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熊孩子地鐵蕩秋千,媽媽的态度毀三觀,給娃立規矩宜早不宜遲

前幾個月,一個孩子在上海地鐵上蕩秋千的視訊曝光,引起網友熱議,重要的不是孩子在地鐵上的行為,而是孩子的父母,當時全程在旁邊觀看,并且還面帶笑容鼓勵。

熊孩子地鐵蕩秋千,媽媽的态度毀三觀,給娃立規矩宜早不宜遲

孩子媽媽非但不覺得孩子的行為有什麼不妥,還覺得兒子有創意、四肢靈活。

熊孩子地鐵蕩秋千,媽媽的态度毀三觀,給娃立規矩宜早不宜遲

看到這個新聞時我隻想說,要是我家孩子,估計我得忍不住胖揍他一頓,同時也深刻意識到,給孩子立規矩實在太重要了。

熊孩子地鐵蕩秋千,媽媽的态度毀三觀,給娃立規矩宜早不宜遲

那麼,規矩應該什麼時候立呢?從兒童心理學發展來看,3-6歲是成長關鍵期,立規矩是每一個家長都要關注的問題。

随着孩子一天天長大,自己能把一件事情做到什麼程度,如果做過頭了又會發生什麼?孩子需要一定的方法和經驗來衡量自己的技巧和能力,父母的做法就尤為關鍵。

熊孩子地鐵蕩秋千,媽媽的态度毀三觀,給娃立規矩宜早不宜遲

下面我舉一個經典而普通的案例:

爸爸出門上班了,4歲的浩浩細嚼慢咽吃着早餐,媽媽着急地說“浩浩快點吃,我要遲到了,再不快點媽媽被開除了怎麼辦?”浩浩好像根本沒聽見,也不在乎開除這件事,依然慢吞吞的喝粥。晚上下班後,媽媽向爸爸告狀,于是爸爸也開始聲讨浩浩“為什麼這麼不懂事?家長這麼忙都不知道快一點,還不如不生下你”,顯然父母并沒有給浩浩正确的立出規矩,而是隻顧着盲目責怪。

熊孩子地鐵蕩秋千,媽媽的态度毀三觀,給娃立規矩宜早不宜遲

父母應該什麼時候給孩子立規矩

顯然浩浩的父母并沒有掌握立規矩的要點,什麼時候應該給孩子立規矩?太早不好,太晚也不好,最好的時候就是在孩子初步規則意識已經開始形成的時候。

熊孩子地鐵蕩秋千,媽媽的态度毀三觀,給娃立規矩宜早不宜遲

這是因為太小的孩子不能判斷自己的做法是對的還是錯的,了解能力也不是很強,是以即使是服務講了幾遍規矩也聽不懂。而太晚立規矩,孩子的壞習慣已經養成了,父母再想要糾正是比較難的,是以從2-3歲開始孩子逐漸有了自主的意識,也具備了判斷對錯的能力,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媽媽爸爸讓我去做什麼,這個時候,家長就可以着手給自己立出重重規矩。如果浩浩媽媽及時立規矩,顯然浩浩就不會拖延早飯的時間。

熊孩子地鐵蕩秋千,媽媽的态度毀三觀,給娃立規矩宜早不宜遲

立規矩是明确标準,不是盲目吓唬孩子

想要給3-6歲的孩子立規矩,顯然浩浩的父母做的是不正确的,責備孩子不懂事,會讓孩子明顯喪失信心,覺得自己已經被爸爸媽媽所定性,而如果想要正确的引導孩子,則應該給孩子制定出明确的标準,比如浩浩媽媽可以告訴浩浩“再給你2分鐘,2分鐘媽媽就要收拾碗筷了”也許效果會更好。

熊孩子地鐵蕩秋千,媽媽的态度毀三觀,給娃立規矩宜早不宜遲

想要立規矩,父母首先就不能吓唬孩子,因為被開除這樣的事情沒有發生,對于孩子而言就屬于在說話,進而孩子更不會将父母的話放在眼裡。而媽媽自身作為一個成年人,就應該自己解決問題,而不會給孩子一種什麼都要靠爸爸的感覺。

并且,小孩子的了解能力并沒有那麼深,自我控制能力也不是很強,是以父母立規矩的時候應該要詳細,比如“把被子貼起來”、“衣服放在衣櫃裡”等。要把道理給孩子講清楚,不要盲目粗暴的指令孩子,而是要有耐心和和煦的口吻,用孩子喜歡的方式來告訴孩子道理。

熊孩子地鐵蕩秋千,媽媽的态度毀三觀,給娃立規矩宜早不宜遲

了解哪些規矩是從小就要立的呢

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如果從小沒有正确的樹立規矩,那麼長大了走入社會當中,自然會有人給他樹立規矩,如果想要避免這樣的情況,父母就在3-6歲孩子立規矩的黃金階段幫助孩子豎立良好的規則意識。

那麼我們來了解一下,有哪些規矩是3-6歲就要立的、如何給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立規矩呢?

熊孩子地鐵蕩秋千,媽媽的态度毀三觀,給娃立規矩宜早不宜遲

我家孩子3歲時,我給他買了一套兒童行為習慣繪本,對我家孩子的規矩塑造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作用。

這套繪本一共四本,分别是《别人東西我不拿》、《打人罵人不應該》、《公衆場合不吵鬧》、《玩手機的計劃表》。

熊孩子地鐵蕩秋千,媽媽的态度毀三觀,給娃立規矩宜早不宜遲

從名字大家應該就能看出來,這套繪本就是從最基本的日常行為規範出發,讓小寶寶明白哪些規矩應該遵守、什麼情況下應該守什麼規則。

熊孩子地鐵蕩秋千,媽媽的态度毀三觀,給娃立規矩宜早不宜遲

那麼,我們應該幫助孩子了解哪些具體規矩呢?

