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月齡嬰兒換4歲的心,省醫完成華南最低齡跨血型心髒移植

2個月大時診斷出擴張性心肌病,心髒極度膨脹危及生命。4月齡時進入器官移植配置設定共享系統,經曆了兩次不成功的心髒比對後,小家夥在等待了一個月後比對到了一個大小、形态合适的小心髒。隻是本身是B型血的他,比對上的心髒捐獻者是一名A型血的小天使。

11月,省人民醫院心髒移植團隊成功為其成功實施了“ABO血型不相同且不相容的跨血型心髒移植”。通過術後快速拔除氣管插管等快速康複舉措,這一例目前為止華南地區最低齡心髒移植患兒實作了住院11天後成功出院。據悉,這是繼去年為一位9月齡嬰兒進行了全國首例“ABO血型不相容的跨血型心髒移植”後,廣東省人民醫院心髒移植團隊開展的第二例類似移植手術。

5月齡嬰兒換4歲的心,省醫完成華南最低齡跨血型心髒移植

廣東省人民醫院派出強大的多學科團隊,為孩子的跨血型移植提供治療、護理。

寶寶經常吐奶

不是消化問題是心髒問題

今年8月份,2個月大的小樂(化名)因為經常吐奶,被帶到當地醫院接受檢查。接診兒科專家對類似的情況比較警覺,在排除了消化道問題後,特意為孩子檢測了心髒。這一查,還真查出了原因所在——擴張性心肌病,一種兒童心髒移植術中最高發的疾病。

小樂媽媽回憶到:“當時整個人都慌了。”在四處求醫的過程中,了解到廣東省人民醫院黃勁松領銜的心髒移植團隊每年的心髒移植成功率高,且有着強大的嬰幼兒心髒移植技術支撐,她立即帶孩子來到了省醫求診。

相對于成人心髒移植而言,嬰幼兒心髒移植不僅僅是更為袖珍、更難操作這一個難題,供心的來源也要困難得多。省醫心髒移植與輔助外科副主任吳敏告訴南都記者,得益于對廣東省器官移植事業的宣傳發動,廣東省公民器官捐獻一直走在全國的前列,全年800多例的捐獻量,使得成人心髒移植的排期相對較短。“但孩子情況不一樣,首先對心髒的大小、形态都會有更高的要求。其次就是器官捐獻的兒童數量要遠低于成人。在一個月的等待期内,孩子曾經曆了兩次比對失敗,不是心髒太大(捐獻的孩子是個十歲齡的天使),就是其他原因不比對。”

為了盡早給小樂換心,在省人民醫院餘學清院長大力支援和廣東省心研所陳寄梅所長的帶領下,心髒移植、心外小兒、PICU以及心外小兒監護團隊多次開展MDT會診。在了解到患兒體内抗體水準較低時,移植團隊做出了一個大膽的選擇,擴大供心接收來源,包括血型不相同且不相容的供體。

“ABO血型是心髒配對基本原則,包括同種血型移植或者血型不同但是相容的移植,但血型不相容的案例難度就很大。”吳敏表示,嬰幼兒體内免疫機制尚不完全,這一不健全的機制給了跨血型移植機會。術前仔細篩查了患兒抗B抗體,并制定了圍術期安全有效的免疫誘導方案,保證ABO不相容的跨血型移植可以順利進行。“通俗點表示,就是我們用醫療手段騙過了小樂的免疫系統,接受全新的異血型心髒。”

5月齡嬰兒換4歲的心,省醫完成華南最低齡跨血型心髒移植

黃勁松主任(左)李勇副院長(中)與患兒媽媽交流。

比對成功了

微縮版心髒移植在7小時内完成

為低齡嬰幼兒進行心髒移植,手術的難度不僅僅是将成人的心髒移植進行微縮。廣東省人民醫院心髒移植帶頭人黃勁松主任表示,兒童心髒移植牽扯到孩子的術前管理,術中麻醉和體外循環的支撐,以及術後重症監護團隊的維護和支援。“患兒年齡小、體重低,年齡越小手術風險就越大。全國嬰幼兒、特别是低體重嬰幼兒的心髒移植開展很少,我國在這方面積累的經驗尚少。我們的心外科曾成功為體重隻有1.09公斤的超早産兒開展心髒手術,去年也為一位9月齡小的嬰兒實施ABO血型不相容的心髒移植手術,在嬰幼兒、低體重兒心髒手術方面積累了大量成功的經驗”。

時間過去了一個月,小樂等來了第三次心髒比對資訊。器官捐獻者是一名4歲齡的孩子,心髒的形态、大小合适,但血型不合适。有了前期的支援和論證,手術團隊決定用這個4歲齡的健康心髒,為小樂進行移植。

“越小的患兒心髒體積就越小,這給手術操作過程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對術者的要求非常高,術中操作過程要求極其精細,包括所用手術器械、縫線等都是迷你型的。”得益于多學科的強大支撐,黃勁松帶領的移植團隊及心外小兒團隊共同合作下,曆時7個小時的移植手術終于完成了。

5月齡嬰兒換4歲的心,省醫完成華南最低齡跨血型心髒移植

左邊是患兒小樂原來的心髒,右邊是供體心髒。

麻醉團隊強大支援

孩子出手術室時已拔除氣管插管

為了減少小樂手術麻醉後的損傷,心髒移植團隊拟為小樂實施超快通道複蘇。

超快通道複蘇通常是指術畢在手術室内拔除氣管插管,這對麻醉醫師的麻醉把控能力要求很高,既要在術中保持絕對可靠的鎮痛效果,也要求術畢患者能夠快速清醒。

作為心移植團隊的重要後援,省醫麻醉二科副主任梁傑賢和麻醉同僚在術中密切監視着孩子的相關名額。“不論成人還是兒童,如長期使用呼吸機、氣管插管會引發呼吸機對抗和感染等問題。而及時拔管,可以減少此類問題,還能讓孩子盡快恢複正常飲食,及時得到營養支援。”

超快通道複蘇可以減少并發症發生以及促進患兒更快的恢複,移植團隊及麻醉團隊在術前制定精準的麻醉方案,成功為小樂實施超快通道複蘇,在清醒的狀态下送入了重症監護室。經過心外科小兒重症監護團隊9天專業細緻的治療及護理後,患兒轉到了PICU,在PICU精心調養11天後,小樂終于出院了。

5月齡嬰兒換4歲的心,省醫完成華南最低齡跨血型心髒移植

心髒移植團隊、心外小兒、PICU以及心外重症監護團隊在術前開展了多次MDT會診,多學科的護航,精準地把控患兒從術前、術中到術後的各個過程,環環相扣,每一步都走得謹慎,每一步都走得精細。心髒移植團隊吳怡錦醫生表示,移植手術成功隻是萬裡長征的第一步。接下來,小樂還要面對着排斥反應、感染風險、營養發育等諸多問題,如何改善及提高他後續的生活品質,将會是我們下一步的工作重點。

小樂出院7天後回院複診,恢複狀态良好。

采寫:南都記者 王道斌

通訊員 郝黎 張藍溪 靳婷 馬丹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