制不住地想發火,無論什麼原因,往往會大喝一聲“不準哭,再哭我揍你了”。如果孩子受了委屈,而父母這樣做的話,實際是壓抑了孩子的情緒,不是自控。正确的做法是慢慢安撫孩子,或者直接讓他哭出來,引導他把不良情緒宣洩出來,這樣才能更好地調節孩子的自控能力。但當孩子提出的要求不合理時,家長應該明确、堅定地對孩子說“不”,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哭鬧撒嬌就舉手投降。

善于溝通和鼓勵孩子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其态度和行為直接決定了孩子的表現和能力。如果父母能夠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去增強他們的自控力,而不是用指責、辱罵來壓制孩子,相信孩子會更信任父母并聽從父母建議的。當孩子表現出變化和進步時,父母要肯定他的表現,學會誇獎孩子,孩子會很樂意去努力和改變的。

親愛的家長們,有了足夠的自控力,孩子做事情才會更有耐心和毅力,更有能力去面對成長之路上的種種挑戰哦。同時,未來在面對社會各式各樣的誘惑時,才能有足夠的定力,對其說“不”!

給孩子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

▍文章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