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有出息,為了孩子的學習家長們是操碎了心,在教育方式上是花樣百出。最近南京的一位“虎爸”的教育方式實在是過于偏激,讓人無法了解。具體是怎麼一回事呢?

南京這位爸爸是一名博士,由于自身的優秀,是以對一雙兒女的要求十分嚴格,雖然兒子在讀國小一年級,女兒才上幼稚園,但是這位“虎爸”已經開始向孩子傳授中學甚至大學的知識了,他讓兩個孩子學習高數和文言文,并常常要求他們學習到深夜才能睡覺,在孩子學不會弄不懂時,這位“虎爸”就會用侮辱性的字眼謾罵孩子甚至毆打孩子。
孩子的媽媽看不下去了,向南京市建邺區人民法院申請了人身安全保護令。在法院介入調查的過程中,這位“虎爸”仍不認為自己的教育方式有失妥當。最後法院作出了裁決:禁止這位爸爸再對孩子及家人實施家庭暴力行為。
這位博士爸爸希望孩子以後變得和自己一樣優秀,但是卻忘記了教育孩子是不能揠苗助長的,一個5歲和一個7歲的孩子,大腦神經還未發育完全,不能了解那些高深的知識是很正常的事情。
别說是孩子,就算是那些正常考大學的人,對于高數等知識也都不能完全掌握。博士爸爸用辱罵、毆打的方式逼迫孩子,已經傷害到了孩子幼小的心靈,即使學習成績上去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親子關系已經被損害了,最後孩子隻會變成一個沒有感情的學習機器。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能一味将眼光聚焦在成績上,更應該關注孩子身心健康。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應該循序漸進,不應操之過急,對年齡尚小的孩子進行超前教育,不僅不能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反而會引起孩子的厭學、叛逆情緒,而且也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身心健康,人格健全,正直善良,獨立勇敢才是父母給予孩子的最好的家庭教育。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神童,也不是天才的孩子就一定是天才。父母要接受孩子的平凡,正确的看待孩子的教育問題。
要對孩子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的學習才符合孩子的成長規律,一味的超前或内卷,或許表面上看起來是領先的,但是沒有打好基礎,遲早會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