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熊孩子地铁荡秋千,妈妈的态度毁三观,给娃立规矩宜早不宜迟

前几个月,一个孩子在上海地铁上荡秋千的视频曝光,引起网友热议,重要的不是孩子在地铁上的行为,而是孩子的父母,当时全程在旁边观看,并且还面带笑容鼓励。

熊孩子地铁荡秋千,妈妈的态度毁三观,给娃立规矩宜早不宜迟

孩子妈妈非但不觉得孩子的行为有什么不妥,还觉得儿子有创意、四肢灵活。

熊孩子地铁荡秋千,妈妈的态度毁三观,给娃立规矩宜早不宜迟

看到这个新闻时我只想说,要是我家孩子,估计我得忍不住胖揍他一顿,同时也深刻意识到,给孩子立规矩实在太重要了。

熊孩子地铁荡秋千,妈妈的态度毁三观,给娃立规矩宜早不宜迟

那么,规矩应该什么时候立呢?从儿童心理学发展来看,3-6岁是成长关键期,立规矩是每一个家长都要关注的问题。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自己能把一件事情做到什么程度,如果做过头了又会发生什么?孩子需要一定的方法和经验来衡量自己的技巧和能力,父母的做法就尤为关键。

熊孩子地铁荡秋千,妈妈的态度毁三观,给娃立规矩宜早不宜迟

下面我举一个经典而普通的案例:

爸爸出门上班了,4岁的浩浩细嚼慢咽吃着早餐,妈妈着急地说“浩浩快点吃,我要迟到了,再不快点妈妈被开除了怎么办?”浩浩好像根本没听见,也不在乎开除这件事,依然慢吞吞的喝粥。晚上下班后,妈妈向爸爸告状,于是爸爸也开始声讨浩浩“为什么这么不懂事?家长这么忙都不知道快一点,还不如不生下你”,显然父母并没有给浩浩正确的立出规矩,而是只顾着盲目责怪。

熊孩子地铁荡秋千,妈妈的态度毁三观,给娃立规矩宜早不宜迟

父母应该什么时候给孩子立规矩

显然浩浩的父母并没有掌握立规矩的要点,什么时候应该给孩子立规矩?太早不好,太晚也不好,最好的时候就是在孩子初步规则意识已经开始形成的时候。

熊孩子地铁荡秋千,妈妈的态度毁三观,给娃立规矩宜早不宜迟

这是因为太小的孩子不能判断自己的做法是对的还是错的,理解能力也不是很强,所以即使是服务讲了几遍规矩也听不懂。而太晚立规矩,孩子的坏习惯已经养成了,父母再想要纠正是比较难的,所以从2-3岁开始孩子逐渐有了自主的意识,也具备了判断对错的能力,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妈妈爸爸让我去做什么,这个时候,家长就可以着手给自己立出重重规矩。如果浩浩妈妈及时立规矩,显然浩浩就不会拖延早饭的时间。

熊孩子地铁荡秋千,妈妈的态度毁三观,给娃立规矩宜早不宜迟

立规矩是明确标准,不是盲目吓唬孩子

想要给3-6岁的孩子立规矩,显然浩浩的父母做的是不正确的,责备孩子不懂事,会让孩子明显丧失信心,觉得自己已经被爸爸妈妈所定性,而如果想要正确的引导孩子,则应该给孩子制定出明确的标准,比如浩浩妈妈可以告诉浩浩“再给你2分钟,2分钟妈妈就要收拾碗筷了”也许效果会更好。

熊孩子地铁荡秋千,妈妈的态度毁三观,给娃立规矩宜早不宜迟

想要立规矩,父母首先就不能吓唬孩子,因为被开除这样的事情没有发生,对于孩子而言就属于在说话,从而孩子更不会将父母的话放在眼里。而妈妈自身作为一个成年人,就应该自己解决问题,而不会给孩子一种什么都要靠爸爸的感觉。

并且,小孩子的理解能力并没有那么深,自我控制能力也不是很强,所以父母立规矩的时候应该要详细,比如“把被子贴起来”、“衣服放在衣柜里”等。要把道理给孩子讲清楚,不要盲目粗暴的命令孩子,而是要有耐心和和煦的口吻,用孩子喜欢的方式来告诉孩子道理。

熊孩子地铁荡秋千,妈妈的态度毁三观,给娃立规矩宜早不宜迟

了解哪些规矩是从小就要立的呢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如果从小没有正确的树立规矩,那么长大了走入社会当中,自然会有人给他树立规矩,如果想要避免这样的情况,父母就在3-6岁孩子立规矩的黄金阶段帮助孩子竖立良好的规则意识。

那么我们来了解一下,有哪些规矩是3-6岁就要立的、如何给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立规矩呢?

