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伯與杜月笙并不認識,為何還幫他掃墓三年?其實原因很簡單

杜月笙與黃金榮相比更能把控全局,在青幫大亨裡面,杜月笙有着良好的統籌能力,是以杜月笙成為青幫老大的時候也是青幫最繁榮的時候。杜月笙和黃金榮的出身有些類似,都是底層人出身,他生在浦東一帶,後來因為家裡比較窮,于是年輕的杜月笙就打算到上海來謀生計。剛來上海的那一年他14歲,因為年紀比較小,而且又很瘦弱,體力活根本幹不成,是以就到一家水果店當夥計。

老伯與杜月笙并不認識,為何還幫他掃墓三年?其實原因很簡單

杜月笙當夥計的時候老闆是一個很不錯的人,十分照顧杜月笙。可是杜月笙不甘于當夥計,想自己單幹,老闆也同意了。這時候杜月笙求老闆一件事情,老闆以為杜月笙想問他借錢,可是杜月笙并不是問老闆要錢,想讓老闆把賣不掉的爛梨以及爛蘋果賣給他。老闆正發愁處理不掉這些爛水果呢,于是欣然同意了。老闆很好奇,這些爛水果也有人買?原來杜月笙想出了一個辦法,把腐爛的水果壞的部分切掉,然後把好的部分切成塊,上面插上竹簽,泡在糖水裡面賣。

老伯與杜月笙并不認識,為何還幫他掃墓三年?其實原因很簡單

殊不知來買的人還很多,杜月笙擅長削梨,手法很娴熟,一時間來看他削梨的人也很多,是以他的梨很快就賣完了,而且賣得還比新鮮的梨還要貴。有了這個手藝之後,杜月笙在上海能夠養活自己。那時候的上海,遍布着這種幫派,杜月笙知道要想在上海能夠立足,必須找到一個靠山。後來經人介紹,杜月笙去了黃金榮的公館裡面做下人,就這樣杜月笙和黃金榮有了聯系。黃金榮手底下門徒比較多,杜月笙知道隻要把黃金榮伺候好了,以後會很有前途。于是杜月笙拜黃金榮為師,成為黃金榮的門徒,而黃金榮根本沒有注意這個瘦弱的小子,反正他的門徒很多,不在乎多這一個。

老伯與杜月笙并不認識,為何還幫他掃墓三年?其實原因很簡單

杜月笙在黃公館很賣力,可是他覺得這個做下人以後也沒有出路,必須讓黃金榮用自己。黃金榮很怕他的妻子林桂生,杜月笙知道隻要在黃金榮老婆面前留下好印象,這樣就有機會了。于是杜月笙在林桂生面前表現得很賣力,而且辦事比較仔細,林桂生看到杜月笙确實不太一樣于是就準備考驗一下杜月笙,給他一筆錢,看他怎麼花,杜月笙有了錢之後,首先把之前欠下的賬都還了,其次把之前的好友都請過來吃飯。師母看了之後,覺得這個人講信用,而且不忘本,是個可用之人。

老伯與杜月笙并不認識,為何還幫他掃墓三年?其實原因很簡單

後來黃金榮被抓,杜月笙想盡辦法把黃金榮救了出來,一時間在上海灘積攢了很大的名氣。後來黃金榮知道杜月笙非同尋常,他們個張嘯林三人一起開鴉片公司。可是杜月笙和其他兩人不一樣,他賺了錢之後并不會去享受,而是去幫助被人。杜月笙的眼中,錢應該花出去,這樣才有交情,而且他之前也是底層人,是以見到窮人就願意幫一把。是以在上海灘,杜月笙的名氣很快就超過了師父黃金榮。

老伯與杜月笙并不認識,為何還幫他掃墓三年?其實原因很簡單

在抗戰期間,很多當地有錢的富商都離開了上海,隻有杜月笙留在上海,為抗戰做了很多的貢獻。杜月笙和在淞滬抗戰的國民黨聯系,說隻要能幫得上忙的盡管提,為抗戰他做了很多努力,可謂散盡家财。當時為了發動群眾積極抗日,杜月笙号召自己的門徒,當時他的門徒有很多是上海的勞工的學生,這些人積極上戰場,抗戰部隊的士氣大增,杜月笙組織的民間抗戰隊伍有一萬多人。這些人走上街頭積極抗日,在抗戰中做了很大的貢獻。

老伯與杜月笙并不認識,為何還幫他掃墓三年?其實原因很簡單

後來杜月笙去了香港,晚年的杜月笙生活比較凄苦,手中并沒有什麼錢,家裡人不得不出去工作。杜月笙有嚴重的哮喘,尤其是晚年的時候,哮喘一發作根本控制不了,呼吸很困難,夜裡經常起來,根本休息不好。後來杜月笙去世了,葬禮都很缺錢,他去世的時候,手邊隻有六萬美金,對于這樣一位大人物來說,算是很少的了。其次杜月笙把賺到的錢大多散了出去,是以在江湖上名聲很不錯,他十分仗義,隻要朋友落難了,找到杜月笙,他都義不容辭。其次杜月笙有家國情懷,在國家遇到危難的時候積極站出來為國家和人民做出自己的貢獻。總之對待杜月笙需要辯證的看待,隻有這樣才能全面的認識杜月笙,杜月笙去世之後,有一個人看到杜月笙的墳墓前都是雜草,他很敬佩杜月笙的為人,于是就甘願去掃墓,一掃就是三年,他就是李開明。