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産汽水上演“集體回歸潮”,除了情懷,這次還靠什麼來崛起?

國産汽水上演“集體回歸潮”,除了情懷,這次還靠什麼來崛起?

最近電影《親愛的》原型孫海洋終于找到失散14年的兒子孫卓,受到了無數人的祝福。

而在孫卓被找回的過程中,被同一名人販子拐走的符建濤可謂“功不可沒”。

不過與孫卓不同的是,符建濤清晰地記得被拐前的種種場景,對于生父生母也有着比較清晰的記憶。

那麼為什麼這些年他沒有報警,或者是尋親呢?

當民警問出這個問題時,符建濤表示因為小時候淘氣,媽媽曾對他說“你再不聽話,就把你賣掉”!于是在被人販子拐走後,他一度以為媽媽和養母達成了交易,于是在養父母家一聲不吭,直到長大後才逐漸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國産汽水上演“集體回歸潮”,除了情懷,這次還靠什麼來崛起?

而事實上就像符建濤的遭遇一樣,很多中國式母親在教育孩子時,都在“以愛之名”不經意間造成傷害,最後雖然付出千辛萬苦,卻将孩子養成了“仇人”。

“刀子嘴,豆腐心”的媽媽,會将孩子毀掉

全球兒童安全組織曾經釋出過這樣的一組海報,表情緊張、小心翼翼的孩子手裡拿着26分的試卷,面對着媽媽被不停地訓斥:

“你腦子讓豬吃了嗎?”

“考成這樣還有臉回家?”

孩子手裡拿着破碎的花瓶,瞪着無辜的眼睛,迎接着媽媽的責罵:

“天天毛手毛腳,你上輩子是闖禍精啊?”

“家裡有你,真是倒大黴了!”

國産汽水上演“集體回歸潮”,除了情懷,這次還靠什麼來崛起?

從媽媽“刀子嘴”中噴吐而出的刺激性語言,成為了深深刻在孩子身上的傷疤,讓他們失去了本來的笑臉。

這樣的媽媽難道不愛孩子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她們斥責孩子的本意恰恰是對其關心和愛,但因為不懂得如何表達,反而對孩子造成了傷害。

最後久而久之,孩子與家長的距離越來越遠,親子關系越來越差,甚至孩子的性格養成也受到影響,一輩子都生活在原生家庭的陰影中。

國産汽水上演“集體回歸潮”,除了情懷,這次還靠什麼來崛起?

一切都是為了孩子,“道德綁架式”的媽媽

“我辛辛苦苦還不都是為了你?”

“要不是你,我早和你爸離婚了!”

很多中國式媽媽在教育孩子時,總将自己的犧牲挂在嘴邊,妄圖讓這樣的壓力變為孩子成長的動力,以此來無形中對孩子“道德綁架”,進而實作讓其奮發圖強、乖乖聽話的目的。

國産汽水上演“集體回歸潮”,除了情懷,這次還靠什麼來崛起?

在電影《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小女孩林莉莉成績出色,乖巧懂事,是典型的“别人家孩子”,但她卻選擇了自殺,而原因就在于她“道德綁架式”的媽媽。

林莉莉生活在單親家庭,媽媽是碩士畢業的海歸,對林莉莉的教育要求極高,甚至為了将她教育好,選擇了辭職成為全職媽媽。

于是林莉莉從小就生活在一個極為壓抑的家庭環境中,當做錯事時,媽媽會對她大吼:“要是沒有生你們,我現在也是一個教授!為什麼我放着教授不做,在這受你的氣”!

在林莉莉的母親看來,她樂于為女兒犧牲一切,女兒卻看不到她的付出,可在林莉莉眼中,媽媽并不愛她,而隻是為了維護她所謂的面子。

每當林莉莉考砸時,都會“割腕自殘”,最後不堪重負選擇了跳樓自殺。

國産汽水上演“集體回歸潮”,除了情懷,這次還靠什麼來崛起?

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着自己的思想,如果媽媽陷入刻意地“自我感動”中,用犧牲來對孩子“道德綁架”,隻會讓孩子生活在自責與愧疚中,無形中承擔了巨大的精神壓力,而媽媽卻仍然感覺委屈不滿,殊不知問題出在了自己身上。

控制欲太強,希望完全掌控孩子的媽媽

有的媽媽希望為孩子鋪出一條“康莊大道”,讓其按照自己規定的路線乖乖前進,卻沒意識到這樣的控制欲會讓孩子窒息地想要逃。

電視劇《小舍得》中的子悠,不僅成績好,而且還很懂事,媽媽讓他往東他從來不會往西,他一直在努力做着媽媽眼中的乖孩子,但最後卻被控制欲過強的媽媽逼成了抑郁症,患上精神分裂。

國産汽水上演“集體回歸潮”,除了情懷,這次還靠什麼來崛起?

對這種控制欲強的媽媽而言,他們對向孩子愛的表達方式,就是完全掌控孩子的人生,讓他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過上自己理想中的生活,至于孩子自己怎麼想,根本不重要。

心理學家羅傑斯曾說:“愛是深深地了解和接受”。

如果媽媽能夠給予孩子更多的尊重,讓孩子能夠按照他的所思所想,來決定未來的人生方向,或許是一種教育上更大的成功。

國産汽水上演“集體回歸潮”,除了情懷,這次還靠什麼來崛起?

歪媽結語:

媽媽愛孩子是本能,但善于愛孩子是本事。

如果媽媽對孩子的愛,反而讓他避之不及,那麼媽媽就需要多多反思了,用盡全力、付出全部養出來的孩子,最後卻變成了“仇人”,是為人母親最大的悲哀。

今日話題:你身邊有這樣的媽媽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