熊孩子地铁荡秋千,妈妈的态度毁三观,给娃立规矩宜早不宜迟

我家孩子3岁时,我给他买了一套儿童行为习惯绘本,对我家孩子的规矩塑造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这套绘本一共四本,分别是《别人东西我不拿》、《打人骂人不应该》、《公众场合不吵闹》、《玩手机的计划表》。

熊孩子地铁荡秋千,妈妈的态度毁三观,给娃立规矩宜早不宜迟

从名字大家应该就能看出来,这套绘本就是从最基本的日常行为规范出发,让小宝宝明白哪些规矩应该遵守、什么情况下应该守什么规则。

熊孩子地铁荡秋千,妈妈的态度毁三观,给娃立规矩宜早不宜迟

那么,我们应该帮助孩子了解哪些具体规矩呢?

首先,在公共场所不喧哗:

我们都知道,孩子是一刻都闲不住的,以前外出用餐的时候,孩子经常哇哇叫我也很头疼,可是制止不到三分钟又故技重施,这其实真的不能怪我。

显然,孩子的这种行为是不受欢迎的,但对于小宝宝来说,讲道理完全是没用的,这个时候绘本的作用可比妈妈大多了。

熊孩子地铁荡秋千,妈妈的态度毁三观,给娃立规矩宜早不宜迟

在《公众场合不吵闹》这本书里,就用故事的形式告诉孩子什么场合下不应该大声喧哗,以及为什么不允许这样做。

熊孩子地铁荡秋千,妈妈的态度毁三观,给娃立规矩宜早不宜迟

色彩鲜明的图画,加上符合孩子心理认知的故事和表达方式,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树立好的行为意识,再带他出去时,他非但自己不大喊大叫了,看到别的小朋友有类似行为,也开始主动制止。

熊孩子地铁荡秋千,妈妈的态度毁三观,给娃立规矩宜早不宜迟

其次,正确树立物权意识。

6岁之前的孩子,虽然有一定的物权意识,但却只能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的三山实验证明,幼儿都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缺乏观点采择能力,不能从他人的立场上为对方考虑,而是以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取代他人。

由此可见,这时候的孩子虽然有一定的物权意识,却常常会错误地认为他人的物品跟自己的物品一样,想玩就可以玩。

熊孩子地铁荡秋千,妈妈的态度毁三观,给娃立规矩宜早不宜迟

《别人东西我不拿》这本书,就是以故事的方式告诉孩子:你有你的物权,他人有他人的物权,你想要玩他人的玩具,那么必须运用恰当的方式,比如可以征得别人同意,或者用自己的玩具交换等等。

熊孩子地铁荡秋千,妈妈的态度毁三观,给娃立规矩宜早不宜迟

让孩子具备正确的物权意识,一方面有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另外一方面也让孩子懂得如何正确跟他人沟通、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

熊孩子地铁荡秋千,妈妈的态度毁三观,给娃立规矩宜早不宜迟

再次,知道如何处理良好的人际关系。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育儿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起孩子的情商教育,情商高的孩子,能快速融入各种人群,还能有技巧地处理矛盾,很受他人欢迎。

《打人骂人不应该》这本绘本,就是针对孩子的情商培养以及如何处理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一个主题设定,拥有友好、宽容但同时又不迎合的性格,才能让孩子更好融入社会、融入人群,与此同时,才能使得孩子越来越自信。

熊孩子地铁荡秋千,妈妈的态度毁三观,给娃立规矩宜早不宜迟

当然了,这中间还包括如何正确与人打招呼、如何正确释放内心情绪、如何正确表达内心不满等等,这本绘本对于孩子的情商培养和与人交往很有帮助。

熊孩子地铁荡秋千,妈妈的态度毁三观,给娃立规矩宜早不宜迟

最后,教给孩子如何正确使用网络和手机。

现代社会,网络和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沟通工具,孩子耳濡目染,也开始对手机有一定的依赖,这恰恰也是很多家庭引发矛盾的重要原因。

玩手机既伤害孩子的眼睛,又对孩子的大脑发育有一定的阻碍作用,那么我们如何减少类似的家庭矛盾呢?

熊孩子地铁荡秋千,妈妈的态度毁三观,给娃立规矩宜早不宜迟

《玩手机的计划表》这本绘本,就告诉孩子玩手机的危害,以及提醒孩子适度玩手机的重要性。

熊孩子地铁荡秋千,妈妈的态度毁三观,给娃立规矩宜早不宜迟

我们虽然享受手机带来的便利,同时却也不可避免受到手机带来的危害,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是每个家长所必须要学习的技巧。

除了以上四点,6岁前我们还要让孩子懂得这些规矩:

不要撒谎:撒一个谎就要用一百个谎来圆,告诉孩子诚信最为珍贵。

遵守时间:好习惯要从小培养,为以后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勇敢承认自己的错误:成长的过程当中犯错在所难免,关键是如何面对自己的错过,这种态度很重要。

不能浪费食物:让孩子感受到种粮食的辛苦,才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学会宽容:是人就会犯错,孩子学会宽容的过程,不仅是原谅别人,也是原谅自己。

熊孩子地铁荡秋千,妈妈的态度毁三观,给娃立规矩宜早不宜迟

孩子是一张白纸,以后长成什么样,取决于父母如何塑造,孩子的规则意识,宜早不宜迟,家有小宝宝,赶紧帮孩子树立规则意识吧!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熊孩子地铁荡秋千,妈妈的态度毁三观,给娃立规矩宜早不宜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