首先,在公共場所不喧嘩:

我們都知道,孩子是一刻都閑不住的,以前外出用餐的時候,孩子經常哇哇叫我也很頭疼,可是制止不到三分鐘又故技重施,這其實真的不能怪我。

顯然,孩子的這種行為是不受歡迎的,但對于小寶寶來說,講道理完全是沒用的,這個時候繪本的作用可比媽媽大多了。

熊孩子地鐵蕩秋千,媽媽的态度毀三觀,給娃立規矩宜早不宜遲

在《公衆場合不吵鬧》這本書裡,就用故事的形式告訴孩子什麼場合下不應該大聲喧嘩,以及為什麼不允許這樣做。

熊孩子地鐵蕩秋千,媽媽的态度毀三觀,給娃立規矩宜早不宜遲

色彩鮮明的圖畫,加上符合孩子心理認知的故事和表達方式,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樹立好的行為意識,再帶他出去時,他非但自己不大喊大叫了,看到别的小朋友有類似行為,也開始主動制止。

熊孩子地鐵蕩秋千,媽媽的态度毀三觀,給娃立規矩宜早不宜遲

其次,正确樹立物權意識。

6歲之前的孩子,雖然有一定的物權意識,但卻隻能從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

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傑的三山實驗證明,幼兒都具有“自我中心”的特點,缺乏觀點采擇能力,不能從他人的立場上為對方考慮,而是以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取代他人。

由此可見,這時候的孩子雖然有一定的物權意識,卻常常會錯誤地認為他人的物品跟自己的物品一樣,想玩就可以玩。

熊孩子地鐵蕩秋千,媽媽的态度毀三觀,給娃立規矩宜早不宜遲

《别人東西我不拿》這本書,就是以故事的方式告訴孩子:你有你的物權,他人有他人的物權,你想要玩他人的玩具,那麼必須運用恰當的方式,比如可以征得别人同意,或者用自己的玩具交換等等。

熊孩子地鐵蕩秋千,媽媽的态度毀三觀,給娃立規矩宜早不宜遲

讓孩子具備正确的物權意識,一方面有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另外一方面也讓孩子懂得如何正确跟他人溝通、如何正确表達自己的需求。

熊孩子地鐵蕩秋千,媽媽的态度毀三觀,給娃立規矩宜早不宜遲

再次,知道如何處理良好的人際關系。

近幾年來,随着科學育兒知識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起孩子的情商教育,情商高的孩子,能快速融入各種人群,還能有技巧地處理沖突,很受他人歡迎。

《打人罵人不應該》這本繪本,就是針對孩子的情商培養以及如何處理良好的人際關系的一個主題設定,擁有友好、寬容但同時又不迎合的性格,才能讓孩子更好融入社會、融入人群,與此同時,才能使得孩子越來越自信。

熊孩子地鐵蕩秋千,媽媽的态度毀三觀,給娃立規矩宜早不宜遲

當然了,這中間還包括如何正确與人打招呼、如何正确釋放内心情緒、如何正确表達内心不滿等等,這本繪本對于孩子的情商培養和與人交往很有幫助。

熊孩子地鐵蕩秋千,媽媽的态度毀三觀,給娃立規矩宜早不宜遲

最後,教給孩子如何正确使用網絡和手機。

現代社會,網絡和手機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溝通工具,孩子耳濡目染,也開始對手機有一定的依賴,這恰恰也是很多家庭引發沖突的重要原因。

玩手機既傷害孩子的眼睛,又對孩子的大腦發育有一定的阻礙作用,那麼我們如何減少類似的家庭沖突呢?

熊孩子地鐵蕩秋千,媽媽的态度毀三觀,給娃立規矩宜早不宜遲

《玩手機的計劃表》這本繪本,就告訴孩子玩手機的危害,以及提醒孩子适度玩手機的重要性。

熊孩子地鐵蕩秋千,媽媽的态度毀三觀,給娃立規矩宜早不宜遲

我們雖然享受手機帶來的便利,同時卻也不可避免受到手機帶來的危害,如何引導孩子正确使用手機,是每個家長所必須要學習的技巧。

除了以上四點,6歲前我們還要讓孩子懂得這些規矩:

不要撒謊:撒一個謊就要用一百個謊來圓,告訴孩子誠信最為珍貴。

遵守時間:好習慣要從小培養,為以後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基礎。

勇敢承認自己的錯誤:成長的過程當中犯錯在所難免,關鍵是如何面對自己的錯過,這種态度很重要。

不能浪費食物:讓孩子感受到種糧食的辛苦,才能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學會寬容:是人就會犯錯,孩子學會寬容的過程,不僅是原諒别人,也是原諒自己。

熊孩子地鐵蕩秋千,媽媽的态度毀三觀,給娃立規矩宜早不宜遲

孩子是一張白紙,以後長成什麼樣,取決于父母如何塑造,孩子的規則意識,宜早不宜遲,家有小寶寶,趕緊幫孩子樹立規則意識吧!

圖檔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熊孩子地鐵蕩秋千,媽媽的态度毀三觀,給娃立規矩宜早不宜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